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资讯+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环球资讯广播《环球军事报道》。报道世界军事资讯、分析全球安全战略、追踪武器最新动态、深入解读战史战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九龙微观  ·  她质问CNN:你们为什么要报这个? ·  3 天前  
军武次位面  ·  李嘉诚:我这一生最大的财富,就是读了曾国藩 ·  6 天前  
军武次位面  ·  新一代企业家,在策略游戏中获得竞争的灵感 ·  1 周前  
军武次位面  ·  每日囧图丨今天的图里,全是开了光的嘴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资讯+

我军当面捞走老美南海潜航器?真相其实是......

环球资讯+  · 公众号  · 军事  · 2016-12-19 15:43

正文

从昨天开始,南海又不平静了。一种原本不为人所熟知的装备——无人潜航器(UUV)一下子成为各大媒体的焦点。

按照美国国防部16日的声明,事情是这样的:12月15日,美国海军的“鲍迪奇”号海洋测量船的无人潜航器在菲律宾苏比克湾西北大约93公里处“根据国际法”进行例行测量活动,在“鲍迪奇”号收回这两个无人潜航器时,中国海军的922-III型(北约代号“大浪三型”)“ASR-510”号打捞救生船放出一艘小船,当着美军的面把其中一个无人潜航器捞走了,为此要求中方归还。随后,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怄气发贴,称“潜航器不想要了,就让他们留着吧”。


17日晚,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杨宇军大校就此做出了回应。笔者以为,中方的回应有理有利有节,并向美方传递了重要信息。

新环球军事


      环球军事全解析,尽在“新环球军事”。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首先是有理。


杨大校说,中国海军一艘救生船在南海有关海域发现一具不明装置。为防止该装置对过往船舶的航行安全和人员安全产生危害,中方救生船采取专业和负责任的态度,对该装置进行了识别查证。经核查,该装置为美方无人潜航器。

那么,这个无人潜航器到底是何方神圣?有何能耐造成航行安全的威胁?无人潜航器是无人战斗平台的一种,是一种有动力但无人驾驶、能自主控制或远距离遥控、可回收或一次性消耗、可携带致命或非致命载荷的平台。这种平台用于侦察可谓再理想不过——可以通过无人潜航器上搭载的传感器对海底水文资料进行搜集,比如洋流、温度、盐分、海底地形等等。一旦掌握了这些资料,美军未来在此地进行反潜作战将会更加得心应手。而事发地点位于南海中国弹道导弹核潜艇最主要的训练与集结海域。可以说,“鲍迪奇”号释放的这两个无人潜航器,执行的是对中国核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典型军事任务。为此,中方不能放任不管,所以采取负责任的态度对其进行了查证。

其次是有利。

杨宇军提到,长期以来,美军频繁派出舰机在中国方面海域进行抵近侦察和军事测量,中方对此坚决反对。这实际上是进一步挑明了美方的战略意图。就美方此次释放的两个无人潜航器而言,为“近海战场感知-滑行者”(LBS-G),其最大潜深1000米,可自主潜行180天,行程5000公里,可测量海水盐度和温度等海洋学数据,可以摸清所测量海域水体的声音传播特性,为战术决策、水声通信、声纳探测等提供支持。

毫无疑问,这种潜航器能够利用自身长航时的特点,获取关键海域的机密情报数据,用来提升潜艇舰队在航行期间的导航能力,并掌控其他国家的潜艇航路,当然就能用来对其它国家的潜艇进行监控和伏击。

据说当时中方“ASR-510”号打捞救生船放下一艘救生艇,冲至距离“鲍迪奇”500米处当着美军的面捞起该潜航器,行动干净利落。正是我海军高超的技艺使得我方占据了主动,杨大校强调“中方将继续对美方有关活动保持警惕,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应对”,再明确不过地向美方传递了一个信息:中方有能力破解美方一切危害中国国家利益的行为。


最后是有节。

杨宇军提到,中方决定通过适当方式移交美方,中方与美方一直就此保持沟通。在此过程中,美方单方面公开炒作是不恰当的,不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我们对此表示遗憾。这一表态,说明中方仍以中美关系大局为重,决定归还美国政府这个并不光彩的财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中国国防部的回应做出这样一个解读:

1.美国“鲍迪奇”号释放无人潜航器的行为危害了海上航行自由与安全——事实上美国在这方面的记录从来就不光彩:1992年的“银河号”事件和2013年底美海军“考彭斯”巡洋舰在南海拦截我“辽宁”号航母编队,不仅违反了航行自由原则,还危害了航行安全,中国不能不管。

2.中国有这个能力管,而且劝(jing)诫(gao)美国不要再来了(下次再来,我们继续“核查”)。

3.出于两国关系大局考虑,我们给予美方出路:归还无人潜航器。

由此可见,我国防部的回应做到了有理有利有节,掌握了事件的主动权,既维护了国家利益,又防止了事件的扩大,同时警告了美方,让对方无话可说。

必须点个赞!

作者:马尧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