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加★关注★不迷路
然而,谭延闿,这位原本有望成为状元的才子,却因为慈禧太后嫌弃他的名字而落榜。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位被夺去仕途希望的年轻人,最终却成为推翻清朝的关键人物。谭延闿出生于清朝忠臣两广总督谭钟麟的家庭,虽然他只是庶子,但命运却赋予了他不凡的才华和坚韧的意志。谭钟麟虽然对发妻李夫人十分宠爱,但作为一个出身寒门的官员,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无论嫡庶,谭钟麟都让家中的孩子接受同样的教育。谭延闿的生母是家中的一个没有留下名字的侍菜丫鬟,被纳为小妾后才生下了谭延闿。尽管如此,谭钟麟并没有因此忽视谭延闿,相反,他还对这个聪明勤奋的孩子给予了特别的关照。从小见惯了府中的人情冷暖,谭延闿立下了帮助母亲在府中抬起头来的誓言。谭延闿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在他十三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中了秀才,这为他的仕途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谭钟麟亲自辅导谭延闿的学业,还邀请了文学大儒王恺运对谭延闿进行授课。作为一个严父,谭钟麟对谭延闿的要求非常严格,从五岁起,他就要求谭延闿三天写一篇文章,五天写一首诗,每天还要练习几张小楷毛笔字。在父亲的高压政策下,谭延闿逐渐成为一个饱读诗书、才情横溢的谦谦君子。年仅十一岁时,谭延闿就被帝师翁同龢称赞为“奇才”。1893年,他参加长沙童子试,以十三岁的低龄考中秀才。到了1898年,他参加了清朝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不仅高中会元,还在殿试中表现优异,完全有实力夺得状元的称号。然而,放榜的那天,谭延闿看着自己被列为殿试二等第三十五名,内心充满了疑问和绝望。为了弄清楚名落孙山的原因,谭延闿三顾茅庐拜访了帝师翁同龢。翁同龢无奈地道出了真相:慈禧太后因嫌弃谭延闿的名字而将他从状元的位置上抹掉,降到了二等第三十五名。1898年,戊戌变法如火如荼地展开,但不久就被慈禧太后镇压,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处决。谭延闿与谭嗣同、陈三立并称“湖湘三公子”,这使得慈禧太后对谭延闿的名字更加敏感。放榜那日,慈禧太后看到第一名是谭延闿,立刻想到了谭嗣同,大笔一挥将谭延闿的名字抹掉,并给了他一个不痛不痒的进士位置。这一事件让谭延闿感到深深的绝望,他知道这是自己一生仕途的转折点。面对这一不公平的待遇,谭延闿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和绝望。他明白,这不仅仅是名字的原因,更是慈禧太后对他和他背后的政治力量的打压。然而,谭延闿并没有因此沉沦,他选择了回到湖南办学,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来改变命运。尽管如此,状元除名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他感到自己被整个清朝所抛弃。他开始著述《祖传诗集》,并在湖南创制了著名的湘菜,逐渐找到了新的精神寄托。然而,心中的那一丝不甘和对清朝的失望,始终伴随着他。他开始思考,为什么一个如此荒唐的原因,就能剥夺一个人的前程?为什么一个封建统治者,可以如此任意地决定别人的命运?1907年,慈禧太后亲自主持了一项名为“丁未新政”的改革。谭延闿原本不计前嫌,支持慈禧的改革,但很快他就发现,这场所谓的改革,背后隐藏着扶植满洲亲贵势力、牵制北洋派的险恶用心。知道真相后的谭延闿,彻底对满目疮痍的大清朝失望透顶。他意识到,清朝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唯有彻底的变革,才能拯救这个国家。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谭延闿毅然决然地加入了起义队伍。他的能力和才学很快在义军中崭露头角,从参议院议长到湖南都督,再到国民主席,谭延闿迅速崭露头角。在革命的道路上,谭延闿展现了他的非凡领导力和战略眼光。他不仅在湖南组织了强大的义军力量,还积极与其他省份的起义军联络,形成了合力。他的坚定和果敢,使得他在起义军中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和尊重。谭延闿的革命之路,不仅是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使命。袁世凯在综合利弊之后,也站到了清朝的对立面,与谭延闿等人一起逼迫皇帝退位。最终,1912年2月12日,清朝正式灭亡,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推翻清朝后,谭延闿继续在民国当局中担任要职,为国家的现代化和民主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曾在诗中写道:“功名早立少年时,一纸荒唐名字拗。这几句诗,不仅表达了他对过去不公平待遇的反思,更展示了他始终将百姓的情谊放在首位的信念。
· 完 ·
/ 推荐阅读 /
▼
妃子来例假,竟然让侍女陪皇帝睡觉,没想到造出了个千古一帝!
古代青楼的内行话,如今却变成口头禅,你说过几句呢?
发现更多皇宫秘闻
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紫极女史】
点亮“在看”,让历史不再是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