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依然是充满挑战与艰辛的一年,国际政治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阶段性调整等,国内相关医药政策变动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重重考验。
中国医药CXO,5家头部企业分别为药明康德、药明生物、泰格医药、康龙化成和凯莱英。通过分析上述5家企业近三年员工人数增减情况,能够大致了解国内整体CXO的发展现状、或者了解“中国医药资本家”的危机意识强弱,及时做到业绩下滑之前或业绩有下滑迹象就把员工裁一波。
药明康德
全称“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上交所:603259,港交所:02359),公司注册地:江苏省无锡市。
药明康德属医药研发服务行业,主要为全球制药、生命科学和医疗器械公司提供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主营业务涵盖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合同研发服务)、化学药物CDMO(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合同研发与生产业务)、高端治疗CTDMO(合同测试、研发与生产)等领域。
近三年药明康德减员相当严重,2024年年末较2022年年末减员4947人,主要减员集中在研发人员上面,就连博士生都有数十人的减少。
药明生物
(股票代码:2269.HK)全称“无锡药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英国海外属地开曼群岛。
药明生物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合同研究、开发和生产(CRDMO)公司。药明生物通过开放式、一体化生物制药能力和技术赋能平台,提供全方位的端到端服务,帮助合作伙伴发现、开发及生产生物药,实现从概念到商业化生产的全过程,加速全球生物药研发进程,降低研发成本。
近三年药明生物员工人数波动较小,基本稳定,2024年较2023年略有减少。
康龙化成
(股票代码:300759.SZ/3759.HK)全称“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中国北京市。
康龙化成是一家领先的全流程一体化医药研发服务平台,业务遍及全球,致力于协助客户加速药物创新,在中国、英国和美国有20多个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提供从药物发现到药物开发的全流程一体化药物研究、开发及生产服务。四大业务平台业务有实验室服务、CMC(小分子CDMO)服务、临床研究服务、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
康龙化成近三年业绩表现相当稳健,稳中有升,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不断巩固奠定了自身地位,在国内医药CXO除了“药明系”之外,其他无出康龙化成之右。
稳健的业绩与稳定的人才团队相辅相成,康龙化成近三年员工人数、研发团队规模和博士学历员工人数也是稳中有升。
技术投入和人才培养是公司的底气,正如最新年报所讲,康龙化成
坚持以技术投入、人才培养、客户服务和国际化运营等长期策略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对冲国际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的动荡和不确定性,公司的业务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态势,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客户粘性,彰显了公司业务模式的核心竞争优势。
泰格医药
(股票代码:300347.SZ/3347.HK)全称“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注册地浙江省杭州市。
泰格医药是行业领先CRO(合同研究组织,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企业,为全球制药和医疗器械行业提供跨越全周期的创新研发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业务包括临床试验技术服务、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
受到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及生物医药产业结构性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和资本市场在近年来逐渐回归理性,研发需求更加务实和审慎。
2022年以来,中国临床研究外包行业竞争加剧。
受上游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中国临床研究外包行业产生了较为激烈的竞争态势,并对泰格来自国内客户的新签订单价格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泰格方面也在积极应对市场负面影响,努力
开拓来自大型跨国药企和海外临床研究的业务机遇。24年,
公司通过提高客户管理水平,制定和优化管理策略和规则,进一步巩固了与优质且多元化客户群体的业务合作,有效提升了客户赢单率,开发的新客户数量同比增长了22%。
随着国内生物医药行业逐渐趋稳,临床研究外包服务需求有所复苏,泰格经营方面也会有积极变化。
泰格医药员工总数由截至2023年年末的9,701人增至2024年年末的10,185人,研发人员数目也有上百名的增加,泰格医药研发人员中学历以本科生为主,硕士尤其是博士生数目很少。截至2024年年末,1046名研发人员中,本科学历735人、硕士学历210人、博士学历15人。
凯莱英(股票代码:002821.SZ/6821.HK)全称“
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注册地:中国天津市。
凯莱英是一家全球领先的CDMO(定制研发生产机构,主要为跨国制药企业及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临床新药工艺开发和制备,以及已上市药物工艺优化和规模化生产服务的机构 )公司,为全球新药提供高质量的研发、生产一站式服务。
凯莱英2024年营业总收入 58.05 亿元,同比下降 25.82%,主要系去年同期交付大订单,本报告期不再有相关订单所致,如剔除上年同期大订单影响后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7.40%。所以说,近三年内的业绩,2024年属于比较正常情况下的经营状况,毕竟22年那种爆天的“大单”不是那么容易遇到。
凯莱英近三年内员工人数整体有所减少,研发人员数目基本稳定,研发人员中博士学历人数增加明显,这一点是公司不断提升员工专业素养的体现,同时也说明了快速的学历贬值。
中国5家头部医药CXO企业(药明康德、药明生物、泰格医药、康龙化成和凯莱英)截至24年年末,共计员工93139人,汇聚了国内外大量优秀医药工程技术人才,对于推动全球医药健康发展功不可没。
2025年,医药外包服务依然是充满挑战的一年,整体形式趋于稳定,“稳中小升,精益管理”形容未来这一年的CXO行业更为得体,总之,期待行业健康发展吧。
声明:发表/转载本文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据此内容作出的任何判断,后果自负。
若有侵权,告知必删!
长按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