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作为一个傲娇的小公主,我非常想要养一只狗,但是听很多人说感染不能养宠物?
当CD4值较低(特别是低于100)时,应当尽量不要饲养宠物,此种情况下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概率较高。
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注意宠物的除虫防病,预防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任何情况下都不应与鸽子及其排泄物有密切接触,感染者对鸽子所携带的真菌具有易感性
Q2:那我是否可以在服用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同时接种疫苗,特别是流感疫苗?
对感染者推荐接种流感疫苗,应当接种当年的流行种(造成每年流感病例80%以上感染的病毒亚型)。在接种时,应选择灭活疫苗。
无论你的生活是
晴空万里或突然暴风雨
愿终能
回到生活原有的样子
抗病毒治疗
并不是一段生活的开始或者结束,
只是
要让我们重新回到生活原有的样子。
本期,我们关注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关注感染者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应注意哪些问题,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张仁芳主任、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傅洁参与本次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分享会。结合其多年一线工作的丰富经验,张主任为大家作了“抗病毒治疗进展”的主题报告分享,向大家详尽的分享了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各方面问题。
确诊以后,
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我们需要做几个必要的准备:
-
检测CD4情况
-
耐药性测试
-
其他身体检查
-
综合各种情况进行评估
适宜性:是否有需要先处理的疾病
依从性:是否准备好进行抗病毒治疗&能否具备良好的依从性
基线评估:综合检查,
最终制定抗病毒药物的服用方案和计划。
从首款用于治疗HIV的药物齐多夫定(AZT),到鸡尾酒疗法、
三合一制剂的出现
,到近年来的多种药物联合制剂,张主任向我们非常详尽的介绍了抗病毒治疗药物的整个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当前的抗病毒药物
药物副作用常被认为抗病毒治疗的最主要的困扰之一。当然,药物副作用往往因人而异,并不能一概而论,这里列举了部分常见抗病毒治疗用药的常见副作用,仅供参考。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人的副作用都并不是非常突出,且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缓解。
抗病毒治疗中
制定适宜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并不是抗病毒治疗的终点,在服药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定期进行随访
:
健康状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长期随访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抗病毒治疗过程中需要谨防耐药发生,
耐药可能导致出现新的机会性感染。耐药的最重要的行为性原因为依从性不良。当然,耐药也有可能源于相关的耐药基因屏障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当需要对当前的服药方案进行调整时,其
首要原则是不影响未来治疗方案的情况下维持病毒学抑制(AI),并从多个维度考虑,实现对治疗方案的有效优化:
-
药物的强效性:
确保有效的病毒抑制率(大于90%)
减少耐药发生
-
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对肾脏和骨质的长期副作用小
因AEs导致的停药率极低
-
适用人群考虑
-
服药的便利性
Q3.我好像在服药后,骨密度有所降低,会对身体带来影响吗?
由于服药造成的骨密度降低,通过改变药物方案通常是可逆的;对于服药对骨密度情况的影响,可以通过进行骨密度检查的方式进行监测。推荐在基线检查时即进行骨密度检查;此后每半年需要检查一次,以实现持续监测。
Q4.慢性炎症呢,服药后出现的慢性炎症,是否需要引起重视?
对于阳性人群的炎症情况的重视程度应当视其CD4情况而定。若CD4情况正常,经过检测排除了结核、真菌感染,则不用过度担心。
Q5.我最近好像尿酸升高比较,是抗病毒药物造成的吗?
尿酸高低和抗病毒药物服用没有明确的关系。尿酸较高,需在平时生活中,注意饮食,宜清淡。
Q6.为什么我服药很久了,CD4数值始终无法上升至200以上,是否应当引起特别的重视?
为了监测服药效果,除了CD4数值以外,同时应当注意病毒载量水平。通过持续记录病毒载量水平,若发现测不到病载且能够维持半年以上,则不用特别重视。
Q7.药物副作用如何解决,可以通过其他治疗方式来改善吗?
通过其他药物来治疗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高血脂、高血压等)只能治标;但药物的副作用大多是可逆的,通过更换治疗方案可解决根本问题。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低副作用的药物进入医保是一个趋势;此举可以减轻感染者人群的负担。
对于任何减少药物用量的操作都应当在实施前咨询医生;由于药物在药片中的浓度分布有所不同,不建议用药者自行分切药片,而应当换用更小剂量的片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艾滋病防治指南,在确保药物血液浓度和药效(病毒载量水平)的情况下,可以和医生沟通后减小药物剂量,以减小药物副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