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刻意,总有破绽
舞台上,两个平时相互鄙视、相互使绊子的死敌,居然幸福滴拥抱在一起,一起高喊要团结。
说实在的,舞台下的我们,看得全身起鸡皮疙瘩。
不为什么,这种刻意的表演,让人觉得特假,觉得不舒服。
有亲会说,拥抱在一起,至少比私下里互怼好。
好吧,我承认,不过下了舞台后,他们并没有因为拥抱而真的团结。
戏演完了,小声骂对方一声“傻逼”,干嘛把红酒溅到我的白衬衣上,一定是故意搞我的,大庭广众,特么想让我出丑,你给老子等着!
台上一套,台下又是另外一套,职场如剧场,好多人在表演。
只是就算是虚情假意,就算万般不愿,麻烦能不能走走心呢,演技实在太拙劣了。
不能强制感情,强制的结果是做作。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自我修养》
No zuo no die
做作,是一种刻意,而且这种刻意会害了自己。
一个很作的人,时时刻刻想表现他的与众不同,他的盛世容颜,他的惊世才华。
所以,他但凡做什么事情,刻意是一种标配。
在他的逻辑里,作是一种乐趣,一种炫耀,一种人设。
岂不知,人设被揭穿的那天,就是扑街的时候。
某明星复婚,有人看了感动万分,说相信爱情了,后来又被前女友各种暗黑实锤,落得灰头土脸。
某明星的老婆,老在荧幕上秀恩爱,在红地毯上演吻戏,恨不得让全世界知道,她和她男人是多么的甜蜜,多么的幸福。
然而这一切,一个经纪人足以让鲜花瞬间变成狗屎,让甜蜜成为反讽。
作,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这一切演员式的动作,和现实生活里的人的动作完全两样。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自我修养》
刻意有毒。
刻意逢迎拍马,刻意制造偶遇,刻意表现自我,刻意让人觉得不刻意。
不得不说,刻意者是花费了很多心思的,只是手段不甚高明,被人一眼看穿罢了。
之所以说刻意有毒,是因为刻意者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刻意,刻意已成为他的人格属性。
中了刻意之毒的人,说话做事总透出一种矫情,有时候你恨不得让他马上消失。
可悲催的是,这刻意者可能是你的老板,你的老板娘,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下属。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要是怕万一有一天被刻意病毒感染,自己就得先免疫。
若要获得免疫,必须有一双洞悉刻意的慧眼,让自己把刻意的伪装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怎么做呢?
放心,只要是刻意,总有破绽。
因为刻意,就是最大的破绽。
演员在生活中也应训练注意力:深入看见事物的本质。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自我修养》
刻意的人,活得太累,尤其是心累。
人说累觉不爱,人一旦太累,对许多东西真的就不热爱了。
刻意者表现的是自己,以自我为中心,他才不去考虑他的刻意是否让你想吐。
从这方面来说,跟刻意者在一起,要看他各种装,各种假,其实也挺累的。
不过,公道地说,刻意者才是最累的。
表演需要调动情感和肢体,哪怕演技再拙劣,花的精力时间还是比平常人多不少。
然后,这种刻意不被认可,本来想刻意表现自己的好,结果这种表演本身却诠释了自己的俗。
经常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焉能不累?
这社会,真正的富豪低调得好似不存在,而稍有点钱的各种显摆名牌货,各种颐指气使的浮夸嘴脸,这又是一种累。
你看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
一个排字,好大的排场,有没有瞬间变土豪的即视感。
而现代孔乙己不乏其人,其实穷就穷呗,外表装得再土豪,暴露的却是内心的不自信。
相反,如果你敢于面对自己的穷,知穷而后勇,你离富有更近。
刻意这种东西,偶尔为之还行,经常这样总有一天感觉身体被掏空。
在舞台上,面向观众,扯起嗓子,有声有色地宣讲自己的那些根本不存在的体验。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自我修养》
什么事,一刻意就不好了。
老子说:人法道,道法天,天法地,地法自然。
顺其自然,为之道也。
中国人本性既世俗又洒脱,一方面好面子,一方面又看得开。
这人一好面子,难免就刻意了,总要在面子上过得去嘛,进而维持彼此的关系。
你看,面子和关系,这是国人社交的核心关键词。
当然,我们并不是一个走极端的民族,泱泱华夏青史五千年,什么事情没发生,什么场面没见过,因此我们又相当的豁达包容。
这或许就是孔老夫子讲的中庸之道吧,但中庸之道是否也是一种刻意?
当然不是,刻意是一种拙劣的表演,让人呕吐,而中庸是恰到好处,让人听着看着舒服,一种为人处世拿捏火候的艺术。
儒家讲究慎独,意思是表里要统一,要真诚,要终于自我,这是一种高境界的真实人格。
所以,刻意套路很多,但真诚只有一种,那就是真实的自我。
在舞台上不能为奔跑而奔跑,为痛苦而痛苦。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自我修养》
作者:
围观哥,一个总是很奸诈的人力资源总监。
写职场,写干货、写内幕故事,助你升职、加薪、配小秘。
【精彩文章】
得罪一个小前台,结果我得罪了整个公司
围观哥良心揭秘:谁决定你的薪酬?(推荐收藏)
为了薪水的泪水丨致敬哭泣的职场人!
宁做婊子,不做表子!
忍无可忍!我吊打了一只马屁精
伊妹儿办公室政治学
资深员工?别逗了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