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消金界
消费金融知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Wind万得  ·  A股创本轮反弹新高! ·  昨天  
成方三十二  ·  【总台央视】激情亚冬 逐梦冰雪 ... ·  昨天  
金融早实习  ·  亚洲开发银行2025年第二批实习生招聘 ·  2 天前  
VC/PE/MA金融圈  ·  日前,对冲基金Citadel(城堡投资)罕见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消金界

金融业的高薪就此结束了吗?

消金界  · 公众号  · 金融  · 2024-07-13 10:18

正文


作者 | 捷克船长

来源 | 逆向工作法


近期,中国金融业掀起了一波降薪潮。


从国有大行到城商行,从券商到基金公司,“降薪”成为了金融圈的热门话题。


某头部券商的员工说,过去几年投行业务表现不错,但薪酬始终未增加。 2022年和2023年全员降薪,年终奖下降了60%。 据悉,即使不降薪,VP级别的到手月薪也不到2万元。


和证券业相比,从业人员在百万级别的银行业影响更大。


根据金融数据服务商Wind统计,2023年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14家银行的人均薪酬下降,最大降幅达到了13.95%。


郑州银行董事长赵飞在业绩说明会上提到,银行已提出降本增效的工作要求,高管薪酬自2024年起分两年每年压降10%,并将调整出来的薪酬资源配置到基层员工。


有网友评论说,中金公司从2020年到2023年人均年薪下降了46万元,降幅达40%。


那么:金融从业者的高薪,到底是否名副其实?


01

金融业的“黄金屋”


电影《华尔街》的主角道格拉斯说:“华尔街是唯一一个坐着豪华轿车来要钱的地方。”


即使是在美国,金融行业的高薪,其实也是从80年代才开始。


金融行业的收入在50年前,和其他行业并没有太多不同。


但今天在全美人均收入不到6.4万美元的情况下,金融行业的平均收入是9.6万美元,比平均数高了50%。


美国的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经理、PEVC的合伙人,薪水则通常动不动几百万美元。


而2023年,中国的平均收入为3.69万人民币,金融行业平均收入为17.4万人民币,几乎是平均收入的五倍。


券商中,投行部门的平均收入更是达到了33万,如果赶上好的项目,最高纪录可以达到几百万的奖金。


这种现象并不局限于美国或中国,其他国家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趋势。


金融业似乎成了一个巨大的“提款机”,吸引着众多人才趋之若鹜。


02

他们真的很厉害,还是运气好?


为什么金融业能给出如此高的薪酬呢?


有人说是因为他们的才华,有人说是因为市场需求,还有人说纯属运气。


法国学者Célérier的研究表明,进入金融业的人才本身就具有更高的能力,能进入金融业的本来就是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


具体来说, 他们有更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这包括了复杂的金融产品设计、风险管理、数学和统计方法等专业技能。


此外,还有更高的智商和学习能力、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人际交往和压力承受能力、全球视野和跨文化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快速反应和决策能力。


金融市场瞬息万变,要求从业者能够快速处理信息并做出决策。


听起来,金融行业的人无所不知,那么高大上和遥不可及,多赚一点钱也是应该的。


我在几年前,作为一个科技从业人员,参加过一次金融行业的学术会议,上面有一堆来自名校的硕士博士讲解他们的金融论文。


我看了下,除了一些专业术语,里面的数学大多数是初中水平,最多加一些简单的概率计算。


相对来说,金融行业的技术含量,好像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


英国两个教授Lindley和McIntosh可能是觉得金融业的人赚的太多了,有点不平衡,于是在2017年做了一个研究。


他们想要了解,银行家的高薪是因为他们真的很厉害,还是只是运气好?


他们搜集了大量英国人的工作信息,包括工资、学历、工作经验等,把银行员工和其他行业的员工放在一起比较。


把“能力”用复杂的数学公式和大数据分析,看看金融行业的“能力”和工资是啥关系。


研究结论还是让他们自己吓了一跳!


他们发现,即使自己是大学教授,考虑了所有想象得到的因素,银行员工的工资和能力其实没啥关系!


用他们的结论来说:“银行家的高工资不只是因为他们更聪明或学历更高,他们的工资和能力相比高得离谱!”


他们实在想不出来这是为什么,于是给出了一些可能原因:


一种可能是,也许银行家有一些隐藏的超能力,实在是超出了我们两个教授的理解范围。


另一种可能是,他们有行业特权,让金融业有一些特殊待遇,让他们能给员工更多钱。


如果非要解释,那就是人家投胎投得好,你认为是哪种呢?


03

狮子和笼子的游戏


有人说,如果把金融从业者比作狮子,那监管就是那只笼子。


监管的松紧,直接决定了金融行业高薪与否。金融业管得松,薪酬水平就会高;管得严,薪水就降。


要把“狮子”关在“笼子”里,这其实是一个不断升级的游戏,两边的玩家们需要不断学习新技能才能在游戏中胜出。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美国实施了严格的金融监管,后来遇到经济不好,美国总统就号召管得松一些(里根和克林顿)。本来是为了鼓励金融,但也放松了薪酬的监管。


如1980年代的《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DIDMCA)和1982年的《加恩-圣日耳曼存款机构法》都放松了对银行利率和贷款的限制。2008年金融危机后通过了《多德-弗兰克法案》来加强金融监管,但在2010年代末期,部分监管措施又被放松,进一步推动了金融行业的高薪现象。


一位专家研究探讨了金融科技(FinTech,也就是把高科技应用到金融服务中)对整个金融行业的安全和稳定运行的影响。他们发现,虽然新技术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可能引发新的风险。


这就像是引入了新的游戏规则,但监管机构还没有完全跟上变化的步伐,需要快速适应这些新的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的本质,可能是重新发明轮子,以规避监管。 但“金融创新”一直没有停止过。


1980年之前,银行产品主要是存贷款,后来发明了信用卡,再后来变成了P2P,一直到P2P这个泡沫破灭;


证券行业最早只有债券和股票,后来出现了集中大家的钱投资的共同基金、能做空的对冲基金、不应该流通的私募股权、本来不存在的期权期货,甚至用纯粹技术创造出来的加密货币……


越来越多的金融“创新”眼花缭乱,每一代产品似乎都解决了一些问题。实际上,除了创造了更多的“流动性”,实际创造的价值却很有限,还卷走了一波又一波人的财富。


无论是财务造假,大股东套现,套路贷,还是P2P和加密货币……金融行业有一个比喻:从业者是卖猪肉的,因为手上拿过猪肉,所以手上留下了猪油。猪肉多了,留下的油自然也多了。


过去2000-2023年,美国的GPD增长了不到3倍(10.25到27.36万亿),但货币供应量M2增长了4倍多(4.7万亿到20.96万亿),作为“卖肉”的金融从业者的薪水,当然水涨船高。


04

高科技的“狮子”就该高薪吗?


传统的金融,是在线下进行的,效率很低,影响也有限。


随着80年代的计算机、90年代互联网、10年后智能手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府、企业和个人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金融交易。 这让更多“创新”的金融产品,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拥有更快的流动速度。


技术的发展,无疑让这种跨时间、跨空间的效率变得更高。正巧的是,金融行业的高薪也是从80年代开始的。


可以说,是科技把“狮子”武装了起来,狮子用的不再是他的牙齿,而是科技的飞机和大炮。然而,科技发展也给金融产品创新带来了挑战。


我在清华上金融课的时候,听一位教授讲过“金融的本质,是财富跨时间、跨空间的再分配”。


哈佛大学教授Campbell注意到一个现象:金融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就像超市里的商品越来越多样化一样。


虽然互联网让更多人更方便地接触到更多的金融产品,但研究发现,普通人对理财的了解并没有跟上这种变化的速度,从而导致赔钱。就像两个人在打扑克,一个赌桌的两面,一面在偷偷用记牌器,另一面在裸奔。


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因为掌控了更大的社会权力,也承担着更大的社会责任,最主要的还是需要更高的商业道德。总体来说,这个行业的从业素质仍然非常高,问题可能还是出在权力分配上。


2008年之后,有人研究了金融危机期间银行CEO薪酬与银行业绩的关系,发现CEO持股比例较高的银行在危机中表现更差。银行CEO的薪酬水平和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固定薪酬比例上升,股权激励下降,更大的激励产生更大的腐败。


金融业的降薪,似乎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过度压制金融业薪酬也可能有问题。


Thanassoulis学者认为,如果我们限制银行给员工的薪酬,可能会导致高技能的银行家离开,去其他能提供更高薪酬的地方工作。 这会使银行失去一些最有才能的员工,结果是银行的整体实力下降,反而可能让金融系统更不稳定性。


另外一位Kleymenova学者也说,对银行薪酬的监管可能会使银行变得过于谨慎,不愿意承担正常业务中的合理风险,导致银行的整体业绩下降。即使考虑到风险因素后也是如此,可能影响银行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我觉得,尽管这两位学者的研究可能是因为拿了银行的钱干的,也可能有一定的偏见,但金融行业的这么多钱,肯定还是需要让素质更高的人来管,总不能让教育水平更差的人乱来。


金融业的高薪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反映了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也可能导致资源分配的扭曲。老人言:“不患寡而患不均”,关键不在于薪酬高低,而在于是否与创造的价值相匹配。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金融业的薪酬体系也需要与时俱进。也许,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可持续的薪酬制度,让金融业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而不是社会矛盾的根源。


文中观点系作者自身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消金界平台观点。


评论互动

欢迎各位读者在评论区留言,和大家分享您的思考和观点~


往期回顾

政策解读:

壹 首个金融大模型应用风险治理行业标准将出台?

首个应对反催收规范性文件落地

文件频频吹风,2024年金融消保将有哪些大动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Wind万得  ·  A股创本轮反弹新高!
昨天
金融早实习  ·  亚洲开发银行2025年第二批实习生招聘
2 天前
日本设计小站  ·  现在学日语都免费了,你竟然不知道?
7 年前
算法爱好者  ·  算法题:颜色分类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