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八桂教育
宣传广西教育情况、服务广大师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八桂教育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这些视力知识学起来

八桂教育  · 公众号  ·  · 2024-03-27 21:40

正文

近日, 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中小学生视力监测主要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查看通知详情),并附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摘录》 关于视力监测和近视防控,这些名词术语一起来学习。



视力


又称视觉分辨力,是眼睛能够分辨的外界两个物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视力是随着屈光系统和视网膜发育逐渐发育成熟的, 0~6岁是儿童视力发育的关键期, 新生儿出生仅有光感,1岁视力一般可达4.3(标准对数视力表,下同),2岁视力一般可达4.6以上,3岁视力一般可达4.7以上,4岁视力一般可达4.8以上,5岁及以上视力一般可达4.9以上。


正视化过程


儿童眼球和视力是逐步发育成熟的,新生儿的眼球较小,眼轴较短,双眼处于远视状态。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眼屈光变化最快的阶段, 其发育规律表现为随着儿童生长发育,眼球逐渐长大,眼轴随之变长,远视度数逐渐降低而趋于正视,称之为“正视化过程”。

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儿童到 12岁后 才由远视眼发育成正视眼。


远视储备量

正视化前的远视大多为 生理性远视 ,是一种“远视储备”,可理解为“对抗”发展为近视的“缓冲区”。

远视储备量不足指裸眼视力正常,散瞳验光后屈光状态虽未达到近视标准但远视度数低于相应年龄段生理值范围。

如4~5岁的儿童生理屈光度为150~200度远视,则有150~200度的远视储备量,如果此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屈光度只有50度远视,意味着其远视储备量消耗过多,有可能较早出现近视。


裸眼视力


又称 未矫正视力 ,指未经任何光学镜片矫正所测得的视力,包括 裸眼远视力和裸眼近视力。


屈光度


屈光现象大小(屈光力)的单位,以D表示。

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聚集在1m焦距上,眼的屈光力为1屈光度或1.00 D。

通常用眼镜的度数来反映屈光度, 屈光度D的数值乘以100就是度数,例如200度的近视镜屈光度为﹣2.00 D,150度的远视镜的屈光度为﹢1.50 D。


近视

屈光不正的一种类型,指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前的病理状态, 其表现为远视力下降。


筛查性近视


应用远视力检查、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电脑验光或串镜检查等快速、简便的方法,将儿童青少年中可能患有近视者筛选出来。

当6岁以上儿童青少年裸眼远视力<5.0时,通过非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等效球镜(SE)≤﹣0.50 D判定为筛查性近视。


等效球镜


等效球镜度(SE)=球镜度+1/2柱镜度。

如某学生球镜度数为﹢0.50 D,柱镜度数为﹣3.00 D,则该生的SE=+0.50+1/2(﹣3.00)=﹣1.00 D,即等效于﹣1.00D的近视。


视力表如何使用?视力如何统计?继续往下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