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温sir讲地缘
以地缘为角度,历史为脉络,沿着先人的足迹,探究缤纷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地球知识局  ·  刚刚,河南省会“变大”了 ·  3 天前  
地球知识局  ·  刚刚,河南省会“变大”了 ·  3 天前  
正商阅读  ·  我国哪些省的陆地邻省最多,哪些最少? ·  3 天前  
正商阅读  ·  我国哪些省的陆地邻省最多,哪些最少? ·  3 天前  
地理蹊  ·  考前每日练 | ... ·  6 天前  
地理蹊  ·  教学地理 |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二) ·  4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古老智慧遇见现代化牧场,敕勒川上的牧歌新唱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温sir讲地缘

大航海时代 — 邦尼湾,阿达尔瓦山脉(高原),喀麦隆火山,比奥科岛、普林西比岛、圣多美岛,以及安诺本岛

温sir讲地缘  · 公众号  · 地理  · 2017-02-27 06:15

正文

  16世纪末,摩纳哥阿拉伯王朝对桑海帝国的征服,使得整个西非重又回到了部族林立的时代。缺少强有力政治势力维持秩序的后果,就是由马格里布——内尼日尔河三角洲一线的贸易受到了破坏,廷巴克图等兴旺无比的贸易城市,开始走向衰弱。受此影响,跨撒哈拉贸易线在西部的主轴,开始东移至豪萨、乍得湖,等马格里布政治力量难以触及的区域。不过对于这一切,欧洲人其实知之甚少,一直到19世纪,欧洲探险家都很难深入西非内陆。通过在沿海地带寻找土著贸易代理人,是欧洲殖民者获取非洲资源的主要方式。
  在西非海岸线探索工作开始之后,葡萄牙人面临的最大困扰,就是整条西非海岸线缺少类似“佛得角群岛”这样的大基地。几内亚比绍核心河流——“热巴河”河口处的“比热戈斯群岛”,算是葡萄牙人一个勉强合格的群岛。不过这个紧贴海岸的群岛并非无人岛屿,事实上所谓“比热戈斯”就是当时葡萄牙人在此登陆后,遇到的土著部族首领之名。葡萄牙人在这个群岛上的征服工作,一如他们在几内亚比绍内陆地区一样缓慢。

  从比热戈斯群岛向南,一直到尼日尔河三角洲的这段以胡椒、象牙、黄金、奴隶命名的海岸线上,葡萄牙人都再也没有探索到离岸基地的踪迹。我们知道,很多近海岛屿其实是山脉向大陆架延伸的产物,几内亚湾相对平缓的地形,是造成整个海湾缺少岛屿的重要原因。不过当葡萄牙人绕过尼日尔河三角洲,进入几内亚湾东端后,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地貌终于开始发生变化了。
  尼日尔河口以东,至加蓬境内的“洛佩斯角”,包括尼日利亚东部、喀麦隆、赤道几内亚,以及加蓬北部近海的几内亚湾海区,又被单独称之为“邦尼湾”。目光投向大陆的葡萄牙人,会在海湾的西北角发现一条斜插入内陆延伸上千公里的弧形山脉——阿达马瓦山脉(高原)。东南-西北走向的阿达马瓦山脉,也是中-西非的地理分割线,其西麓的降水流向尼日尔河下游,从尼日利亚境内入海。东麓的降水则汇集成一条叫作“萨纳加河”的河流,从喀麦隆境内注入邦尼湾。以地理角度来看,整个喀麦隆地区的主体部分,大体也就是指向萨纳加河流域。
  平均海拔千米的阿达马瓦山脉,还有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靠近海岸线处,延伸出了一个海拔达到4070米的活火山——喀麦隆火山。这座经常喷发的活火山为附近的土地带来了肥沃的火山灰,加上充沛的降水,你可以想象这一地区的农业潜力是很不错的。不过在葡萄牙殖民者到来之前,热带雨林才是这一地区的主角。后期与几内亚湾其它沿海雨林地带一样,为了满足欧洲消费者的需求,可可、油棕、橡胶等经济作物,成为了这一土地上的主角。事实上,今天非洲的粮食自给率普遍较低,与这些面向出口经济作物种植不无关系。独立后的非洲诸国,虽然也普遍注意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但受限于水资源、政治等因素,非洲粮食的缺口并没有得到战略性补强。当然,这其中也有做得不错的,比如土地气候条件较好、政局较稳定的国家喀麦隆就解决的比较好。
  在航海者眼中,这座近海火山是他们结束东向航行的地标,如果要继续沿岸探索的话,接下来的航向将转而向南。不过在继续向南探索的同时,葡萄牙人还会有一个重要发现,那就是阿达马瓦山脉并不仅仅是在沿海提供了一座活火山,而是向整个海湾腹地,延伸了一条长约700公里的火山岛链。岛链主要包含四个主岛,由近及远分别为:比奥科岛、普林西比岛、圣多美岛,以及安诺本岛。这其中最大的岛屿是距离海岸线仅30多公里,与喀麦隆火山遥相响应的“比奥科岛”。与喀麦隆火山区一样,这些火山岛也是为风光秀丽的热带雨林所覆盖。
  无论从自然条件还是位置上看,比奥科岛都是非常适合作为殖民地的。15世纪70年代登陆于此的葡萄牙航海者,甚至兴奋的为之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福摩萨(又译“福尔摩沙”,葡萄牙语意为“美丽”)。是不是觉得这个名称非常的眼熟?这个名字也是台湾岛的曾用名,目前国际上,也多有使用此名指向台湾岛的,尤其对于那些希望割裂台湾与大陆历史、政治联系的人来说。其实在葡萄牙人和其它欧洲殖民者的海外探索中,福摩萨这一拉丁语称谓的使用是相当普遍的。可以说,除了南极洲以外,各大洲都有以“福摩萨”命名的地区。
  然而发现比奥科岛“美丽”之处的,不只有葡萄牙人。比奥科岛离海岸线的距离,并不足以阻止原住民,在葡萄牙人到来之前的成功登陆。这些从喀麦隆渡海入住比奥科岛的土著,被称之为“布比人”。从地缘角度来看,布比人并不属于我们在西非见到的“苏丹尼格罗人”,而是属于黑非洲另一大黑人族群——班图尼格罗人。后面我们会分析到,班图尼格罗人与苏丹尼格罗人的分布特点。
  从比奥科岛启航的葡萄牙人,再往西南顺着比奥科岛-喀麦隆火山连线的延伸,航行200公里就会看到岛链上的另一座岛屿:面积为142平方公里普林西比岛。再沿着这条延伸线,葡萄牙人接下来还发现了面积为836平方公里的“圣多美岛”,以及面积仅为17公里的安诺本岛。与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的比奥科岛相比,并不占优势。好在这个距离,已经足以阻止班图人的抢先登陆,葡萄牙人终于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塑造这几个无人区。
  其实类似这样的群岛,并不一定要逐一列举、细细解读的。就像之前诸多群岛,我们基本也只是搞清群岛整体的地缘结构就是了。之所以在这里多费些笔墨,是因为这四个岛特殊的地缘政治归属。简单点说,现在两个一大一小的比奥科岛、安诺本岛,属于邦尼湾沿海小国“赤道几内亚”,而中间的圣多美、普林西比两岛,则单独组建了独立的“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很显然,这么奇特的政治归属,一定又是殖民分割的结果。
  从15世纪下半叶发现上述岛屿殖民开始,一直到18世纪下半叶的300年间,上述火山岛都是葡萄牙人的领地。当然,这只是从欧洲人的角度来看了,最起码比奥科岛上的布比人,就一直没有完全屈服。相比之下,对圣多美、普林西这几个无人岛的殖民就容易的多了。葡萄牙人后来不仅为两岛引入经济作物,还注入了数以万计的班图裔黑奴。这些黑奴的后代,目前也已成为了岛上的主要居民。在20世纪70年代风起云涌的非洲独立浪潮中,种族结构决定了两岛没能留在葡萄牙接受一个海外省的定位,而是成为了独立国家。顺便说一下,这个总人口不到20万的袖珍岛国在独立之后,先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后在台湾的金元攻势之下,于1997年转投“中华民国”至今。至于今后会不会再转向,其实也是无所谓的事了。
  比奥科岛和安诺本岛之所以没有和上述两岛打包,是因为葡萄牙在1778年与西班牙签订条约,将之转让给了西班牙。与之一同被转让的,还有葡萄牙在邦尼湾沿岸,包括部分今尼日利亚、喀麦隆,以及加蓬、赤道几内亚在内的,总计约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殖民权。当然,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西班牙人也人付出相应的对价。他们所付出的,是放弃部分在南美的殖民地,以使葡萄牙统治下的巴西,在地理层面上更加的完整。
  西、葡两国在殖民地划分上的诸多恩怨,在要新大陆被发现之后才能一一展开。到那时,两国为什么要进行这次交换,就能解释的更清楚了。不过单就这笔交易来说,西班牙人应该算是吃了大亏的。因为很快他们就会发现,自己从葡萄人人手中拿到的80万殖民地,只是一张空头支票,最终拿到手的,仅有不到3万平方公里。至于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我们下一节再接着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