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木雕
传播木雕艺术和文化,传播非遗文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可爱多手工艺术  ·  多年的十字绣材料还在压箱底吗?拿出来换个方式 ... ·  2 天前  
可爱多手工艺术  ·  剪下来的碎布边角料制作了那么多的小蘑菇,好玩 ... ·  2 天前  
桂林晚报  ·  桂林糖画:千丝万缕绘就新时代逐梦画卷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木雕

太湖之石,因何而美

木雕  · 公众号  · 手工艺  · 2019-10-13 16:00

正文


“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者,
有端俨挺立如真官神人者,
有缜润削成如珪瓒者,
有廉棱锐刿如剑戟者。
又有如虬如凤,若跧若动,
将翔将踊,如鬼如兽,
若行若骤,将攫将斗者。


风烈雨晦之夕,洞穴开颏,
若欱云歕雷,嶷嶷然有可望而畏之者。
烟霁景丽之旦,岩堮霮,
若拂岚扑黛,霭霭然有可狎而玩之者。
昏旦之交,名状不可。
撮要而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
覼缕簇缩,尽在其中。
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白居易 · 《太湖石记》

白居易,著名诗人,诗存3000多首,他晚年辞官闲居洛阳,与石为友,常与告老定居洛阳的一代名相牛僧孺一道赏石、咏石,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有《双石》《太湖石》《莲石》《问友琴石》等咏石诗作多篇。上文这篇《太湖石记》,就是为纪念他们之间的友谊而写的。作为诗人,白居易在其玩石、写石、咏石中,不但注入了自己的许多想象、联想和精神寄托,从赏石中引发出种种对人生的感悟,更珍贵的是融进了他的赏石方法、理念以及他对赏石文化的理解,因而他的石诗、石文对后世的赏石理念、赏石方法均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赏石之气息即是古代文人的文化人格之气息,静心养正,与天为徒,以古为徒,循章观变,正心在中,定能万物得度。其中,太湖石可谓是文人审美的完美集合。


太湖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被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

——文震亨《长物志》


今一旦得是数山,坐四方之胜,岂不幸欤。吾将寓形其间,而与之俯仰上下。不知我之在丘壑,丘壑之在我也。

—宋人李弥逊《五石》


在文人看来是,此种“物我两忘”的审美意境,使赏石便是修心的一种形式。太湖石的变化万千中,浓缩的是一个大千宇宙。



太湖石千姿百态,讲究瘦、漏、皱、透,这种标准脱离最世俗的物质观以及人为制定的大众审美观点,单纯以眼光和修为的高度,去欣赏一块石头的哲学美感,这种深度的品味决定了太湖石的艺术分量。



【瘦】

瘦是指观赏石体态纤瘦,形状怪异却不失挺拔,整体线条清晰明朗。古人认为太湖石之瘦可为“瘦中见奇,奇现筋骨,骨有坚贞,坚贞出神,神中凝气”。虽清瘦嶙峋,却铁骨铮铮。太湖石的“瘦”同样如此。形如美人之婀娜、状若勇士之有力、似山川之磅礴、如百兽之形似。


 
【漏】

漏是指观赏石体态玲珑,溶洞贯通;石体嶙峋,连环透空。孔穴曲弯,空髓网布,纵横交错,孔隙相通,一窍焚香,孔孔出烟,香云环抱,恋石不去。这种石头虽然玲珑透空,却变化多势,灵气十足。或游龙之灵动、或如彩云之多变、或如骏马之飞腾。但总体谦和乖巧、灵气十足。正向著名藏石家沈均儒先生所说的那样:“石不能言最可人。”漏便是灵气之体现。


 
【皱】

皱是指观赏石体态起伏,时隐时现;石体凹凸,线条若明若暗。“皱”的本意是皮肤松弛而成的纹路,用到赏石上应指石体层叠交错、沟沟壑壑而形成得皱褶。皱褶起伏变化无论大小,其弧线、弧度应自然,不可间断,与石体落座的角度要顺势,不可杂乱无章。这样的石头特征体现着“变”的美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