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from Internet
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学写作小组:
曼曼;
解析审核 | 唧唧堂心理学写作小组 :
Yuan, Wen
推送编辑 |
悠悠
本文是针对《我有所以我能:基于效能感的单纯所有权效应(I own therefore I can: Efficacy-based mere ownership effect)》的一篇论文解析。该论文于2020年05月发表于《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该研究作者包括香港岭南大学的Victoria Wai-lan Yeung, Claire Pik-ying Chan等以及科罗拉多大学的Emily Chan。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经典的单纯所有权效应(mere ownership effect)是指单纯的拥有某一对象会影响一个人对对象本身的评价, 通常,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拥有的对象比不拥有的对象更有价值。最近的少量研究发现,单纯的所有权也可能影响一个人对特定领域自我效能的评估,比如当体验到对一个对象的单纯所有权(相对于无所有权)时,人们可能将拥有的物体的有利的和相关的功能属性结合到自我中,导致他们认为自己在相关领域具有更高的效能。例如,有研究表明仅拥有学习材料的大学生与不拥有学习材料的大学生相比,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获得高测验分数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研究者认为单纯的所有权效应的发生并非是无条件的,很可能与是否受到自我威胁(threatened vs. not threatened)和拥有对象的属性(the attributes of the owned object)是否是自我概念(self-concept)的中心(central vs. not central)有关。于是,进行了三项研究来检验这种基于效能的单纯所有权效应(Efficacy-based mere ownership effect)的边界条件。
研究方法与结果
实验1
目的:证明当人们处于自我威胁之下时,他们的领域特异性效能可以通过单纯的所有权而得到增强。
138名被试(其中98名女性,M age = 21.14, SD = 3.56)通过反思性写作任务(回忆并描述一段自己成功运用或缺乏联想思维的个人经历)操纵被试的自我威胁状态。然后,向被试介绍一个“联想思维应用程序”("Associative Thinking App"),要求被试评估它的有用性。随后,仅有所有权组的被试通过电子邮件收到一份免费的联想思维应用程序作为回报。最后,被试完成评估他们的情绪和他们感知到的联想思维效能(associative thinking efficacy)的量表。
结果:自我威胁的主效应不显著;所有权状态的主效应显著,F (1,133) = 6.00, p = .02, ηp 2=0.05,所有权组的被试的联想思维效能显著高于无所有权组;自我威胁和所有权状态的交互效应显著,仅当被试受到自我威胁时,单纯拥有应用程序的被试(M = 4.63, SD = 0.40)比没有应用程序的被试(M = 3.91, SD = 0.62)有更高的联想思维效能。
结果说明,仅当被试的自我概念受到威胁时,被试才会有提升自我效能感的动机,在这样的前提下,才会出现基于效能的单纯所有权效应。
图1 实验一结果
实验2
目的:研究特质自我中心性(idiosyncratic self-centrality)(是或否)对基于效能的纯粹所有权效应的影响。
被试为100名大学生(76名女性,Mage = 21.01,SD = 1.48)按2×2(有无所有权×是否为特质自我中心)的不同组合条件被随机且平均地分配到四组,每组25人。
任务1:所有被试回忆并写下倒霉的个人经历,从而诱导自我威胁。任务2:阅读一页有关黄道十二宫的手镯能为人带来好运的传单,并记住信息,同时依据被试所分配到的特质自我中心条件,在被试身边放置一个与其黄道十二宫符合或不符合的幸运手镯。10分钟后,进行记忆测试。之后,有所有权组的被试签署一份确认收到手镯的表格,从而确立了他们的所有权。而无所有权组的被试没有收到手镯。最后,完成一份测量他们的情绪、感知的运气能力和对手镯的感知控制力的问卷。
结果:所有权主效应显著,对于无所有权条件下的参与者,有所有权条件下的参与者报告更高水平的运气能力;自我中心性的主要效应不显著;所有权与自我中心性的交互作用显著。拥有具有自我中心性的幸运符的被试比拥有不具有自我中心性的幸运符的被试具有更大的感知到的运气能力,p = .008。
这种自我中心效应在没有所有权的情况下是不存在的。这一结果说明只有在所拥有的对象具有自我中心性(相对于没有自我中心性)时才会自我增强。
图2 实验二结果
实验3
目的:大量文献以及试点研究表明,
对于中国人来说,整体思维(holistic thinking)是一种比自信(assertiveness)更受文化重视的能力。因此,本研究比较了单纯的所有权对整体思维和自信这两个文化自我中心性不同的领域的影响。
被试为151名学生(其中101名女性,M age = 19.49,SD = 1.55)。
任务1:自我威胁组的被试以书面形式回忆他们认为缺乏整体思维的个人经历。无威胁组的被试回忆的则是一段缺乏自信的经历。任务2:阅读一本展示“整体”(“Holistic”)精油和“自信”(“Assertive”)精油的营销手册,其中介绍了两者分别能够提高使用者整体思维或自信的能力。被试被要求尽可能记住手册上的细节。在被试阅读小册子时,每个被试的桌子上都放有一小瓶“整体”和“自信”精油。在被试完成记忆测试后被分成三组。其中两组分别收到整体精油、自信精油作为他们参与的礼物,并签署了一份接收文件,确立所有权。最后一组被试在阅读小册子时同样暴露在小瓶油中,然而,他们没有得到任何油样品作为礼物(无所有权组)。之后,所有被试都完成了一份问卷,测量他们的整体思维效能。
结果:自我威胁和所有权状态对于主体自我效能感的主效应均不显著。但两者的交互作用显著,如下图3所示。当被试没有面临缺乏整体能力的自我威胁,因此不需要自我增强时,三组被试的整体思维效能感都没有差异;而被试面对整体思维的自我威胁时,拥有整体精油的被试的整体思维效能感显著大于不拥有任何精油的人,p = .02,而略大于拥有自信精油的被试,p = .06;拥有自信精油的被试与不拥有精油的被试没有显著差异,p = 1.00。
结果显示被试不会仅仅通过拥有一个物体而不加区别地自我提升,而是只有当他们在文化中心领域面临自我威胁时,并且当拥有的物体的功能属性是他们文化的核心时,才会提升效能感。
图3 实验三结果
不足与未来展望
研究的被试均为中国人,研究的结果或许具有文化特殊性;被试绝大多数为女性,未来应该招募一个性别更加均衡的样本,以检查是否有潜在的性别影响。未来的研究还可以探索除自我效能和自我中心之外的其他心理结构,这些结构也可能在单纯的所有权过程中受到影响。在应用方面,如果仅仅拥有一件物品就能增强自我威胁下的效能感,那么通过象征性的拥有来恢复一个人的效能信念可以作为一种实用的短期干预措施,适用于那些需要提高效能来应对生理能力(例如,短期身体残疾)、身心健康(焦虑、抑郁、吸毒成瘾、吸烟)、学习成绩以及各种可能引发暂时效能丧失的情况的人。
参考文献:
Yeung, V. W., Chan, C. P., Yau, E. K., Lok, W. K., Lun, V. M.-C., & Chan, E. (2020). I own therefore I can: Efficacy-based mere ownership effec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90, 104005.
解析作者: 曼曼
点击“阅读原文”,查阅更多作者在唧唧堂的论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