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数智融合 屏观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当人工智能学会书写,出版何为?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 公众号  · 互联网安全 科技自媒体  · 2025-04-10 10:51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人工智能在出版业的应用及其对出版业的影响。出版业经历深度重塑,从内容生产到市场格局发生变化。人工智能学会书写促使出版业思考自身价值,并寻求突破。出版业作为知识密集型行业,其优质内容和知识筛选能力成为稀缺资源。若能从内容生产者向数据服务者转型,将系统化知识体系转化为高质量训练数据,行业价值可望重构。同时,出版业也适应教育从标准化向个性化的转变,利用人工智能充分挖掘数据‘宝藏’,开展高质量教育语料库建设。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人工智能在出版业的应用和影响

人工智能独立输出文学作品、学术文章,出版业经历从内容生产到市场格局的深度重塑。人工智能学会书写促使出版业思考自身价值和突破。

关键观点2: 出版业作为知识密集型行业的价值

出版业储备的优质内容、垂直领域的知识筛选和加工整理能力成为稀缺资源。若能转型为数据服务者,将系统化知识体系转化为高质量训练数据,可望完成行业价值的重构。

关键观点3: 人工智能在教育出版领域的应用

教育出版社利用人工智能挖掘数据‘宝藏’,开展高质量教育语料库建设,推动教育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智能科技与教育出版的深度融合是重要实践成果。

关键观点4: 技术变革与出版业的未来

技术变革的本质是人类借工具完成自我超越。出版业需掌握和用好工具,在算力、算法和数据的浪潮里锚定价值新坐标。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从结绳记事到竹简刻字,从活字印刷到数字传播,出版业的发展映射着人类文明记录与传承的历史。当人工智能独立输出文学作品、学术文章时,当年轻人更倾向通过智能助手获取知识……出版业正经历着从内容生产到市场格局等方面的深度重塑。


当人工智能学会书写,出版何为?

当AI学会书写


0

1

出版业依然是 建构

知识 体系的基石

面对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发性发展,出版业依然是建构知识体系的基石。AI训练推理的本质是机器学习,认知和反馈都基于数据运算。而出版所呈现的,是人类思维逻辑体系化的结晶。 随着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激增,人们对高质量、新颖内容的渴求愈发强烈,这迫使出版业摒弃低质、重复的生产模式,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持续构筑集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系统性于一体的知识护城河。


打个比喻,如果鸡蛋被外部打破,只可能是食物;若能从内部破壳,则会孕育出新的生命。这启示我们:当下, 出版业更应回归本源,去思考自身的价值,主动寻求突破。


作为具有数据沉淀优势的知识密集型行业,出版业可以走上全新赛道。图书出版社储备的优质内容,出版业在垂直领域的知识筛选、加工整理能力,正在成为稀缺资源。 如果能完成从内容生产者向数据服务者转型跨越,将系统化知识体系转化为高质量训练数据,出版业就有望完成行业价值的重构。

0

2

数据也是 重要的

新型教育要素

适应教育从标准化向个性化的转变,高等教育出版社也将回应教育的根本需求,立足教学的关键要素——教材、课程、教师、实训,利用人工智能充分挖掘积累的数据“宝藏”, 开展高质量教育语料库建设,推动教育质量与效率的双重提升。


在国家新闻出版署指导下,依托“智能+”教育融合出版创新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积极探索智能科技与教育出版的深度融合;以私域语料为基础启动高质量教育语料库建设,分学科构建知识图谱,并做深度数据内容关联;人机协同,搭建多模态语料处理工具链;鼓励学科编辑转型从事数据处理工作等等。最近,教育部发布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0智能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高校及科研单位打造的“人工智能教学公共服务开放应用专区”是其中的重要实践成果。

回望历史,印刷术取代抄写工,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在人工智能重塑知识生产方式的今天,出版业的前行之路,也早已写在那些用油墨拓印的智慧里: 技术变革的本质从来不是用工具替代人类,而是人类借工具之“手”完成自我超越。 掌握工具、用好工具,出版业定能在算力、算法和数据的浪潮里,锚定价值新坐标。

来源 | 《人民日报 》(2025年4月10日 第14版),原标题为《 当人工智能学会书写,出版何为?(新语)

图源 | 网络

责编 | 潘江涛


与品牌同行

人民日报电子阅报栏信息服务火热征订中!提供宣传内容定制,构建数字化党建新方式!


合作邮箱:

[email protected]

1

直达 决策层 !战略影响力从这里开始

2

直达 思想高地 !品牌声量从这里开始

3

直达 国际窗口 !品牌故事从这里开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