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都身不由己的,背负着太多的东西匆忙前行。但是生命就应该呈现出这样一种焦躁的状态吗?显然不是,我们前行的目的更应该是为了收获幸福,让内心享受愉悦,精神丰盈。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目的呢?
周国平老师在他的散文集《愿生命从容》里会给我们不一样的答案。
⒈
要学会活的简单
香港生活家蔡澜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说起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他去西班牙看外景。伊比沙岛住着一些退休的嬉皮士,当时他看见一位老者在河边钓鱼。蔡澜发现前面的鱼小,便提醒他那边的鱼大。老者听完,抬起头不紧不慢的说了一句,先生,我钓的是早餐呀。
在很多人都习惯贪婪的时候,这位老者生活的是多么简单。因为有这样的心境,他的心情才会每天自由快乐吧。
正如周国平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的一样: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中,有一个古老的真理,需要我们时刻铭记。那就是只有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从古至今,一切先贤哲人,都主张过一种简朴的生活,让自己的身心不被物质所奴役,时刻保持精神的自由。
东晋诗人陶渊明,远离官场,回归了山林,他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正是这种简单素雅的生活成就了他自由的灵魂。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有诗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使住着简陋的房子,灵魂依然充满着清香,谈笑间都是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调。
周国平老师在书中也这样写道:一个专注于精神生活的人,物质上的需求必定是十分简单的。奢华不但不能提高生活质量,往往还会降低生活质量,使人耽于物质享受而远离精神生活。
看来要想学会活的简单,首先就要做到改善一下我们的生活境况。约束自己的贪欲,把物质需求减少到最低限度。只留下生活的必需品就已足够。
还要做到保持真性情。一个人在尘世间只有活出了真性情,才算没有虚度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的一种生活态度被周国平老师称为“真性情”。
我们要想拥有真性情,就必须培养自己真正爱好的事物,让生活充实有趣。学会热爱生命,享受当下,善于品味生活中固有的乐趣。
学会活得简单,也要做到坚持自己的理想主义。理想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会理想,另一种是人生理想。社会理想是指救世和社会改造,而人生理想在于自我救赎和个人完善。
都说灵魂生活是人生最真实的组成部分,那么理想,便是我们灵魂生活的最终寄托。周国平老师说他喜欢奥尼尔的剧本《天边外》,每次读完内心都会有深深的感悟,那种在实际生活中即使一败涂地,还始终如一保持幻想和憧憬的人,才是真正的幸运儿。
世界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心灵富足的人才会发现世界的丰富。只有温和的坚持对理想主义的追求,崇尚精神生活,我们这一生才能找寻到生命的意义。
活的简单,也取决于你是否在做真实的自我。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有人随波逐流,有人不择手段的追求名和利。真正成为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想要找回久违的初心,遇见本真的自己,就要学会自爱,与自己成为朋友。富贵者才能赠予,自爱者才能爱人。大家都说爱是一门艺术,那么恰如其分的自爱便是一种素质。
活得简单的人,一定也会拥有一颗赤诚的童心。成熟和童心其实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只要在精神上足够成熟,能够正视和承受人生的苦难,同时心灵依然保持单纯,是完全可以的。
成熟却不世故,成功却不虚荣。任凭窗外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光阴逝去,依然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样的人便保留了一颗美好的慧心。拥有童心,活的简单的人,心态也会永葆年轻。
当我们能学会活的简单,不再把满足物质欲望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我们便会拥有善良、丰富和高贵的品质。充分享受到生命的快乐。
2.
培养幸福的能力
幸福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呢?有这样一个禅意小故事,引起了我们对幸福的深深思索。
有一个禅师指着枝头的一颗嫩芽,问弟子:“你能否掐断它?”弟子说当然可以。
“你能否掐断整棵树的嫩芽呢?”禅师进一步问。弟子说,当然可以,把这棵树砍掉就是了。
“但你能掐断整个春天的嫩芽吗?”禅师说,“假如你的心是一个明媚的春天,是一座春天的花园,谁又能掐断你内心追求幸福的嫩芽呢?”
可见,只要一个人内心时刻想追求幸福,他就会拥有得到幸福的权利。
但是幸福究竟是什么呢?有人说幸福就是有事做,有人爱,生活中有所期待。只是这样简单吗?作家毕淑敏说:想要幸福,首先得有感知幸福的能力才行。
在这部散文集里,关于幸福,周国平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灵魂是感受幸福的“器官”,任何外在经历必须有灵魂参与才称其为幸福。内心世界的丰富、敏感和活跃与否,决定了一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金钱能买来一切,却唯独买不来幸福。
怎样才能培养自己拥有幸福的能力呢?遵循以下几点,你就可以触摸到幸福。
一、追求肉体的快乐,不如追求精神的快乐
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说:凡是体验过两种快乐的人就会知道精神的快乐更加强烈,也更加丰富。的确是这样,我们不得不承认,幸福是一个很高的概念,想要达到幸福的境界,就必须有灵魂的参与。
二、学会正确面对苦难
幸福主要是一种内心充满强烈和深刻的快乐的状态。幸福的体验往往最直接的包含着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肯定评价。如果你感到了幸福,也就是感到了自己的生命意义得到了实现。
生活总是喜忧参半,苦难随行的。当我们学会直面苦难,在人生的艰难时期,灵魂的根基也没有动摇,对生命意义的信心也没有松动。用尽全力改变困境时,也是创造幸福的一种能力。
三、抓住美好的青春时代,不要虚度光阴
当有一天年老,我们总是会感叹,最美的时光便是那白衣飘飘的少年时代。青春是人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享受最热烈纯粹的快乐,也是拥有幸福的一种途径。
可以交知心的朋友,大家一起去旅游,增长见识,拓宽胸怀。学会烹调,去做自己喜欢的饭菜,锻炼身体,让精神活力四射。养成高品位的读书爱好,至少喜欢一种艺术。在最美的光阴,遇见怦然心动的人,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四、拥有快乐工作的能力
现在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许多年轻人工作很不快乐。但是,如果在无法改变工作的前提下,一定要学会转变自己的心态,调整价值观,逐步培养对工作的兴趣。让工作也变成一种美好的享受。学会快乐的工作,这也是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来源。
五、学会用心的做人
人活在世上第一重要的还是做人,懂得自爱自尊,使自己有一个坦荡又充实的灵魂,才能承受住命运的打击,配的上命运的赐予。
做人要学会讲道德,做起事情一定要讲效率。对家人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如果你做到了以上五点,悄然回头望,会发现幸福早已在身旁。
在如今的网络时代,想要获取幸福,我们还应该做到多读书,少上网。不要整天挂在网上,看一些明星八卦、聊天、刷抖音和玩游戏。
把自己的生活规划好,有忙有闲,做到劳逸结合。多出去旅行,让眼前美丽的风景愉悦身心。
3.
享受独处的乐趣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晚清名臣,他的名字叫曾国藩。曾国藩年幼时愚笨,后来开窍,坚持读书学习,后进入官场,身居要职。他每日必读史书,每日都要独处自省。他说,独自一人时,时常要生出真诚的想法,真诚想法积聚多了就会处事谨慎,从而下工夫提升自己不满意的道德修为。慎重独处,便会心胸泰然。
复旦名师陈果也说:我们应该给自己更多独处的时间,为的是卸下“面具”,自由生活,如我所是。
面对孤独和独处,每个人的见解或许都会有些不同,但最终的答案却都会殊途同归。如周国平老师诗意的回答:孤独是爱最意味深长的赠品。每个人都应该享受独处的乐趣。
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甚至从更深远的意义上来说,独处比交往更重要。如果说不善交际是一种遗憾,那么不耐孤独,应该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吧。
具备独处这种能力的人,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是在于安于寂寞的状态下使之具有了生产力。
面对人生中的寂寞,我们应该有更清醒的认识。周国平老师把人在寂寞中的状态分为了三种。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一心想逃出寂寞。二是习惯了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做其他事情来驱赶寂寞。三是享受寂寞,把它看作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静静的思考和体验人生。
心理学家说,人之所以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想要拥有独处的能力,我们必须让自己达到心静的境界。
不管这个世界有多么热闹,在这个喧闹的热闹之外给自己找到一个安静的位置。内心慢慢的沉静下来,默默的去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让精神富有。
作家白落梅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
她对独处的理解和周国平老师世界愈喧闹,我的内心愈安静的境界不谋而合。看来想要享受独处的乐趣,先从修心开始吧。
因为手机和网络充斥着我们每天的生活,培养自己独处和孩子独处的能力,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为了让我们拥有轻松幸福的生活,从现在就开始改善吧。
4.
区分爱情与婚姻
在人们心中,爱情与婚姻是一个千古不变的话题。只有我们从心中正确认识了爱情与婚姻,才能在生活中得到幸福。
民国才女林徽因,她有着一段如莲的人生时光,遇见诗人徐志摩,拥有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康桥之恋。但青春的激情过后,她的内心趋于平静,对爱情和婚姻有了新的感悟,最终嫁给了梁思成,生活稳定幸福。
可见纯真的爱情经历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动人的风景。但是爱情并不是人生中一个固定的点,它是一条流动的河。
婚姻便是这条流动的河的尽头。婚姻是为爱筑建的一个好巢。人们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其实婚姻分为两种,好的婚姻一定是爱情的延续,进而发展成亲情。而坏的婚姻则是爱情的结束。
好的爱情应该是有韧性的,它拉得开却又扯不断。两个人之间有紧密的亲密感,又有属于彼此的自由空间。
当把爱情变成婚姻,我们便拥有了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互相的信任感,行为方式的默契,深刻的惦记,以及今生今世的命运与共之感。
在婚姻这部人间乐曲中,小争吵是必要的音符。真实的婚姻总是恩爱和争吵相互交替,都说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所以在夫妻争吵的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理解对方,用温情去缓解矛盾。
5.
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
孩子是坠落在人间的天使,拥有了他们,我们的人生才算完整。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教养孩子,也要学会正确养育孩子的方法。
首先不可忽略孩子童年的价值,在看似懵懂的孩子身上,其实都有一个灵魂在朝着某种形态逐步生
成。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学会尊重孩子的童年时光。不要把他们过早的引上成人的轨道,粗暴的夺走应该属于他们的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