专栏名称: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是经济日报主办的国家级重点新闻网站,以经济报道、资讯传播和经济服务为主要发展方向,是目前中国境内最大最权威的综合经济类网络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财经  ·  刚刚!登顶!中国影史票房之王! ·  昨天  
秦朔朋友圈  ·  经济第五城,广州还是一座沿海城市吗? ·  2 天前  
央视财经  ·  =͟͟͞͞大=͟͟͞͞风=͟͟͞͞+=͟͟͞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经济网

这种车千万别买了!不合法!很危险!接下来或将严查!丨提醒

中国经济网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2-25 16:54

正文

近几年,一种外形酷似汽车的四轮电动车在街头屡见不鲜,车身冠以多种名称——“老年代步车”、“观光车”、“低速四轮车”、甚至还有“新能源汽车”等。这类车辆由于价格便宜、操作简单,又能遮风避雨,备受市民特别是中老年人青睐。尤其是限行期间,这类四轮电动车更加泛滥,甚至还有一些车主做起了“黑车”生意。


但是,也有人反映,这些车在路上无视交规,横冲直撞,或是低速占道,让人不堪其扰。


那么,这种车为何越来越多?合法吗?质量靠谱吗?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这种车安全吗?

“不能上牌、不用考本、还挺便宜。”石家庄市民靳先生的邻居前不久刚买了一辆电动四轮车,每天像汽车一样开,但不用考虑尾号限行,不用担心停车难题,甚至连堵车和贴条都不怕……靳先生有点羡慕“要不也给父母买来一辆?”但同时,他也有顾虑:不能上牌也不需要驾照,老人开着安全吗?



记者走访了石家庄周边多家售车店,销售人员介绍,“这样的车一般1万多元,最贵的也才4万多。”交完钱不用办理任何手续,马上就能开走。时速最高80公里。



然而,记者还发现,这类车车门非常轻薄,而且车内没有安全气囊、安全带等安全防护配件。


前不久,中消协曾购买了三款电动四轮车进行专业碰撞实验,结果很恐怖——要么前座发生位移,模拟“驾乘人员”的头部受伤严重;要么座椅干脆与车身脱离,挤压胸部、撞击风挡。


三款老年代步车碰撞测试结果
品牌 价格 车内人员伤害情况
大阳 40000元 1.驾驶员脑震荡风险极高,颅骨有骨折风险,肋骨有骨折风险,股骨骨折风险高;
2.前排乘员肋骨有骨折风险。
雷丁 35999元 1.驾驶员肋骨有骨折风险;
2.前排乘员肋骨有骨折风险。
金马 23800元 1.驾驶员股骨有骨折风险;
2.前排乘员颅骨骨折风险极高,股骨骨折风险高。
碰撞场景:正面撞击壁垒、碰撞速度32km/h


碰撞试验的速度仅为32km/h,是低于实际驾驶人通常行驶速度的。


现实中,发生碰撞后,结果是这样的:



其实,早在2013年,媒体就曾对这类“老年代步车”的生产进行过暗访,小作坊里大锤和菜刀齐上阵。试问,如此低劣的生产工艺和安全性能,怎能承担为生命“代步”的重任呢?

这种车合法吗?

据石家庄市公安局交管局工作人员介绍,根据《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GA802-2014)国标定义,“道路车辆”是指“设计和制造上用于在道路上载运人员、运送物品或进行专项作业,法律允许上道路行驶的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而“拼装车”是指“未经国家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许可生产的机动车;或使用报废机动车的发动机(电动机)、方向机、变速器、前后桥、车架等五大总成之一组装的机动车”。


工作人员表示, 所谓的“老年代步车”等一类的电动四轮车实际属于“拼装车”范畴。 而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条、第十一条、第十六条和第一百条之规定, 拼装车不得上道路行驶,驾驶拼装车上路行驶的应予以收缴、强制报废。


管理这种车有法可依吗?

虽然既不安全也不合法,但现在仍然有不少市民坚持认为,国内部分地区对此类车辆“网开一面”,既然别的地方能开,自己所在的城市也能开。而且,还有很多销售人员始终在诱导消费者,让不少市民误以为这种车是新能源汽车。实际上,大家都被“忽悠”了。


关于电动四轮车的法律地位问题,公安部曾作出过明确答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