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企网(www.maiqi-ld.com 5月6号上线):并购界第一微信公众号:maiqi-ld-com及maiqi-ld-com6;并购、股权买卖、定增信息速配平台。规则整合、精准对接、协作共赢 。
因为女儿申请大学,著名投资人,腾讯前副总裁,Google搜索专家——吴军博士,访遍英美名校。经过一路的了解,感触颇深: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跑的优劣无关紧要,笑到最后的都是一直在跑的人,也就是一辈子都在学习的人。
所谓英美名校只是做了一件事:把潜藏在孩子内心的智能给激发出来。一旦学生拥有了持续一生的学习热情,它的教育工作也就此完成了。
1、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跑的那一瞬间道路是非常拥挤的。但跑完 1/4 以后,选手们的距离就拉开了,起跑时占得的一点点先机此时已荡然无存。
很多中国的家长都在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他们会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尽可能地抢位子。但其实,成功的道路并不像想象地那么拥挤,因为在人生的马拉松长路上,绝大部分人跑不到一半就主动退下来了。到后来,剩下的少数人不是嫌竞争对手太多,而是因为孤独而发愁怎样找一个同伴。
因此,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笑到最后的人是一辈子接受教育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能够跑得更远,并不是我们更聪明或者是技巧更好,而仅仅是我们还在跑,而他人已经放弃了。
2、名校为啥奉行通识教育?
美国名校普遍认为大学教育分两个阶段:以通识教育为主的本科阶段,和以专业教育为主的研究生阶段。本科阶段,学生们应该学“大行之道”,而不是“雕虫小技”。
在很多英美名校,本科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要比中国学生少,但知识面却要广很多,社会经验也更丰富,综合能力更强。
这正是通识教育的目的和好处——让学生了解世界,拥有应付复杂生活的本领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而这,会给学生的人生长跑带来持久的后劲。
美国曾统计过各大学毕业生的入职年薪,前 10 名,除了工科较强的斯坦福和以商科见长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是综合性大学之外,其余清一色是理工大学,常青藤名校都不在其列。
但 15 年后的薪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那些以通识教育见长的大学,如:哈佛、普林斯顿就挤进了前 10,超越了那些理工大学以及以工科、商科为主的大学。
虽然说薪资并不是衡量毕业生价值以及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但也可以说明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3、美国名校都教什么?
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三座“大藤”(最著名的常春藤),甚至是斯坦福大学,都特别注重通识教育。很多美国名校的毕业生,虽然本科毕业时只拿了一个或两个学位,却因为通识教育,擅长很多领域。
(1)耶鲁大学
耶鲁尤其强调文科和艺术对学生一生的影响。在耶鲁,本科生三年级以后才选专业,而且只要选够 36 门课就可以毕业,不做毕业论文。因为,学校不想让学生用全部时间来准备考试,以至于耽误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事实上,耶鲁学生一半的时间都花在了课外活动中,因为这些看似和考试无关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各种优秀品质。如果在耶鲁上学,却没学到这些,就失去了在那里读书的意义。
(2)哈佛大学
哈佛强调其本科教育是“非职业专科”。也就是说,一名本科生可以对商业和金融感兴趣并修很多这方面的课,但哈佛并没有一个所谓商业或金融的本科学位授予 TA 。
和耶鲁一样,哈佛也不强调考试成绩,会给大部分学生 A。学校其实是在借此透露——你们的学业已经够优秀啦,可以把额外精力投入到课程以外的地方了。
(3)普林斯顿大学
普林斯顿的学生无论最后获得哪一种学位,都需要修足够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课程,以及基本的理科课程。
(4)斯坦福大学
斯坦福本科也是实行通识课程,学生必须在9个领域完成必修课,包括文化与思想、自然科学、科技与实用科学、文学与艺术、哲学、社会学科与宗教思想。
4、中国孩子为啥难进哈佛?
美国的亚裔高中生以及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高中生,申请美国最优秀的大学正变得越来越难。究其原因,还是教育理念不同。
中国家长给了孩子太多压力,很多中国学生并非出于兴趣,而是因为现实的利益而学习。不少人上大学是为了拿文凭,拿到毕业证就意味着考试生涯结束了,接下来一辈子再也不用学习了。
但事实上,想进入哈佛这样的学校,最重要的是爱学习,有非常强的学习动力和自觉性,同时有志于成为各学科最优秀的人士。
哈佛希望网罗全世界各领域最顶尖的人才,比如:马友友、林书豪、娜塔莉 · 波特曼等等,无论哪个领域的顶尖高中生,只要学习不太差,哈佛肯定录取。
为了进哈佛而进哈佛和因为对知识的渴望进哈佛是两回事。前者的人生高峰在离开哈佛的一瞬间就结束了,而后者的人生在离开哈佛后才刚刚开始。
5、让热忱和兴趣适配
有了通识教育的基础,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两点:服务社会的意愿和对所从事的事业的喜爱程度。
这两点其实都提供了一种东西:热忱。
事实上,英美名校在提供通识教育的同时,还以相当的自由度、包容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找到适配的方向和兴趣。
美国学生对成功的定义非常多元化,一些在亚裔眼里吃力不讨好的职业,如:新闻记者、低级地方官、卫生、工会、参军,恰恰是很多哈佛毕业生的职业选择。
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耶鲁图书馆
每年都会有很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哥伦比亚大学做演讲。有一年,学校邀请了伊朗总统艾哈迈迪 · 内贾德,引起了很多争议,连当时的纽约市长都不太乐意。
哥伦比亚大学为什么坚持这么做呢?因为学校认为要把今天的学生培养成明日的世界领袖,就应该让年轻人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倾听不同的声音。
耶鲁大学是美国大学中最崇尚自由的学校。越战期间,很多年轻人因为反战而逃兵役,美国政府要求各大学不收这些学生,但耶鲁大学以学术特权为名坚决抵制政府的要求。于是,耶鲁有了一位逃避越战兵役的总统——克林顿。
耶鲁很清楚自己培养的是未来的领袖,不能用老人的观点禁锢年轻人的思想。
6、教育就是“引出”
牛津校长汉密尔顿被财经记者采访时曾说过:学术自由是英美名校的灵魂。
汉密尔顿说,我建议我的中国同仁鼓励学生们探索所有他们希望或者任何可能触及到的领域,允许探索并挑战,探索并批判。这正是哈佛、牛津为什么伟大的原因。中国必须有这样的自信:探索是一个自我强化的事(reinforcing thing),而不是个只有破坏作用的事。
教育的英文是 educate,源于拉丁文的“educare”,本意是“引出”。
其实,所谓英美名校只是做了一件事:引出潜藏在孩子内心的智能。一旦学生拥有了持续一生的学习热情,它的教育工作也就此完成了。
文|斯黛肥,整理自吴军博著作《大学之路》
来源|二马看天下(ID:EMKTXWTT)、彩色斑马(ID:colourfulzebra)
免责声明:《迈企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感谢原文作者。如有出处一定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