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听障演员以手语和歌手刘宇宁合唱《努力的人》,深受网友欢迎。总台蛇年春晚也推出了无障碍转播,听障版手语演员的表演引发关注。文章介绍了听障演员们如何通过手语表达情感,以及他们面临的挑战和特殊的听歌方式。同时,也提到了无障碍转播如何让聋人享受春晚,不再寂寞,并引发了许多网友的关注和参与。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听障演员在晚会上的表现受到关注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听障演员在元宵晚会上通过手语和歌手合唱,打动了无数网友。网友对听障演员的表演充满好奇,询问他们如何表达情感。
关键观点2: 无障碍转播让聋人享受春晚
总台蛇年春晚首次推出无障碍转播,听障版手语演员的表演也受到了关注。赵智晖提出了这个建议并被采纳,尽管遇到了许多难题和挑战,但他努力克服困难,实现了无障碍转播的目标。
关键观点3: 听障演员的特殊听歌方式和挑战
听障演员通过感受喇叭振动、看波形图等方式听歌。他们面临节奏和动作的挑战,需要背熟节奏和动作来表演。为了演好节目,他们还得找到赵智晖帮助解决特殊难题。
关键观点4: 无障碍转播引发网友关注和参与
春晚的无障碍转播让聋人朋友们不再寂寞,引发了许多网友的关注和参与。许多网友通过手语自媒体的视频了解听障演员的表演,甚至为了看听障版无障碍转播多次观看春晚。
正文
今年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晚会上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听障演员们
打着手语和歌手刘宇宁“合唱”
《努力的人》
打动了无数网友
本次春晚无障碍转播统筹
赵智晖
,
大学学的是特殊教育专业,
无障碍转播是他
在春晚内部面试时提的建议。导演看见后当场拍板,让他试试看。
真干起来,
赵智晖遇到了许多
想不到的难题。“我第一版方案上写的是运用虚拟数字人技术。确定了以后马上去调研,发现聋人非常抵触。
因为
虚拟人仅仅是一套手语动作,
我们要的是翻译的情感。
”
然而,听障演员要想卡准节拍,非常依赖指挥。指挥的嘴里唱着歌、脚下打着拍子,两只手还要打不同的拍子,每到一个八拍,还得挥手提醒演员“进动作”。
歌曲《栋梁》中,有段词节奏很快。一开始,演员郭家聚“字字对应”地打手语,演出指导、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觉出不对——“刚看了第一个词,后边还没反应过来就没了,这不行。”
大家一起想办法,把手语动作简化,“按照最必要的信息传递去做这件事。”
为了演好节目,演员们得把节奏和动作背熟。
有的演员几乎没有任何听力,只能靠歌手的口型来背。
可是春晚的歌曲大多是新歌,演员只好找到赵智晖,“有个特别尴尬的要求,
能不能拍你的嘴发给我,我再一点点练
。”
感受喇叭振动、看波形图
原来聋人是这样听歌的
赵智晖说,挑选听障演员的时候,
他问了一个特别“愚蠢”的问题:“爱听歌吗?”
这个有些冒犯的问题,得到了大家肯定的答案。
“
所有
那天去参加选拔的人都听歌,他们真的能告诉你自己喜欢的歌曲。”
聋人听歌似乎有些不可思议,邰丽华却告诉记者,其实是大部分聋人都特别喜欢,
“有的时候会自己唱,五音不全、跑调也不管,反正是自己释放的。”
陈静是团里的队长之一,两岁半时因为发烧打针,听力重度受损,
八岁那年看到春晚上的《千手观音》,她爱上了舞蹈
。
这一次,
陈静
承担了《孤勇者》等几首最难的歌。她说,每天夜里躺在床上,都抱着音响边“听”边练
,把耳朵贴在喇叭上感受振动。
手放喇叭上,陈静就能对出歌词的口型。
同样是听力一级残疾,郭家聚“听”歌的方式更出人意料。
在他的眼里,
歌曲
是歌词、节拍谱和音频软件里的波形图
。“他只是缺失掉了声音那一部分。除了声音之外的节拍、律动,歌词带来的情境,包括演员本身表演的状态,都是完整的。”赵智晖解释。
只能看着健全人笑→一同享受春晚
邰丽华告诉记者,以往,很多聋人朋友都不看春晚。“比如小品、相声,我们只能傻傻地看着健全人笑。
大部分聋人是比较懂事的,不会在举家欢庆的时候去打断亲朋好友,让他们给解释。
”
今年,无障碍转播让
聋人朋友们
“不再寂寞”。
春晚结束后,记者庄胜春刷到了许多手语自媒体的视频。
还有很多健全人网友,为了看
听障版无障碍转播
“二刷”甚至
“三刷”。
关掉声音,健全人也能被手语演员的动作和情绪感染,
“原来一首歌也能被翻译成一支舞!”
去年,有这样一条新闻,有个音乐节试着招募了一位手语表演者。但去现场的听障观众,非常少。
你的第一反应会不会是,这还有意义吗?也许,
“非常少,就是意义。”
未来,期待更多、更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