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树上喝可乐
想写什么写什么,想画什么画什么,想拍什么拍什么,想说什么说什么。但是请记住,多看公众号不如多读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玑-无极领域  ·  AI+医疗:给AI发检查单,AI就能给出详细 ... ·  昨天  
舰大官人  ·  好车!😋-20250207115317 ·  昨天  
舰大官人  ·  -20250207071749 ·  昨天  
香港365天  ·  全港学科排名第一!这所港校太牛了! ·  2 天前  
香港365天  ·  全港学科排名第一!这所港校太牛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树上喝可乐

一位有力量的女性不需要“像男人”丨单读

树上喝可乐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8-03-09 00:33

正文

早在半个月前,三八妇女节就已经成为各大电商的拉锯阵地,商家们用物质消费诠释所谓女性独立,抹灭节日背后漫长艰苦的女性平权之路。如此一来,中世纪的“家中天使”在当代摇身一变成为“女王”、“女神”,却无非只是被 捆绑在另一座祭坛上。


三八妇女节的存在本意是为女性争取职业平等、自由与尊重的节日,也是女性争取平等权益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今天这篇文章中,作者龙荻为我们推荐了一本由著名英国历史学家 玛丽•比尔德所著的《女性和权利:一部宣言》。玛丽比尔德本人就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女性榜样,幽默智慧,在公共场合充满旺盛的活力和表达欲。古典时代女性的失语、当代对女性政治家的丑化都在她这本书的议题之内, 玛丽•比尔德 也借这本书告诉我们:除了被定义为符号,女性也可以大胆选择过智识丰满的生活。



“we have no template for what a powerful woman looks like, except that she looks rather like a man.”


“我们无从知道一名有力量的女性到底是什么样的,除了说她像个男人。”


——玛丽·彼尔德《女性和权力:一部宣言》




玛丽•比尔德的女权宣言小册子

文:龙荻

曾有人说过,“玛丽•比尔德( Mary Beard ) 是无论什么年龄,想要过智识丰满的生活的女性们的榜样。”此话并不为过。比尔德是一位古典学家,毕业和任教于剑桥大学,她学术著述颇丰,给严肃文学刊物撰稿写博客,也给中下层保守人士爱看的报纸写专栏。她主持纪录片节目讲古罗马历史,常公开演讲参加讨论会,在公共领域家喻户晓,是英国公共知识分子的代表。和许多选择避开社交媒体工具的学者和作家不同,她喜欢用 Twitter 发表时评和意见,常更新的博客里讨论时下盛行的话题,加入不少超链接。


比尔德教授留一头灰白的长发,看上去有些不修边幅,但这就是她招牌打扮。她主持电视节目和公共演讲时候也是这样。给包括《名利场》在内的多家杂志写稿的男作家 AA Gill 曾批评说她这形象不适合出现在任何电视节目中。这种精英男性此种廉价的偏见恶评伤害不了她,她认为这是他们习惯性惧怕自由发表意见的知识女性。没有人可以阻止她发声,也没有人可以击垮她,她保持智慧和幽默,且一针见血。


英国历史学家、剑桥大学教授玛丽 比尔德


去年底,比尔德出版了一本叫《女性和权力:一部宣言》( Women and Power:A Manifesto )小册子。这是她所有著述中最具公共知识分子属性的出版物,也是一本短小精干的女权宣言。在这两段演讲中,比尔德将自己的研究领域、个人经历、阅读兴趣,时政文化事件等等自然结合起来,文章逻辑缜密生动,娓娓道来,毫无说教的乏味感。

《女性与权力》收录比尔德 2015 年和 2016 年的两次演讲,演讲主题递进关联。第一篇演讲从古罗马希腊时期至今的历史和文学作品讲起,探讨女性在公共领域的话语权缺失,古已有之的社会文化传统通过限制女性公共话语权,使话语权成为男性特权,从而规训女性的性别角色。第二篇演讲稿探讨了女性和权力的关系。比尔德认为权力从古至今都具有性别定义,权力属于男性社会语境,从不容女性占有一席之地,女性要在尊崇男权社会里立足,仅仅适应男性的权力语境是不够的,应试图重新定义权力。

第一篇发表于 2015 年,第二篇发表于 2017 年,第二篇在特朗普和特蕾莎梅当政的时代发表的演讲,理性的悲观中带着一种坚韧的思辨之力的。这本小册子出版的时间是去年底,正值西方社会的 #metoo 运动如火如荼,也更显时代特征。但这些演讲不是口号式的急切呼吁,而是旁征博引内容翔实的论述,且比尔德尽量保持了演讲稿的原貌,鼓励读者了解现状之所以如此的来龙去脉之外,会主动探究现状背后的文化历史渊源。

▲玛丽•比尔德著,《女性和权力:一部宣言》( Women and Power:A Manifesto


第一篇演讲中,比尔德以《奥德赛》开头,追溯了西方文化历史中对女性公共话语权的规训。读过《奥德赛》的人都知道,这部史诗不仅是关于奥德修斯远行和归来的故事,同时也是关于他和佩涅罗珀的儿子忒勒玛科斯长大成为男人的故事。在奥德赛中,忒勒玛科斯曾训斥他母亲, “母亲,回你的楼上去...公共讲话是男人的事,所有男人的事,在我们家就是我的事;因为这代表着掌握家里的大权 。” 从此处便知,早在荷马的年代,公共领域就已不容许女性话语权,在公共领域握紧话语权是男子承认的的必经之路。男人实现成人之路过程中,还包括控制和剥夺女性的话语权,让女性闭嘴。男性的低沉嗓音有权威性和力量,男性化或者男子气概,是古典时代至今定义性别的工具之一。


反过来, 女性相对尖细的嗓音是偏执癫狂的,不具备代表理性和权威的男性力量。比尔德在这则演讲中举了若干例子证明,在古典学和古代欧洲历史中,那些著名的在公共领域发声甚至拥有权力和力量之美的女性,实则具备的是雌雄同体的特征。无论是雅典娜还是伊丽莎白一世,她们都需要表现或影射男性之力来展示和获得权威感。最近的例子,是玛格丽特•撒切尔,为使自己的政治生涯更加平顺,曾经上了声音训练课程专门练习更低沉更具权威的声音。


如果说第一则演讲稿探讨了女性在公共领域的话语权缺失问题。第二个演讲稿则更近一步,探讨了女性和权力的关系。在她看来,自古以来女性从未在权力语境中有过一席之地。演讲开头,并没有用历史来说话,而是从一部十九世纪末的讽刺乌托邦小说《她之国》( Her Land ) 讲起。小说中提到,与世隔绝的地方有一个运转完美的母系社会国家,建国之母们因为掌握了无性繁殖女性的秘诀,这个国家没有男人。女性治理着这个完美的国家,食物健康社会和谐。但这些让国家完美运转的女性对她们拥有权力并不自知,对保护权力的所有权更无意识。后来有男人意外到来,他们深信在这个完美的女性社会某处一定有藏着的男人在使其运转,女性没能力治理国家,他们急切想和这里的女人发生关系。而小说的第二部,当然是更进一步的讽刺结尾,这些男人和女人发生了关系,生下了男人,男人统治这个世界,而女性对这种“正常”并无异议。

从这里出发,比尔德指出在人们对权力和权威的印象和思维定式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女性,男性主宰了人们对权力的想象。社会历史文化传统都认为女性追逐权力是非正常的,非女性化的。权力是一种特权,这种特权属于男人才是“正常”。哪怕时至今日,女性追逐权力或事业成功,在男性普遍的领域获得进步的行为是“打破天花板”,似乎这是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因为有野心和权力从来不具备女性性别特质。

▲Charlotte Perkins Gilman 著,《她之国》( Her Land ),众神殿图书( Pantheon Books)出版 , 1979 年


比尔德强调,因为权力历来属于男人,如果无法从结构上改变这种认知传统,女性就必须归顺于这种认知传统。所谓归顺的表现有,女性领导人的裤装套装,她们接受的语言训练。而对于那些追求卓越和权力,尤其是政治权力的女性来说,她们要面对更多男权社会对女政治家的丑化。争取公职和政权的女性是可怕的,她们就好像是古希腊神话故事里的美杜莎,不是女人,是人们无法直视最后被砍下头颅的怪物。抛开政见的因素,比尔德在书中表示,都曾有人将希拉里和特蕾莎•梅做成被砍下美杜莎合成图,以展示追逐权力女人的可怕,以及对她们的厌恶。

玛丽•比尔德这本短而精的小册子的价值有以下三点。她通过细数史实以及女性和权力的关系文学作品中的表现,精炼但不空洞的探讨了权力与性别,女性与权力的关系,指出了许多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社会对于女性的规训,发人深醒也引人警惕。她的演讲亦是学者或者知识分子就此议题的典范,演讲丰富的内容是启发式和开放式的,会引起读者探究之心与好奇。而这正是追求智识丰满的生活的基础,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善于探究和拒绝懒惰。最后,这本书作为比尔德公共知识分子属性的展现,也告诉读者和世人,女性可以选择过智识丰满的生活,对社会对于女性形象和选择的规训保持敏感,即便这会让那些有落后偏见的男人或者女人害怕和诟病,仍是值得追寻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单读出品,转载请至后台询问

无条件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单读海外账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