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该不该批评别人?
很多人喜欢讲:管好自己就可以了,不要批评别人。
听起来似乎没毛病,实际上是有问题的。如同很多似是而非的话一样,它有个没毛病的前半句,“管好自己”,但要强调的重点并不是管好自己,而是不要批评别人。但“不批评别人”,是有毛病的。
如果别人杀人了,该不该批评?强奸了,该不该批评?
有些人,从来不批评人。别人向东,他说,挺好,东边好;别人向西,他说,挺好,西边好。这种人叫什么?
乡愿。
孔子最讨厌乡愿。他说这种人是“德之贼”。——道德就是被他们败坏的。
儒家认为,不应该做所有人都喜欢的人。要做好人喜欢、坏人讨厌的人。
佛教呢?
表面上看,佛教提倡无诤。很多人把无诤理解成不要起争论。实际上,无诤的意思是绝诸戏论——扫除一切不正确的见地。
一般来讲,在家人不应该讲出家人的过失。但是,出家人之间,如果一个人犯了戒,别人该不该检举揭发呢?该。为了维护僧团清净,必须检举、批评,不能和稀泥。
但这,并不意味着批评别人是对的。
批评别人,也需要条件。
2、批评别人并不是因为他错了
为什么要批评别人?
有人讲,他做错了,所以要批评他。
看起来很有道理,实际上,也是有问题的。
批评一个人,不是因为他错了,而是因为,批评有可能对他起到积极作用。
很多人,的确错了,但你批评他没用,他下次还是会这样。批评他除了让你们吵起来,增加彼此的烦恼和痛苦,并没有积极效果。
这还应该批评吗?
不应该。
哪怕他做得再错。都没有批评的必要。除非你是批评他给第三者看,对第三者起到积极作用。
有时候,一个人看起来做得不错,甚至挺好,只是不那么完美。这种情况还值得批评吗?
有人讲,人家已经不错了,干嘛还要批评他?
实际上,固然他做得不错,只要批评还有可能起到更加积极的效果,让他下次做得更好,依然是应该的。
之所以批评,并不代表他做错了,也可能代表他不够完美,还有改进的余地。
如果要论完美,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做到完美。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迁善改过,变得更好。
因此,每一个人都有接受批评的空间。无论他做得多么不错,都是可以批评的。唯独,当他不愿意接受批评的时候,才没有批评的必要。
如果一个小孩考60分,家长是不是该批评他呢?
不一定。
有些家长说:你真笨啊!才考60分!
这是不对的。笨是不该苛责的。有可能这个家长上学时才考40分。孩子已经很努力了,考60分,不能批评他笨。
但如果他本来好好学习可以考80分,结果贪玩,打网络游戏,才考60分,这是可以批评的。可以批评他不够勤奋。
小孩说:我天生就懒啊!别人天生就勤奋啊!你说笨是天生的,难道懒就不是天生的吗?
这就坏了。这比懒更需要批评。
这是“邪见”。懒的问题好解决,邪见的问题难解决。禅宗讲:只贵子眼正,不贵子行履。——你做错了,走了弯路,问题不大,但如果你不知道哪儿是正路,问题就大了。
孔子讲,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下愚为什么不移?不是不能移,而是不肯移。一个人懒,不要紧,可以训练他,变勤快,但一个人认定,“我天生懒”,改不了,他就拒绝了变好的可能性。懒是好逸恶劳,属于“贪”,“我天生懒”,属于“痴”,愚痴的问题,比贪婪的问题难治。
有人说:我没别的毛病,就是好色。
应该批评他吗?
或曰:只是好色,也没有别的毛病,用不着批评吧。
我先讲个我的故事。
不久前,我跟朋友吃饭。我说我有个毛病,爱下围棋。
她说,下围棋不是毛病吧。
我说,下围棋不是毛病,但是我上瘾。任何让你上瘾的事情,里边其实都包含着毛病。
我是怎么个上瘾法呢?比方说,下到晚上十一点半,告诉自己这是最后一盘。结果本来要赢,一不小心输了。心里不甘,再下一盘,非扳回来不可。——这就是很大的毛病。这个毛病其实不是下围棋,而是好胜心。但是,好胜心在别的事情上体现得不明显,在围棋上体现出来了。
下完一局,别人还要再下,忍不住又下。告诉自己1点之前一定结束,到了1点,还是忍不住,结束不了。这是很大的问题。
下围棋本身不是问题。但通过下围棋,你发现自己的自控力是多么差劲。你强烈的执著和贪婪,在围棋上体现出来了。所以,这不是小毛病,这是大毛病。
一个人好色。他如果单单好色,别的什么错误都不犯的话,可以说他并没有好色的毛病。对美有好感,这是人之常情,不叫好色。
但如果因为好色,出轨、性骚扰、背叛,你还能说他除了好色没别的毛病吗?
一个人绝对不可能只有一种毛病。但凡有一种毛病,就有一万种毛病。
宋儒说,有人爱做官,不要觉得不是大毛病。一个人只要爱做官,杀父弑君的事都做得出来。
因此,不要听一个人那么说,就觉得他没毛病。他最大的毛病不在于好色,而在于他根本看不见自己的毛病。
很多时候,一个人看起来做得不错,似乎没必要批评,然而,善恶之间,往往只是差之毫厘。
就比如,“批评别人”。很多时候,看起来似乎没毛病,但做起来,却很有毛病。
3、我们对别人的批评,很多时候都错了
批评别人,有一个很大的坏处。
这种坏处,并不是你批评了别人,别人不高兴,反过来批评你。
一个人如果喜欢批评别人,就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批评。和别人产生对立、触恼,弄得双方都不愉快。
因此,很多人会尽量避免批评别人。这就有点乡愿的意思了。
批评别人是一件操作难度极高的事情。它最大的坏处,并不在于产生触恼,也不在于别人反过来批评你、甚至报复你,而在于——你会觉得自己比别人优越。
你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在批评别人的同时,你把自己凌驾于别人之上了。
这才是批评的最大危险。
我们之所以有时候应该批评别人,并不是因为别人错,也不是因为自己对,而是因为,我们的批评,有可能为别人的迁善改过提供那么一点帮助。
但是,当批评别人的时候,自己智慧、别人愚蠢,自己高明、别人低下,这种心态十分容易滋生。批评也许是好的,但看不起别人一定是坏的。
然而,看不起和批评,在普通人那里,往往相伴而生。善意的批评,本身没问题,但因此滋生的骄慢,很成问题。这个问题,甚至比你所批评的问题大得多。
一定要留意,可以批评别人,但绝对不能看不起别人。批评要出于善意、同情和理解。
当我们批评别人错了或者不够完美的时候,应当理解这种错或不完美是如何产生的。理解它的来由,理解它的不得已。一方面要批评他,一方面要理解他,要知道自己在他的位置上,可能还不如他做得好。虽然如此,仍然要批评他。不是为了惩罚他,是真心希望他变得更好。
4、批评别人,并不是因为我们做得比他好
一个考60分的人,对考90分的人说:你为什么不努力?如果你努力点,可以考100分。
90分的人嘲笑他:老子天天睡觉也比你天天努力考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