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重视的是创作过程对个人的影响,以及美感经验给人的感受;而纯艺术中重要的是成品。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作的过程中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或者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达到了。
当孩子跟随既有的轮廓去画时,他已经丧失了以丰富的创造性去处理物我关系的能力。这种方法所产生的依赖是具破坏性的,经由研究和实验显示,半数儿童在受限制后的模仿后会丧失他们的创作性和表现的独立性。这种依赖因为缺乏弹性,也未曾提高技巧,就很难再享受到创作的自由。
儿童绘画之初心急的父母总是希望看到合于成人观念的构图,一定要知道儿童对艺术的看法与成人是不同的。每个孩子都有无拘无束创作的欲望,在这个年龄段他有自己经验的价值感,较不注重物体的实际现场,有自己的想法和认知方向来影响刺激他的想象力和感受力,多鼓励孩子让他们在创作中更加自信。
综上都想让家长了解,
艺术教育在儿童早期应以弹性的启发式的方式,鼓励孩子在自己与事物间找到丰富的关联
;其次
美感的成长包括了表达能力从混乱到和谐的成长,其中感情、认知以及思想都融为一体
。
艺术教育更是每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这是孩子对视觉、对美学的启蒙课。启蒙在此的意思是在视觉这个层面的世界中如何认识自己,他的观察方法,他在初始所受到的视觉影像包括艺术启蒙中也衡量了老师对基础知识的充足理解,包括系统、体系和基本的元素、原理。都要有一种『心』的认同和理解,并且能够把这个理解给孩子,反馈给他们。
我们不仅要用经典的、当代的、全世界的不同艺术形式来扩展孩子眼界,也要用艺术来启发孩子的灵魂,只有一颗纯粹、自由、善于深思和同感的心才会去审美。
基础启蒙是开源的,能够启迪孩子视觉想象,也理应是符合孩子天性的。在5-7岁的年龄阶段里,游戏是孩子学习的方式,所以在
给孩子的绘画启蒙课
中,我们的编排选用了多种有趣的教学方式。历史上有很多的艺术大师,在启蒙课中也时有出现,但是并没有像
给孩子的传统美学课
那样成为教学与练习的重心,
主要因为孩子在这个阶段完全不是用社会原理去体验的,而是完全调动自己的五感。
尤其通过画面就看到了秩序和一些变化、大小、关系的变化等等,这也是小孩们的优势。
小孩在这个阶段有自己的宝藏,他们能看到我们现在看不到的东西;
他们好像优秀的艺术家与诗人一般,直通艺术最本源,事物的本象。
而不像我们大人一样,对于事物的理解都是概念的,通过概念去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不会重新看清这个事物。
很不幸,这样他就只会照着鸭子画鸭子而已。这就教的很僵硬。
其实很多大艺术家在长大之后依然保持了抽象,充满了视觉感。小朋友跟大艺术家一样具备这样的能力,小朋友学会的东西一定是不断观察身边的事物、不断的把视觉作为一种思维和表达方式、一种游戏去呈现。而非图示。
他一定是新的、活的、能创造新的图像元素的。
画,就是线条与线条、画面与画面、笔墨与笔墨之间交融的一种游戏。他一定是充满变化的。我们看艺术家的手稿,透过手稿上放松甚至凌乱的线条我们看到艺术家所进行的视觉思考的痕迹。有时画一些块面,有时做一些新的尝试,在画上都会做新尝试。
小朋友在画的时候可能无意间画了一个红色,有点突兀。那怎么让这红色溶在画面里的时候,他们就会想办法,让他在画面当中显得一体。或者下次再做的时候忽然把他涂成白的,每条线条上再加别的线条。这个时候他的脑海中就像在搭瞬息万变的积木一样。这就是画家的思维。
让孩子自己对他自己的视觉表达有信心,我们想在绘画启蒙中带给孩子这个。
在三个由浅入深的章节中,我们逐步深入的了解艺术最基础的部分━━由第一个章节
线条的游戏
感受天然与人工的线,声音也可以成为线,线也可以有空间等等,通过可爱的游戏去提升艺术『通感』能力;接着
造型的游戏
中实践,并最终在
色彩的游戏
中完善自己的艺术体验。
三个章节各有侧重,第一个章节六讲寓教于乐,易于培养孩子初步兴趣;后续的造型课侧重拓展线条的多种可能;最后的色彩章节东西方的比较为主,促进小孩对色彩进行更敏锐的感知。
我们希望,藉由此,带领、引导、陪伴孩子,为孩子打下真正的启蒙,让他们在后来的课内课外,都成为完整、充足、自得其乐的孩子。
自然中的线条为什么都是曲折的呢?如果声音看得见那会长什么样?一幅画出来的猫头鹰怎么能飞起来?一节节可爱好玩的课程里,蕴含着最应该了解的线条质感。
一节节看过来,这个过程里,你对线条的感知能力,可就不知不觉提升了哦。
孩子在最初认知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从事物的边缘线开始,可以说,线条是孩子最敏感的艺术形式。不过,线条也拥有其他很多可能,充满了有趣的实验性,所以在初相识的这个章节里,让我们带领着孩子一起,开发多种多样的线条吧。
从简单愉快的线条游戏,再到线条与块面的多种艺术呈现方式,带来了更广泛去看艺术的可能。在这个章节的后半截我们会开始观赏龚贤、葛饰北斋,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表现形式,不过依然保持很游戏的方式去欣赏、去创作。
将线条的敏锐感知进一步变成对线条的多样运用,就是这个章节的精髓啦。
你会看到达芬奇、夏加尔、霍克尼、马蒂斯、莫兰迪、敦煌壁画…… 不过等等,这个章节可不是对他们泛泛的介绍而已,而是对他们的另类解读。
怎么用三五笔概括出达芬奇的画?马蒂斯画中所有浓烈的色彩怎么配对成冷暖两系?敦煌的画家真的是忘了涂颜色没画完吗?
仔细去留意每一节课程的名字,再去看课程内容的话,你会发现更多,这也成为了很有趣的参照。延续了上一个章节对线条的“运用”,这个章节所引入的各位古典、现当代大师,会令你不知不觉间所学到的色彩理论变得有趣,又充满活力的知识。
欢迎你观看这个章节,做一个很懂色彩的人。
三个章节既互相穿插又相对独立,坚持学习会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还可以获得艺术家老师的辅导,这对于在家开始画第一笔的小小孩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和激励!
有助于他们不断发现兴趣,持续坚持下去;我们特别推荐给想要在艺术中得到最初又最深滋养的你~
他将传统文化故事再创作,文字简练纯真,画面幽默而又诗意,极富情感表现力。著有绘本《二十四节气》《和风一起散步》《悟空》《绘本中国》等作品三十余本,深受孩子们喜爱
团队由诸多青年艺术家组成,艺术创作者、获奖平面设计师、国际奖项绘本创作者、国外知名艺术院校学习经历的老师,和各大艺术院校如央美、国美、首师大、广美、华东师大等院校毕业老师,所有人无一例外都在坚持艺术创作。
A :线上课的优点是讲课时间的聚焦,同时不受地域、地点、时间的限制——
在家就可以上的艺术课。
熊亮老师艺术课有整年熊亮老师视频教学和艺术家老师每周点评构成,以及这里面有一种安静,孩子能慢慢听完逻辑完整的一段课程,并且每周不断累积、环环相扣的体系。
从长远看,线上课学习也更能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大部分孩子,在上了一段时间课之后,他们能独立完成全部学习过程。另外,“延迟帮助”显然比“及时帮助”更能引发孩子的深度思考。所谓的“及时帮助”,是由老师掌握课堂,看到哪个孩子不会画,马上解决问题。“延迟帮助”是把主动学习的权力交给孩子,老师向后退一步,让孩子在遇到学画的困难时,可以先有自己思考并试图解惑的时间。对于很多家庭来说,熊老师的艺术课更是一人报名全家熏陶的艺术课程。
A :
课程视频由熊亮老师设计、主讲。
你所看到的视频课将你和熊亮老师以这种方式联系起来。 在观看完每周一次的视频课程后,学习其实只进行到一半呢,因为所有
我们的线上课程是有课下练习、课下辅导、课下互动的。
在这个环节中,由我们团队中的一群青年艺术家进行分班辅导,
与孩子们共同面对艺术成长中的喜悦与困惑。
我们这一群青年艺术家老师们,无一不是由熊老师指导与培训,有的已经有好几年充足的线上课指导经验,并且最重要最重要的,这是是一群热爱孩子、懂得孩子、能在艺术学习中的困惑予以解答的创作者们。没有远离艺术创作,也就没有远离艺术的本源,也才有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可以转化给孩子们。这一群优秀的老师们,也和熊亮老师一样,是我们的骄傲,相信你一定会在接下来的辅导中他们或宽厚温和或明亮爽朗的谈笑中感受到这一点。
A :
我们鼓励孩子自由奔放的,而非执着或僵化的进行创作,画面包含了他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他所知的、他的感觉、视觉、触觉都可以通过材料在表达。在画材上家长可以多提供选择给孩子尝试。尝试的过程中,比如色粉笔施以不同的压力,线条便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混合其他材质的颜料又能产生融合混合的色彩。这些有实验所得的经验,很快就会出现在孩子的绘画里。发现和探索不同绘画材料的功能,也是在孩子创作活动中发展出的重要能力之一。
启蒙课专门有为孩子选出的一些材料,为方便家长提供,长按以下二维码可以自行选择购买。
○
一画课创造体验课 | 10节课 |
5岁以上孩子家长陪同上课,7岁以上独立上课
●
孩子的绘画启蒙课 | 30节课 |
周期大约为一年,适合6-9岁孩子学习。
○ 孩子的传统美学课 | 30节课 |
周期大约为一年,适合8-14岁孩子学习。
○ 花观课 | 7节课 |
10岁以上孩子及成人
一画课
共10 讲,特别好玩又精简,是一套电影级别的线上艺术课,我们特别推荐给5-7 岁的小小孩及亲子体验,感受艺术的乐趣,迈开艺术学习中最快乐最维护孩子天性的“第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