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计分,积分选岗,这是目前退役士兵安置的主要方式。所以我们关注点更多的集中在那些排名靠前的士兵身上,究竟他们为什么可以排名第一,究竟他是怎么得到这么高分数的?前几年有战友得分达六百多分,自然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和注意力。
但是,你是否关注多计分公示中最后的战友得了多少分?笔者觉得,我们关注高分群体的同时,也需要关注一下那些分数较低、排名靠后的退役士兵群体,他们究竟是谁,怎么了?
你见过的最低分是多少?估计大家的答案不同。但是你见过有人得分是负分的吗?别说没有,真的存在。
2024年金川区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量化评分结果中,你会发现,第一名是109.3分,而最后一名的得分竟然是-0.5。这意味着这个战友当兵12年,不但没有计分,反而计分倒欠,这着实让人不可思议也有些想不通,他究竟怎么了?
也别怪笔者和大家大惊小怪。《安排工作退役军士和义务兵服现役表现量化评分办法》,里面有这样的规定:军士和义务兵批准退役时,军衔为上等兵、下士、中士、二级上士、一级上士、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的,分别计3、6、9、13、17、21、26、31分。
退役军士和义务兵服现役年限12年(含)以内的,每服现役1年计2分;满12年后,每多服现役1年计3分。
军龄12年是由政府安排工作的最低年限,烈士子女等安质条件由于人数较少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对于一名由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来说,他的最低得分是多少?我们一起算算,以12年的二级上士为例:军衔分是13分,服役12年军龄分为24分,加起来共计37分。
换句话说,就算一名二级上士既没有什么参战、艰苦地区工作经历,也没有什么荣誉立功受奖等等,也不是伤残士兵,也没有骨干、重要岗位工作经历等,他最少理论上也会有37分的积分。
而37分和-0.5之间的差距,着实有些大。究竟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但是觉得肯定是在一些方面出了问题,导致出现了扣分,甚至多扣分的现象。唯一庆幸的是,他安置资格没有受影响,最后一名最后一名,好歹也有个结果,只不过最后的单位恐怕不会太让人满意。
-0.5绝对是个个例,但是有战友的积分连安排工作的最低分数线都没达到,这又是为何?
比如通道县2024年安排工作退役军士服现役表现量化最后一名得分为35,新邵县2024年度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量化评分最后一名是37.5,厦门市2024年安排工作退役士兵量化计分最后一名是33.1分,歙县2024年度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量化评35.15……
其实看看很多地方的公示,你会发现最后几名的战友,分数都不是很高,一般都在四五十分左右。这样的分数,自然无法和人家一百多分相比,自然你会在计分的比较中落于下风,只能是别人选完剩下啥你选啥。
这种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看到自己可以想啥选啥,自己却只能剩啥选啥的感觉,着实有些不舒服。甚至有人觉得这样的机制不公平,应该如何如何……
这些战友,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计分选岗时的低分群体。如果进入其中,其实注定了你的选岗顺序不会高,结果肯定也不会太让人满意。那么为什么他们的积分会这么低,为什么连基本的最低分都达不到?
笔者认为无怪乎三个原因:一是的确有些佛系,所以只满足时间熬够,把资格获得,稳稳服役但是不求有更多贡献。但是现实中,如果是这样的表现,恐怕都不一定晋级二级上士;另一种是采取的类似烈士子女、二等功等原因安排工作方式,虽然荣誉、身份得分高,但是军龄、军衔得分低。但是现实中,这种情况也很少;最后一种,笔者认为也是最可能的一种,是积分其实挺高,但是有了减分项,所以一加一减,自然总分就不高了。
我们期待每个人都有高分,都可以有更多选项,但是计分选岗这个机制决定了必然有高有低。如果不幸落入低分群体,我们除了感叹自己的苦命,在羡慕其他人的同时,更应该思考为什么自己的积分不高,为什么没有人家高?和别人相比,自己到底失误在哪里?
失误在哪里?是对于军旅的选择。
曾经服役时候,不少士兵都把类似院校、军分区、干休所作为自己的心仪单位,觉得那里很舒服不辛苦。而这些单位,环境、强度自然很宜人,但是却因此失去了类似艰苦地区工作、重要岗位等机会,自然这些分数你加不上。如果你自己再不努力,恐怕分数低是必然的。
关键点在哪里?在于个人的努力。
如果说平台没得选择的话,那么是否努力拼搏就在自己手里了。比如组织的一些比武竞赛,比如主动申请到艰苦地区工作,比如抗震时你选择现场还是后留等等。因为自己占的角度不同,努力程度不同,收获的也就不同。笔者当年单位的一个军士,选择了当时很多人看不上眼的新闻骨干的岗位,吃了很多苦,付出很多,荣誉收获也多。在今年的积分公示中,近一百五的分数名列第一。
后悔在哪里?是一些减分项。
加分不易,但是减分很快。一个处分、一个警告,好几分就没了。如果是更严重的惩处,估计这分减的就更多了。如果你的总分很高,有几个减分项倒也不影响大局。如果你本身积分就不高,加分也有限,如果再来几个减分项,你不低分谁低分,这又该怪谁呢?
世上没有后悔药,自己的路自己选择了,结果也要承担。有战友说这其实有些不公平,毕竟分数不能全面反映个人能力,是间接剥夺了自己的机会和未来。
但是世界上哪有绝对公平的机制。服役表现和退役待遇挂钩,也直接体现在这积分和选岗上。或许这分数的确无法全面反映,但是也能体现很多。毕竟,别人没有犯错,别人更加努力,这就是比你好的地方。我们所能做的,其实就是适应、学习,做准备、去争取。
低分区,的确谁都不喜欢。但是如果真的你成为了其中一员,你又该怎么办?是一片黑暗还是还有希望?答案就是依然有希望,只不过需要你更多的努力而已。
一方面,无论你的分数高低,只要符合安置资格,肯定是有一个安单位了。只不过唯一区别,是自己选的还是被选择的。所以这一点,不必担心,总有一个单位等着你;另一方面,因为在起点上落后一些,所以如果你想有更大更好的发展,自然要付出更多才行。无论是学习、培训,还是转岗、考公等。
最后,一场考试一次安置,决定不了你的未来。只要足够努力,还是有希望的。这一点,我们还是要知道。
同时笔者也提醒大家,如果你真的觉得分数太低不好意思,或者单位实在不满意不想去,国家也给你放弃安置选择灵活就业的机会。只不过,一旦选择就不可能返回,还需谨慎。
记得上学的时候,教室后面有一个后排群体,也就是老师常说的差生。差生不仅仅文具多,其实也很快乐。只不过这个快乐,仅限于毕业前,而不是考试时。
所以,我们还是服役时候多努力多拼搏一些,快乐服役快乐一时,但是积分时就不快乐了。毕竟这低分群体、榜尾名额,还是不进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