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证券报
《中国证券报》是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全国性证券专业日报,是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报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证券报  ·  一字跌停!002750,或被终止上市 ·  22 小时前  
中国证券报  ·  “从0到1”,这一产业如何起飞? ·  2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实探 | 第一天,真金白银!这些产品受欢迎 ·  2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今夜,超200家公司,密集公告! ·  2 天前  
上海证券报  ·  “买酒荐股”?警惕!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证券报

“技术聊明白了,当场决定投出1000万”

中国证券报  · 公众号  · 证券  · 2025-01-22 10:26

正文



(编导:仇子兴、杨皖玉)

2019年夏季的一天,下着小雨,郭亮良说自己“偷了个懒”,与投资人约在自己家附近的咖啡馆见面。

这是郭亮良第一次见投资人,彼时做了多年工程师的他刚离职,想要自己做一家传感器公司,做“连接真实与数字世界的桥梁”。

见面前,郭亮良在脑海中想象的本次投资人模样是“金融范、西装革履、皮鞋锃亮……”

结果却是“长裤、polo衫,还有一副碳灰细框眼镜”——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就这样与郭亮良认识了。

“他对我未来的营收、利润不太感兴趣,一直在和我聊技术以及产品的底层逻辑。”郭亮良回忆说。

“你当时并不关心他的公司未来5年业绩怎样吗?”中国证券报记者问米磊。

“我们一定得先把技术聊清楚。”米磊说。

“你也没给他一些承诺,比如业绩、估值?”中国证券报记者又问郭亮良。

“那时如果说了,就是在忽悠他。”郭亮良说。

两人第一次见面后不久,瑶芯微注册成立,中科创星投出1000万元。再接着,就是一个双向奔赴的故事。

2024年,中科创星一年投资超过70家硬科技企业,瑶芯微此时的估值已超过几十亿元。

在采访现场,米磊和郭亮良俨然是认识多年的老友。一壶茶、三个杯子,两人和中国证券报记者谈论的话题是,近两年大火的硬科技,究竟需要哪种投资人。



米磊,光学博士,研究员,“硬科技”理念提出者,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

近年来围绕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米磊及团队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深入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精准服务科学家团队创业,致力于中国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


在理论层面,提出了“硬科技”理念,并总结提炼了“经济价值(E)”“社会价值(S)和“知识价值(K)三者合一的ESK价值投资理念体系;聚焦光子产业,提出“米70定律”,呼吁关注集成光路的历史机遇;在实践方面,发起了专注于“硬科技”的早期风险基金,管理规模超110亿元,已投资孵化超过500家硬科技企业;创建“硬科技冠军营”,联合发起了共性技术服务平台——陕西光电子先导院,搭建了科技创业孵化生态体系。


郭亮良,瑶芯微(上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近20年半导体从业经验,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学位。获得专利授权51项,所主持项目分别获得2013年度和2015年度中国半导体创新产品和技术奖,2019年创办瑶芯微电子。





“最近几年,很多人问我一个问题,就是投资硬科技是怎么坚持下来的。”米磊是硬科技投资理念的提出者。

2010年,身为技术人员的米磊提出了硬科技的理念,呼吁业界关注关键核心技术。

查阅互联网上有关米磊的报道,确实正如其所说,十几年来,他一直在为硬科技“布道”。这场马拉松式的硬科技理念“布道”动力之源来自于何方?

“人类文明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技术进步史。”米磊无比笃定,硬科技改变世界。他直言“有了技术的知识价值,一定会创造经济价值,这是我们的信仰”。

因此,在第一次见到郭亮良时,哪怕那时他连一张营业执照都没有,连一个产品的形态都没有形成。一杯咖啡过后,米磊内心便认定可以投资。

郭亮良创办瑶芯微的第一站是做硅麦芯片以及消费级的功率芯片,属于短周期、快迭代的消费电子芯片。“当时我们觉得这类芯片可以和海外厂商进行竞争,出于先让公司活下来的角度,先布局了消费级功率芯片。”郭亮良说。

然而,创业第二年,郭亮良便做出转型的决定:进军高端功率芯片,做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硅基功率器件。一直以来,这一类型产品好比大功率机械设备的“心脏”,是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

郭亮良这一决定当时让不少周围的人“惊掉了下巴”。彼时,消费电子的生意可以赚得盆满钵满,而且瑶芯微产品也已实现量产。放弃一条坦途,选择一条许多企业都曾折戟的荆棘之路,着实令人费解。

“要关注未来,不要只看‘倒车镜’,向未来看,机会是无限的。”正如米磊对人类历史的观察,他认为,人类史上的四次工业革命本质上是“机-电-光-算”。现在,已进入属于人工智能(AI)的时代。

当米磊回忆起郭亮良的这一决定时,他起初确实有些担心,但看到郭亮良对产业趋势的判断,并且按时完成了商业计划书的既定目标时,他很坦然地接受了郭亮良的意见。

“投资一个早期的硬科技企业如果单纯算‘财务账’是算不过来的,所以很多财务投资人没办法下手。”米磊经常提到ESK投资理念——“E”指经济价值,“S”指社会价值,“K”指知识价值。

在他看来,做硬科技投资不是完全的财务投资视角,而且短期没有回报,先看到知识价值的增加,产品进入市场后才能看到经济价值的增加。真正的技术能够推动整个社会和文明的进步,比如英国制造商和工程师博尔顿投资了蒸汽机,这也是米磊的追求,希望能投出改变世界的项目。




郭亮良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他对自己的身价没有追求。因此,面对每轮融资,他不想单纯“拉估值”,希望找到一位伙伴型投资人,而非财大气粗的“甩手管家”。

“企业的发展一定有波峰和波谷,投资人怎么看待你往下走,非常重要。”郭亮良说,找到理念认同的投资人很重要,认同企业所处的产业,认同企业的价值呈现,而不是“趁风而来”。

米磊对此也深有体会。此前,他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经历过投资人缺乏耐心撤资的情况。因此,他参与设立的第一只基金“西科天使一期”存续周期就长达11年。微光医疗、中科微精、华芯测控……中科创星已陪伴第一批硬科技企业超过十年。

对于中科创星来说,早期资金只是做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切入口,搭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聚集各类创新要素,构建硬科技创业“雨林生态”是助力硬科技企业壮大的关键一步。

据米磊介绍,在推进光子技术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发现找到共性技术平台是光电芯片类初创企业在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难题。2015年,中科创星参与发起专业化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陕西光电子先导院,为早期光电芯片类企业解决“流片难”问题。

多年以来,米磊在多个场合屡屡呼吁共建硬科技创业“雨林生态”。“我一直坚信,如果能为中国创业者创造出全方位的科技创新创业生态,中国创业者一定能做出世界级企业。”他说,世界经济的发展是由企业家驱动的,一个有使命感的硬科技投资人,应该说服LP(出资人),整合新质生产力生产要素,共同支持创业者。

“打造一个像热带雨林一样的硬科技生态环境,创业者就能长成参天大树。”米磊说。




近两年,关于应用创新与技术创新、延续性创新与颠覆性创新的区别,创投圈讨论得如火如荼。归根到底,业界关心的是投资这门生意,未来的“饭碗”在哪里?

米磊认为,对于许多传统投资人来说,硬科技前期的投资周期很长,短期投资回报率没有那么高,往往呈现的是指数增长的特征。比如半导体企业台积电,就经历了长期重资产投入,但如今市值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要熬得过硬科技企业前期指数增长低于应用型企业线性增长的阶段,核心在于对科技创业规律的理解和认可。”他说。

究竟什么是颠覆性创新?

“如果芯片的尺寸从几百纳米到几纳米,这属于延续性创新,但如果能够做出架构完全不同的量子芯片或光子芯片,这就是颠覆性创新。”米磊打个比方,性能如果只有50%的改良,一般是延续性创新,而如果有10倍的改进,那就是颠覆性创新。

作为一名创业者,郭亮良坦言,做出颠覆性创新很难,其背后的产业链成熟度低、创业成本高,一定需要耐心资本才能培育出颠覆性创新,“如果想做出颠覆性创新,在同一赛道弯道超车很难,因为你和领先的人一同在跑,因此需要‘换道超车’”。

目前,引领下一个时代的技术浪潮已略有眉目,但关于未来的具体方向,不少人仍想找到更为确切的答案。

对此,米磊和郭亮良不约而同地从物理学第一性原理出发,他们认为,人类社会所有的产业,都离不开五大领域和相关技术,即物质、能量(源)、信息、空间和生命。因此需要从这五大角度观察未来的社会发展方向和产业方向。

“比如能量,目前新能源的发展是典型的能量的进步,人类社会对能量密度的要求一定是越来越高的,未来可控核聚变、氢能是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米磊举例说。




推荐阅读


昨夜,苹果暴跌

【财经早报】000736,拟重大资产重组

超600亿元!上市银行“红包”春节前即将到账

广宇集团,预计由盈转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