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中国超市之王”大润发即将正式易主。
1月1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公告,宣布旗下公司已与德弘资本达成协议,将以最高约131.38亿港元的价格出售所持高鑫零售(大润发、欧尚母公司)的全部股权,合计占高鑫零售已发行股份的78.7%。
回顾过往,阿里巴巴在收购高鑫零售的过程中,累计投入超过500亿港元。2017年11月,阿里巴巴投入224亿港元,直接和间接获得了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2020年,阿里巴巴再次投入280亿港元,进一步增持高鑫零售股份,增持完成后,高鑫零售正式成为阿里巴巴的并表子公司。
在此之前,高鑫零售被出售相关传闻屡见不鲜。2024年3月,有关大润发、盒马等新零售线下资产将被华润或中粮收购的消息在市场上流传,但相关方均对这些传闻予以否认。2024年10月,高鑫零售发布公告,向市场告知有买家有意收购。2025年1月1日晚,交易最终敲定。
如今,一切尘埃落地,高鑫零售被德弘资本收入囊中。
根据公告,德弘资本将以整体最高1.75港元/股(包括1.55港元/股的现金及0.2港元/股的利息),收购阿里全资子公司吉鑫和淘宝中国所持7,027,297,350股高鑫零售股份(占已发行高鑫零售股份总数约73.66%),及NewRetail所持480,369,231股高鑫零售股份(占已发行高鑫零售股份总数约5.04%),阿里巴巴子公司及NewRetail将收取的最高金额约为131.38亿港元。
作为阿里巴巴新零售的试验场之一,高鑫零售曾被看作是最优质的收购资产之一。
高光时期,大润发被誉为“中国超市大王”,第一家大润发超市开设在1996年。在中国台湾起家的大润发超市一度风靡两岸,是“零售史上第一家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规划管理的大型连锁量贩超市。”1999年,大润发曾因创下240亿元营收震惊全球零售业。2000年,为扩大市场,大润发与法国欧尚合资,加码全球化。2009年,大润发创下四百亿元营收,力压家乐福成为“中国超市大王”。
2011年,大润发、欧尚集团合并港股IPO,高鑫零售正式诞生,成为超越沃尔玛、家乐福的中国最大零售商。
2018年3月,时任阿里巴巴CEO张勇以高鑫零售董事会主席的身份发表了致股东的报告,声称阿里巴巴与高鑫零售的联姻“足以重塑中国整个零售行业的格局”。
早在2017年,阿里巴巴宣布投入约224亿港币成为高鑫零售第二大股东之时,就有消息显示,高鑫零售将借力阿里巴巴的数字生态系统,推进门店数字化,并将新零售解决方案应用于高鑫门店,包括线上线下一体化、现代物流及个性化的消费者体验。
虽然阿里巴巴为高鑫零售带来了新零售的转型升级和线上业务的拓展,但近年来,受到市场环境、竞争态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鑫零售的营收和利润表现不佳。而大润发经历起起伏伏,过去一年半的时间大润发关店80家,月均关店超4家,门店仅剩约五百家,且大多位于三线城市。
近年来,高鑫零售在尝试通过各种办法扭转颓势、提升业绩。2020年,高鑫零售推出小润发这一新零售社区型生鲜超市,旨在满足消费者对生鲜商品的高品质、便捷性需求,同时拓展大润发的线上线下融合业务。
根据高鑫零售最新发布的财年中期业绩,半年营收347.08亿元,净利润1.86亿元,实现扭亏为盈。截至2024年9月30日,高鑫零售集团员工人数为85778人,2023年9月30日为102101名,一年中减少了16323人,降幅15.98%。报告期内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为41.06亿元,去年同期为46.34亿元,同比减少11.32%。
即便高鑫零售正在尝试重回高峰,但近半年来,“聚焦核心业务”以及“退出非核心、非盈利板块”开始成为阿里的战略重点。
2023年9月,阿里集团新任CEO吴泳铭上任后的第一封全员信中就提到,集团确立“用户为先、AI驱动”两大战略重心,并表示将围绕这两大重心进行业务梳理,重塑业务的战略优先级。随后,阿里经过持续调整,将核心主业聚焦到电商与云计算,同时启动了对非核心业务的一系列退出动作。
两个月后,阿里网络与杭州灏月达成多项股权转让协议,将居然之家、丽人丽妆、圆通速递、分众传媒、美凯龙、千方科技、美年健康等公司的股权悉数转让给对方。相关上市公司在公告股东变动时,普遍强调了“为实现阿里网络突出主业、非主业业务独立发展,各司其职,提高经营效益......”
2024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在财报发布会上透露,非核心资产的剥离工作进展顺利,截至2024财年的前九个月,阿里已成功退出价值17亿美元的非核心资产。他同时指出,阿里资产负债表上仍有许多传统的实体零售业务,这些并非核心业务,若退出也是合理做法,但考虑到当前有挑战的市场情况,尚需时间实现。
2024年12月17日,阿里巴巴与雅戈尔集团达成交易,将所持全部银泰股权,以约74亿元人民币向雅戈尔集团和银泰管理团队成员组成的买方财团出售。
在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看来,阿里之所以收购银泰和大润发这样的实体零售企业,在当时对于推动品牌入驻天猫、零售业数字化和即时零售创新模式在实体零售的落地有价值。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银泰给阿里带来的价值已经越来越小。
阿里2025财年第二季度(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季度)财报,这一季度,阿里收入2365.03亿元,同比增长5%,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38.74亿元。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6个月,公司退出多项投资所得现金流为人民币65.09亿元。
实际上,除了阿里巴巴,京东也在“抛售”线下商超资产。2024年9月,名创优品宣布收购永辉超市两大股东香港牛奶公司和京东各自持有的21.1%、8.3%的股权,交易对价62.7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2024年3月与6月,京东已通过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系统两次减持永辉超市的股份,若将9月份向名创优品转让的股权计算在内,2024年以来,京东通过一系列操作累计套现最多可达23.48亿元。而回顾过往,京东为收购永辉超市10%股权所投入的成本超过40亿元。
对于阿里聚焦主业的效果,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教授崔丽丽认为,对于效果的评估不仅取决于战略上或业务上的调整,还取决于市场状况和竞争状况。但可以确定的是,随着组织架构的重新调整,轻装上阵的阿里在出海作战上有了更多的腾挪空间。
业内人士表示,市场更加看好“轻装上阵”的阿里巴巴,并认为其将发展资源聚焦于电商、“云+AI”这两大方向,有利于推动核心业务长期增长。
来源 | 《商学院》杂志综合自证券时报、经济观察报、南都周刊、国际金融报、每经影视
版权声明:“商学院”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18513373688,商务合作请加微信1851337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