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丨肿瘤科小超人
来源丨医学观察(id:med_view)
10月31日在线发表于《肠道》(Gut)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与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一倍以上有关。
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清除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发生有关的细菌)的治疗剂量增加和持续时间延长,风险也随之上升。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造成急性/慢性胃炎、胃萎缩、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图片来源:高雄医学大学)
从消化道清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发生胃癌的风险。但治疗成功的相当一部分患者仍然发生了胃癌——全世界肿瘤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以前发表的研究发现PPI的使用与胃癌风险升高有关,但由于无法评估幽门螺杆菌本身的潜在作用,从而削弱了研究结果的强度。
为了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在63,397名接受三联疗法治疗的成年人中,比较了PPI和另一类用于抑制胃酸生成的药物,称为组胺H2受体拮抗剂(H2阻断剂) 。
随后对这些患者进行监测,直至他们发生胃癌、死亡或研究结束(2015年12月底,以先出现者为准)。平均监测期持续7.5年。
在此期间,3271人(5%)平均接受了近三年PPI;而21,729例接受H2受体阻滞剂。
总共有153人(0.24%)在三联治疗后发生胃癌。当时没有检测到幽门螺杆菌阳性,但全部长期患有胃炎(胃内膜的炎症)。
服用PPI的患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升高了一倍以上(2.44),而服用H2阻滞剂与风险升高无关。
三联治疗至胃癌发生之间的平均时间略少于5年。
使用频繁较高与风险较高有关,每天使用一次相比每周使用一次,与风险升高3倍多有关。
PPI使用时间较长也与发生胃癌风险越高有关,使用时间超过一年以后上升到5倍,使用时间两年以上风险上升至6倍多,三年以上者升至八倍多。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因此不能得出关于因果关系的确切结论,PPI一般仍被认为是安全的。
但是他们指出,最近的研究显示其长期使用与多种不良作用(包括肺炎、心肌梗死和骨折)有关,并且已知PPIs会刺激胃泌素的生成,后者是一种很强的生长因子。
PPI的使用与胃癌风险存在“明确的剂量反应和时间反应趋势”,因此他们建议医生“在开具长期使用PPI的处方时应加以小心……即使在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