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发改委搞供给侧改革催生了商品的投机热以来,供给改革啥就炒啥,监管层管啥就去炒他不管的,从黑色到有色,从有色到白色,从大的到小的,理由就一个:供应短缺;
钴一下子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毫无疑问,大多数人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很多小金属本身就是一个很小的领域,但似乎今年一下子吸引了无数社会资本的关注;
各方报告开始层出不穷,当然最后的目标都是剑指在四个主要的投资标的物上:格林美(002340.SZ)、华友钴业(603799.SH)、金川国际(02362)、洛阳钼业(03993)(603993.SH);
各方报告几乎都不用看,都是告诉你供应减少,需求增加,然后得出结论就是短缺;
嗯,小品种确实一旦供应出现短缺之后,价格经常容易出现异动,但现在的异动和关注度已经搞得原材料生产企业人士直呼看不懂。做钴的企业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感觉价格一下乱了;
这样的异动也当时是引起了老外的关注,完全是不知道这样一个小众的市场,本身报价,供应,需求,都不太透明的领域,怎么会忽然吸引了这么大的关注度,当然套路上大家还是经历过很多的,无论是从当年的老马克瑞奇的故事到后来嘉能可对锌的控制,其实在大宗商品世界里这样的事情其实已经屡见不鲜了;
老外的记者们经过调查扔出了一个重磅的调研结果:
瑞士帕拉投资(Pala Investment)和中国的混沌投资囤积6000吨钴,占全球产量17%
这一下子就有意思了,不知道是不是去年锂矿遭遇投机爆炒给了一些人不错的示范,小金属6000吨的囤货暴露了出来,请别忘了这可是一个小众的市场,霸盘要面临着很多的风险,流动性,交易对手等等;
我们先来看一下其他券商的报告内容:
中长期展望:即便假设刚果政局趋于稳定,钴明年仍将出现2000吨以上的供需缺口,为近年来首次,并将逐年扩大。我们看好钴价长期上扬的趋势,不排除在社会资金的参与下出现暴涨的可能。
大家普遍计算的预期都是2017年钴会出现4000吨至5000吨的缺口,好吧,算算数字的人都发现了一个问题,囤积6000吨意味着改变了市场的供应和需求;
老外这篇报道一出来,很多人的“信念”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其实我想起来了索老的经历,利用市场触发预期甚至是利用市场主动创造预期来诱发市场的自我反馈,这恐怕是金融的上上策;
很显然这6000吨你也可以说人家是顺着基本面来囤货的,基本面没错啊,也可以说这6000吨的囤积在原本波澜不惊的平衡中打破了这种平衡关系,创造了自我实现;供应和需求本来就是一个动态平衡,重要的是它是自然的打破了这种平衡还是被外力所改变了这种平衡;
其实这样的事情真的很难说清楚先有谁后有谁,我想起了了14年的南非钯金,需求故事讲的一套一套的,汽车尾气催化改善需求,然后供应呢?真实供应过剩30万盎司,然后南非标准银行发了一个实货钯金ETF囤积了50万盎司,市场马上就是短缺20万盎司,价格直接快翻番;
20所以说谁是谁的驱动力呢?主导市场才是最高明的策略吧;
数年前云南泛亚当年囤积铟,也许是看好铟的需求和应用,也许是另有一些原因,当泛亚大肆收储,造成价格的虚假繁荣,全市场的铟价格形成了反馈性的循环:泛亚升水只进不出--造成短缺--价格暴涨--泛亚价格涨的更厉害(虚的)--质押给银行和会员--继续的融资买入(誓不垄断不罢休)--投机者跟进--加速短缺和价格上涨--各个生产厂商见有利可图纷纷增产扩能----2011年之后国内铟产能暴增近10倍---升水巨大--走私进入国内--全世界都知道了云南泛亚的游戏---资金链开始出问题--恶性循环开始---最终重创投资者和整个铟的产业链;
6000吨,20个亿人民币,面对当下资金而言真心不算什么,开句玩笑,如果让中国的保险资金可以买卖商品现货的话,那么估计这世界上一切过剩都不是问题;
更何况现在这几家股票提供钴的对标物的规模,流动性,换手都远远好于钴本身,一个华友钴业就300多亿,这20亿的现货将来或许已经并不重要了,重要的能够引发现货--股票之间的反馈链条,这种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玩法其实早几年已经在圈子里很流行了,毕竟商品的池子太。。。小了,现货垄断到期货再到股票,触发市场来强化你想要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