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天府生活派
传递更具价值的成都天府新区资讯、观点!走进新区建设规划...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天府生活派

天府新区乡村振兴:解码2025中央一号文件的“新区实践”,绘就城乡融合新图景

天府生活派  · 公众号  ·  · 2025-03-27 19:58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实践,关注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该地区的精准落地。通过土地制度创新、科技要素集聚、文旅场景重构,该地区走出了一条具有‘公园城市’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土地制度创新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通过系统性制度设计,将土地资源转化为发展势能,包括承包地延包与规模化经营、宅基地盘活与场景再造、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与利益共享等改革路径。

关键观点2: 科技赋能重构农业竞争力

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推动农业‘数智化’转型,应用数字技术重塑产销链路,提升单产效益,培育新兴业态,强调生物育种、数字技术等前沿科技的应用。

关键观点3: 城乡融合下的乡村振兴范式

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作为全国首个公园城市示范区,将城市功能与乡村价值深度融合,探索出三大创新路径,包括‘都市农业+’场景裂变、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人才双向流动机制等。

关键观点4: 未来展望与持续发展

随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过渡期的收官,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需进一步强化三项机制,包括防返贫动态监测升级、县域经济协同发展、改革系统集成创新等。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天府生活派 关注

立足新区,传递新声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的发布,为新时代“三农”工作锚定了方向。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强调以改革破题、以科技赋能,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作为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以城乡融合为底色,通过土地制度创新、科技要素集聚、文旅场景重构,走出了一条具有“公园城市”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1

改革破局:

土地制度创新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中央一号文件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列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提出稳承包地、活宅基地、优集体建设用地的“三块地”改革路径。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通过系统性制度设计,将土地资源转化为发展势能:


承包地延包与规模化经营:官塘村通过全域土地整理项目,将分散农地整合为连片功能区,引入现代农业企业规模化种植枇杷、葡萄等特色作物,2024年带动村民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这与中央“整省试点承包地延包”政策高度契合,既保障农民权益,又提升土地产出效率



宅基地盘活与场景再造:非遗官塘项目将川西林盘民居改造为文旅空间,村民通过出租闲置房屋发展民宿、餐饮,实现“资源变资产”。中央文件明确“合法住房可通过入股合作盘活”,天府新区以“不拆老房、不改风貌”为前提的创新实践,既守住“城里人不得下乡购房”底线,又释放了宅基地经济价值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与利益共享:天府国际生物城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区,吸引50余家生物科技企业入驻,2024年带动农产品加工销售额超5亿元。这一模式呼应中央“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要求,通过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2

科技赋能:

新质生产力重构农业竞争力


中央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强调生物育种、数字技术等前沿科技的应用。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以“公园城市”禀赋为依托,推动农业“数智化”转型:


数字技术重塑产销链路:天府官塘区域公共品牌“鹿溪荟”引入AI选品、区块链溯源系统,实现农产品溢价30%以上。这与中央“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部署同频,破解了传统农业“标准化缺失、品牌力不足”痛点



智慧农业提升单产效益: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在科学城环线应用智能灌溉、无人机植保技术,使水稻亩产提升至650公斤,较传统种植增长15%。中央文件强调“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结合,天府新区通过科技集成应用,为“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了示范样本



绿色技术培育新兴业态:鹿溪河生态走廊引入光伏农业、鱼菜共生系统,打造“农业+新能源”复合场景,年减排二氧化碳超万吨。这种生态价值转化模式,正是中央“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战略的生动实践


3

城乡融合:

公园城市理念下的乡村振兴范式


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作为全国首个公园城市示范区,将城市功能与乡村价值深度融合,探索出三大创新路径:


“都市农业+”场景裂变:官塘村依托距离成都市中心仅30公里的区位优势,发展“会展+农业”“非遗+研学”等业态,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旅游收入增长3倍。中央文件要求“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天府 新区通过激活近郊乡村的消费、文化功能,实现了“产城人”良性互动 。


图片

天府新区官塘村(四川天府新区统筹城乡和农业农村局供图)


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直管区构建“15分钟乡村生活圈”,在正兴街道建成三级医疗联合体,远程诊疗覆盖率达100%。这与中央“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要求高度一致,特别是残疾人保障、养老服务等政策落地,彰显了共同富裕导向



人才双向流动机制:通过“乡村合伙人”计划吸引200余名设计师、非遗传承人驻村创业,同时培育本地“新农人”开展电商直播培训。中央文件聚焦“人”的要素改革,天府新区以“引智”与“育才”并重,破解了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


4

未来展望:

从政策衔接到长效发展


随着2025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过渡期收官,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需进一步强化三项机制:


防返贫动态监测升级:利用大数据平台对低收入群体实时跟踪,结合中央“分层分类帮扶”要求,完善产业就业联动帮扶体系



县域经济协同发展:以天府国际生物城、科学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生物育种、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改革系统集成创新: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集体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推动中央“投融资机制创新”政策在新区先行先试 。




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的乡村振兴实践,既是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精准落地,也是超大城市近郊乡村现代化转型的破题样本。从土地制度破冰到科技要素集聚,从非遗场景焕新到城乡功能互补,这里正在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答卷。未来,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与改革深水区的不断突破,这片土地必将为全国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天府智慧”。


参考资料: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官塘村、国家农业科技中心等案例;公园城市建设与科技赋能实践

来源:综合网络等
合作:lyl315lyl
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分享

点点赞

在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