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后浪
~先读书,后浪~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舰大官人  ·  深夜美食😋 -20250209021138 ·  9 小时前  
舰大官人  ·  -20250207065657 ·  2 天前  
舰大官人  ·  真不错!就喜欢看大恐龙🦖吃人!-202502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后浪

好爱这位“斜杠老人” !祝贺诺奖得主坎德尔95岁诞辰

后浪  · 公众号  ·  · 2024-11-07 08:23

正文


“教育和科学是我们消除污名的最佳手段。”


埃里克·坎德尔

《我们时代的神经与精神疾病》



埃里克 · 坎德尔 ,1929年11月7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5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历史与文学专业,1956年在纽约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曾长期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2022年荣休。他一生致力于神经科学的前沿研究,因在记忆存储的神经机制研究中做出重大贡献,于200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为什么说坎德尔是 “斜杠老人”


在千禧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他,在1952年却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历史与文学专业。对,你没看错,被哈佛大学录取时的坎德尔,最初的兴趣点 其实 历史与文学 专业上!


大三结束前,坎德尔因第一任女友结识了其父母Kris夫妇,两位知名的弗洛伊德派精神分析学者。与这对夫妇的频繁来往激起了他对精神分析的极大热情,而不久以后,坎德尔的导师Vietor因病去世,使得坎德尔的课程计划出现了很大空白。在哈佛大学的开放氛围中,此时已经立志成为精神分析学者的坎德尔开始冲动地修起化学、生物等进入医学院的相关必修课程,并在1952年顺利进入纽约大学医学院攻读医学博士学位。


如此丝滑地弃文从理,要不怎么说大神就是大神呢。 (摊手)



而后,坎德尔在医学院深入学习,多年里对研究方向、实验系统、研究对象等进行了诸多调整,他是如何决定选择海兔这种萌萌的生物作为研究对象的、途中经历了哪些困难、得到了何种帮助和启示,在此不多赘述。


命运总是草蛇灰线,如果说诺贝尔奖对坎德尔做出的科学贡献给出了高度认可,那么,坎德尔丰富的求学经历和兴趣爱好则共同埋下了许多种子,最后生长出一片科普著作的花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仇子龙先生曾这样评价坎德尔:


坎德尔是诺奖获得者,脑科学大师, 也是科学写作的大师。


在今日迎来95岁高寿的坎德尔,在科学领域内埋头研究的同时笔耕不辍,追求科学严谨的同时永远怀揣着最热切的人文关怀。坎德尔标志性的笑容总是给读者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小浪献上诞辰祝贺,希望坎德尔先生身体健康,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科学的、文化的财富。


坎德尔所著的 面向大众的科普作品内容横跨自传文学、科学史、艺术、神经科学等等领域,目前后浪已经出版了以下三本,也是小浪对我们的普通读者最为推荐的三本:


01


你是不是同样好奇这样一位“斜杠老人”是怎么成长为今天的科学巨擘的?科学家们有什么惊掉下巴的八卦?或许……复刻一下大神的成长路线,我也能成为大神?请看这本自传↓


《追寻记忆的痕迹》

豆瓣评分9.0




著者:[美] 埃里克·坎德尔(Eric R. Kandel)

译者:喻柏雅

后浪&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追寻记忆的痕迹》融自传、科学史和基础生物学于一炉,是一部无出其右的才华横溢之作。它令人信服地展示了何谓一流科学,以及如何创造一流科学。


——E. O.威尔逊 美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社会生物学之父”




02


大家都在谈论抽象艺术、先锋艺术,可是你为什么完全get不到它们的好呢……什么?科学家也喜欢抽象艺术?坎德尔在欣赏艺术时也没有忘记用脑科学去分析对美的感受——美不仅存在于观看者的眼中,也存在于观看者大脑的潜意识创造过程中。想在逛展时有话可说且与众不同?请看这本书↓


《为什么你看不懂抽象画?》

豆瓣评分8.0




著者:[美] 埃里克·坎德尔(Eric R. Kandel)

译者:喻柏雅

后浪&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为了缩小艺术与科学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差距,坎德尔通过还原主义模式提出了审视抽象艺术的新方法:当涉及激发大脑的创造力和引发我们的审美反应时,少即是多。


——艾米丽·布劳恩 著名策展人,纽约州立大学艺术史特聘教授




03


抑郁、焦虑、记忆衰退……人类已然迈进精神疾病时代,我们可以自救吗?当坎德尔回归脑科学专业领域,他怀揣的初衷则是希望用专业且好懂的科学知识去破除对精神疾病日益严重的偏见和污名化。如果你是病患、病患家属、或整日忧心想要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精神状态,请看这本书↓


《我们时代的神经与精神疾病》

豆瓣评分8.9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