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合作联系QQ:3158521867 或加微信号:
1860055801
“双高计划”实施势如破竹、结果指日可待!
从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将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到4月1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再到4月16日,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及至5月31日前,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完成省级推荐工作,“双高计划”实施势如破竹、结果在望,备受关注与期待。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解读,“双高计划”的项目定位是“舞龙头”,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设计。将从全国1423所高职院校中评选出的50所高水平高职学校,代表了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水平。
目前“双高”院校尚未可知,我们不妨根据今年已发布的六大50强职校榜单,结合“双高"遴选管理办法,看有哪些高职院校有望入选。
7月23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公布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案例和学生管理50强案例遴选结果,分别有35所高职院校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学生管理50强。
6月20日,《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服务贡献50强”榜单,以及“育人成效50强”榜单。
据聚焦职教统计,共有134所高职院校上榜以上六大50强职校榜单。值得关注的是,其中有多达111所高职校被推荐为“双高”院校,占比82.8%;仅有23所院校不是“双高”推荐校。
聚焦职教带你看名单详情:
从院校所属省份来看,六大“50强”职校榜单中,榜上有名的134所高职校分别属于哪些省份和地区,又有哪些省份“50强“院校最多呢?聚焦职教为你独家揭晓。
(点击可保存到手机或查看大图)
以上可知,江苏省名列第一,有25所高职校被评为“50强”;山东名列第二,有15所入选“50强”的高职校;广东、浙江名列第三,分别有12所高职校上榜“50强”。
据聚焦职教统计,134所高职校中,有65所高职校坐落在省会城市,占比48.5%;有69所高职校分布在非省会城市,占比51.5%。
从上榜次数来看,根据统计发现,仅有15所高职校在6大50强中上榜4次及以上。
其中有2所高职校获得大满贯,均上榜六大50强职校榜单。他们是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有3所高职校入选五大榜单,他们是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其中10所高职校同时在四大榜中榜上有名,他们分别是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以上15所高职院校有8所是理工类院校、4所综合类院校、农业、农林、财经类院校各有1所。这些院校脱颖而出接连上榜几大“50强”,并且有14所为省级推荐“双高”院校,他们定然出类拔萃,是角逐“双高”院校的实力选手,究竟有哪些学校有望“双高”院校?
声明:本次投票完全自愿。
根据教育部解读,“双高计划”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首轮立项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重点布局在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原司长王继平在今年2月介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新闻发布会上,曾将“双高计划”建设要求概括为
“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
下面,聚焦职教带你走进这14所高职校,深入了解各学校的专业建设、学科设置突出在哪些领域;学校在社会服务上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以及学校的国际影响力、交流情况如何?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独立设置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学校主要为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勇于开拓创新、就业创业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招生专业50个,其中,国家示范专业等国家级专业9个,市级骨干专业等市级专业14个。主体专业与国家重点产业、重庆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两江新区“3331”产业契合度达92.5%。
学校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广泛开展各类社会服务。紧密对接30余个区县、200多家企业、100余所中高职学校,以国家示范技能鉴定所、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实习实训平台等,广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承接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市内外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服务近百项,解决了大量企业生产技术难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得到合作企业的高度认可。社会培训量32万人次,培训收入达2073万,全力打造出“重工培训”品牌。与阿里云、长安集团、成飞集团、华为、重庆长江航运集团、重庆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等20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在教材建设、课程置换、师资培养、实习就业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
学校先后开展了120多项国际合作项目,组织教师赴海外研修300多人次,140余名教师获得海外师资资格证书。实施联合培养项目5个,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7个。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俄罗斯设立中国首个职教领域海外“鲁班工作坊”,在埃塞俄比亚挂牌成立“中埃人才培养基地”。组织220余名学生先后赴国(境)外开展游学、交换、带薪实习等,吸引90多名留学生来校进修学习。是教育部“百千万交流计划”院校之一,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业技能教育国际交流分会理事单位,被重庆市教委评为市属公办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示范校,重庆高职教育国际合作联盟理事长单位。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64个,其中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专业3个,省“十三五”优势专业6个、特色专业6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专业2个,联合办学本科专业教学点1个;
学校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途径,成立12家校企利益共同体。近年来,积极推动产教融合高端平台建设,牵头组建全国商务数据开发与应用职教集团、浙江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和金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智能化精密制造实训中心”获批国家发改委首批产教融合工程项目;
校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获评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目前已与38个国家和地区百余所高校、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先后招收6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留学生;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合作举办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怀卡托国际学院;另开设中美护理、中美会计、中加酒店管理、中美体育运营与管理等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在校生1800余人。学校在卢旺达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成立海外分校——穆桑泽国际学院,联合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为当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以钢铁冶金为特色的高职院校。学校招生专业62个,以工科为主,工、管、经协调发展,面向全国招生。2011年开始,先后与华北理工大学开展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四个专业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实验班。
学校重视社会服务,发挥“量体裁衣”式培训品牌优势,年均为河钢集团、中国兵器集团、河北华柴公司等数十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制造企业提供员工技术升级培训1.7万人日;开展大数据技术应用、互联网金融等新兴紧缺领域培训总量超过8万人日;为雄安新区等政府部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项目培训1.2万人日。做好高水平师资培训,为中高职学校开展专业骨干教师培训,打造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做好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及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建有国家级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和3个行业特有工种鉴定站,服务好地方经济发展需要。2017年与河北老年大学联合办学,建成全国首家规制性老年大学——河北老年大学,年受教育人数1.5万人次。入选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培训机构)。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目前与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学院合作举办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科贝尔斯基农业与技术学院合作举办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与韩国明知大学联合开展订单式韩国课程班交流项目。学校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2017年起招收沿线国家学历留学生,目前有来自孟加拉国、缅甸等3个国家留学生39人。学校服务企业走出去,积极开展学生海外实习实训,仅2018年就选派150名师生赴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韩国浦项钢铁公司等企业实习实训。学生参加金砖国家未来技能挑战赛等多类国际技能竞赛,获数控多轴加工等赛项一等奖2项,获无人机操作等赛项银奖3项。在泰国建设“燕赵丝路学院”,与泰国清莱职业学院合作建设旅游管理专业,输出了高质量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的百年名校。前身是我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创建于1918年的中华职业学校——我国第一所以“职业”冠名的学校。学校围绕装备制造业,培养双创型技术技能人才,受到社会广泛欢迎。
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持续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4项,师生授权发明专利156项;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1个、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中心)项目1个、省高职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项目2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与26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与华为、中兴、西门子、现代重工、罗克韦尔等领军企业建立合作平台15个。2016、2017年蝉联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
学校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与15个国家(地区)的30余所院校(组织)建立了稳固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教育部首次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试点评估中成绩第一;是教育部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走出去”首批试点项目学校;与英国国家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共建“中英创新创业教育总部基地”,发起“一带一路中英青年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并首获杰出院校奖;2016年获全球职教界的最高荣誉——世界职教院校联盟“应用研究与创新”金奖;2017、2018年蝉联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
学校地处由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大榭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及北仑港区组成的宁波北仑新区,下设8个二级学院,形成与浙江省和宁波市主导和优势产业高度匹配的智能装备制造类、应用化工类、电子信息类、港口物流电商类等6个专业群、33个专业,打造了一批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机电(海天)学院是宁波市特色学院。
学校与各级政府携手成立宁波开发区数字科技园、宁波服务外包学院、宁波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基地、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大学生创业园、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与县级区余姚市政府共建中高职衔接的阳明学院。学校与海天集团“人才共育、就业共担、资源共享”成果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与数字科技园“院园融合”育人模式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大力推进综合性跨界、跨专业机构建设,与市总工会、人社局共建“卓越技师学院”,建设服务外包学院、跨境电商学院、港口物流学院、模具学院等一批对接区域经济模块的产业学院,重点服务省、市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学校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探索海外办学,促进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通过特色国际化办学有效提升中国高职教育国际影响力。迄今已为来自110个发展中国家的1500余名教育及产业界官员进行培训,在贝宁成立“中非(贝宁)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学院”,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市教育局倡议成立“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隶属于广东省教育厅的公办全日制工科类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开设专业44个,形成了以“先进制造业专业群为主体,电子信息业和现代服务业专业群为两翼”的专业格局。
院实施“开放办学、协同创新”的发展战略,广泛开展国内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一方面深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一汽大众”、“捷豹路虎”、“美的”等知名企业实现了深度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358个,拥有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8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国家级仿真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公共实训中心1个,广东省首批省级协同创新发展中心1个,首批省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省级以上校外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0个,2015年成为国家首批100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之一。
学院在2011年9月牵头组建了广东机电职业教育集团,2018年入选广东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另一方面开展留学生培养,目前在读学历留学生65人;开展境外办学,与柬埔寨暹粒东南亚大学、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越南胡志明市百科大学和马来西亚尊孔独立中学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配合“走出去”企业开展员工教育培训。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开封,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学校拥有国家级精品专业2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级示范、综合改革试点等重点专业18个。拥有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3门。学校是国家级教学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之一,有5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8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5项。
学校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在赞比亚成立了大禹学院,培养当地急需的本土技术技能型人才,开启学校海外办学新纪元,是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首家海外分校。与28个国家和地区的55所高校、教育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美国西北密歇根学院开办7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累计招收培养19个国家和地区留学生305人。学校当选中国-中东欧职业教育国际联盟(中国区)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南非职业教育合作联盟中方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单位。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23年,90余年的历史传承,学院已发展成为以涉农专业为特色的多学科、综合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以校本部为主体,江苏农博园、江苏茶博园相呼应的“一主两翼”校园格局。
校企合作组建职教集团,学院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牵头组建了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作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与上海光明乳业集团、江苏红太阳集团、江苏亚振集团、艾贝尔宠物医院等企业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办订单班,校企双主体共同培养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坚持面向国际,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2015年10月,高层次的中法政府间的农业交流合作项目——中法农民培训中心落户学院。同时依托江苏农博园建立了中法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与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合作,共建中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开办了与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办学项目。举办了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学生培训班、印度尼西亚生物化学中学师资培训班、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研修班等各类长短期培训班,培训学员300余名。招收了70多名全日制留学生。与包括美国、法国、日本、巴西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学校、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16年学院荣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高校”。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乃至我国南方14个省(市、自治区)唯一以培养农牧科技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
学校秉承“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紧密结合产学研育人,紧跟区域增长极发展”的办学理念,设有12个二级学院和3个部。围绕农牧产业链设置40个专业,其中,国家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品牌(骨干)特色专业11个、省重点专业群建设点4个。
学校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荷兰、新加坡、台湾以及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70余所高等院校或教育培训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多次举办非洲及东南亚籍动物科学技术专业留学生培训班,现有非洲、东南亚、中亚、欧洲23个国家的学籍留学生近300人,语言生及短期培训生100多人。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下设会计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信息与艺术学院、智能制造与服务学院、食品药品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和51个专业。
学校不断拓展校企合作范围,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了“1+1+N”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海尔集团、联想集团、阿里巴巴、华住集团、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美国Cisco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在教材建设、课程置换、师资培养、实习就业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毕业生就业率达99%以上,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
学校注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成功设立海外办学机构——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泰国教科研培训中心,学校与泰国暹罗大学共建的中泰国际旅游学院于2018年8月在泰国揭牌。学校与美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地区)的高校开展教师互访研修活动,与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以及台湾地区的院校联合开办了会计、国际商务等合作办学项目,互派留学生。
学院设有10个二级学院、三部一中心。专业设置立足产业急需,涵盖装备制造、电子电气、工程材料、信息技术、财经商贸、公共事业、物流管理、工民建筑、纺织染化、服装艺术等十大职业门类63个专业,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经、管、文、外、艺类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学院积极服务社会,附设陕西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执行办公室、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陕西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拥有“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国家级培训基地4个,“陕西省模具人才教育培训中心”等5个省级培训基地”。
学校与德国、俄罗斯、美国、韩国、爱尔兰、中国台湾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一系列学生海外交流项目。
为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加大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力度,借助与德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的高校建立的校校合作关系,有计划地实施教师国际交流与培训项目。
学院聘请英语和德语等海外职业教育专家对该校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借此培育出一批学术和教学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