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岁之后,妈妈们使用"不”这个字眼的频率蹭蹭往上蹿啊。
艾玛,吓死宝宝了,还能愉快的谈话吗,还是亲妈吗?
其实拒绝安全不必那么生硬,在跟宝宝说“不”这件事上,套路,可以有!
如果可预见的后果是:“说了等于白说”,不如不说!
处于口欲期的宝宝,不许他吃玩具!
带孩子下楼去玩,不许他疯跑!
孩子没得到想要的东西,不许他哭!
这种制止本身就反天性,不是不能说,只是说了也是白说,还显得自己特别不懂事儿,特没人情味,何必呢!
换个思维,不可以变可以,So easy!
正面管教中强调:在家庭教育中,要强化孩子正确的行为,弱化他错误的行为。所以:
不许打人,可以变成,动手解决不了问题,我们用嘴说。
不许大喊大叫,可以变成,你这样妈妈耳朵会不舒服,可以恢复平时的音量吗?
不许看电视了,可以变成,这个拼图我怎么都拼不上,你要不要来帮我,一起玩拼图吧?
想制止某个行为的时候,说“不”并不是唯一的选择,甚至它应该是最后的选择。
即便说“不”,也不要简单粗暴的命令:不允许、不可以!而是告诉他,不做这个,可以做些什么?
用正确的行为去代替错误的。
凡事都有前提,解释“不许”不要含糊。
如果确实是不允许的,要跟宝宝解释清楚。
很多妈妈看见自己家的孩子打人,或者抢别人玩具,就会赶紧上来制止:不许打人,不许抢玩具!
但对于一个3岁以下的孩子来说,这样的限制太笼统了。
不许抢玩具,当下的情况是成立的。但今后当他自己的玩具被抢走的时候,要不要抢回来;公共玩具轮到他的时候,可不可以理直气壮的争取?
小区里不太相熟却也天天见面的大妈喜欢宝宝,想要抱抱他,宝宝没礼貌的对人家又踢又打。你警示他以后不许对大人没礼貌,那以后遇见坏人,你要不要他反抗?
再说打人,如果孩子记住并遵从了“不许打人”这句话。那以后被别人打的时候,要不要还手?
孩子慢慢长大,需要面对的情况会越来越复杂,别觉得那些复杂的情况可以等到孩子长大再去一一解释,再去教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很多行为和观念在初期一旦被限制和禁锢,长大就很难放回自由了。
所以说“不”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把客观原因讲清楚:
养育孩子早期,笼统的“不许”,越少越好。
自己给自己挖坑这件事,三思而后行。
当一个人恼羞成怒的时候,特别容易给自己挖坑。
比如,当宝宝乱扔玩具,而你阻止不了的时候,很容易说这么一句大话“不许再扔玩具 ,再敢扔,我就直接给你扔窗户外头去。”
诸如此类的,还有再怎样怎样,我就不喜欢你了/我就不要你了/我就再也不带你出去玩了……
汗,真的很像3岁孩子跟2岁孩子之间的对话。很多时候,在两岁的孩子面前,我们的情商真的就只有3岁。
你当然不会真的那么做,最后自己挖的坑,自己还得咬着牙往里跳。
这种坑挖多了,之于孩子,开始可能会被你吓住,但是很快他们就会发现,这些根本不会实现,你的话完全没有威信。
之于自己,你会觉得不管放什么狠话,孩子都无动于衷,更糟糕的是,对于一些真心重要的,他们也充耳不闻,除了发更大的火,撂更狠的话,你也不知道还能干点啥!
假戏演多了,不仅上瘾,还会成真。
幼儿教育里有一句话非常出名,说拒绝孩子的时候,要做到没有敌意的坚决。
我亲自试过后才发现,这句话只是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好难做到,可能是我道行不够吧。
对我来说,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敌意了。
后来为了达到看上去很美的效果,我只好给自己的情商开了个挂,学会了笑里藏刀,是的,坚持就是刀,笑,不过是帮忙掩饰敌意。
就比如最近的洗手事件。
CC每天放学都要在楼下疯跑一阵才回家,天气热起来以后,冰淇淋也就被允许了,回到家程序本应该是脱鞋——洗手——吃冰淇淋。
刚开始的那几天,她脾气急得很,进家门一秒都不想等,直奔冰箱就要立刻去拿冰淇淋。
让她先去洗个手跟要杀了她似的,一哭二闹三上吊,一百个不情愿。其实每次我都想爆出口的是:别那么多废话,快去洗,要不,不许吃冰淇淋!
但我也知道,谁也不能否认冰淇淋对一个孩子的诱惑力,就像当初刚被允许看电视的时候,那种瘾头一样。
所以,就只好强忍着火气上演一出“笑里藏刀”了。
……
假戏演多了,不仅上瘾,还会成真。你会发现自己的修养和情商好像真的高了那么一丢丢。
插播一段题外话:
当你想给孩子建立一个好习惯的时候,初期的坚持真的很重要!
每次都重复这么一大段废话确实很烦人,但是,即便自己都觉得很假,也要坚持,因为规矩立下了,习惯养成了,以后就会很省事。
至少,你不用整个夏天都追在他屁股后头,为回家第一件事是先洗手,还是先吃冰淇淋这种小事争执和发怒。
拒绝孩子的时候,让孩子看到你的坚持,而不是你的愤怒!
作者: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公益普及婴幼儿喂养、睡眠、疾病、心理知识。微信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转载已获授权。
人活着
果真处处都是套路啊
不说了,小编要拿套路对付家里的小鬼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