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留言问我:
叔在给初中小同学的回信下的评论说:「大学生已经是成人,根本无法改变了。说什么都没用,不如省点口水」。让人有点悲伤,也有点绝望的感觉。人不是每时每刻,因外界的变化,时刻修正自己的吗?没有改变,也就没有成长。那么成年之后,就是一潭死水。
也许说的是本质上的心性?也许对于成年人来说,自我已基本形成,只能引导认知自我,在这个自我上枝繁叶茂并进行修剪,而不能改变自我,所以言语并没有多少用。好像也对。
没错,这话是我说的。而且我是很认真地认为,女性过了 20 岁之后,就已经形成很稳定的自我,极难改变。男性发育迟缓一些,爱玩爱闹一些,但在 30 岁之后同样也会形成很稳定的自我,极难改变。而大学教育会加速这个过程,就像是用四年封装一个罐头出来。到了 80 岁一张嘴还是那句:「兄弟当年在北大/清华/牛津/哈佛......的时候」。
读者们曾经问过我无数次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总感觉你在面对小朋友的时候才有耐心?才会和善」?这就是答案。因为小朋友还是一团晃晃悠悠没有塑型的果冻,你对他们说点什么,兴许他们能够听进去。回想我自己有生以来的日子,那些大人曾经和我进行过的认真、深入、平等谈话,我大多都还能记得,并且一直在后续的人生里发挥着影响。
而大家非亲非故,我为什么要对着一听罐头苦口婆心?人家躲在全金属外壳后面,从封装好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多少变化,我想要说点什么,势必要用锋利的兵刃打破坚硬的外壳,我花这个力气干啥?我为什么要面对一个个悲愤的罐头,低头捧了一把从破口里涌出的汁液来,伸向我并且质问:「你为什么要伤害我?」。我的青春虽说并不是不多了,但又不是没有别的地方可以耗费。
小朋友的心是全然开放的,对一切都很好奇,对一切都可以接纳,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成人不是这样,成人的心是封闭的,对一切都挑挑拣拣,都要分个三六九等,都要讨论一下利害关系。两种心都可以改变,但是方式截然不同。
一颗全然开放的心,这种开放就是变化本身。心会变成什么样子,自我会变成什么样子,全看接触到什么,探索到什么,思考得到什么。一颗坚固封闭的心则不同,很难从外部打破,更难以从外部改变。如果它要发生什么改变,变化首先要出现在内部---只有那颗心想要去做改变时,才能听得进去一些话,听到了话也才能真正思考一番,有了思考之后也才有转变为行动的可能,当然,这种可能性并不高,多半在中途就会放弃,继续回到老路上去。
小朋友没有老路可以选,每一条都是新路,每一个方向都是新方向,因此他们总是在出发,总是在行动,于是也就总是会有变化。能在成年之后还保持这种能力的人都是凤毛麟角,所以不妨刻板印象一下好节省时间,把所有成人都视为不可改变的对象。
我写作那么多年,遇见过无数读者。就我个人的观察,成人就是不可改变的。不是囿于(yòu yú)定解定见经验,就是热爱用这些东西去党同伐异,反复验证为真,或者拉帮结派,攻击反对的声音。这里会逐渐衍生出一种逻辑出来:你和我的看法不同=你试图攻击我。在这么多年里,我在无知无觉中让许多人遭受了伤害,目睹过无数张愤怒扭曲的面孔,无非是因为我的个人观点。要说改变的话,我的改变才是最大的---今天我的文章已经尽量避开大多数人的 G 点,免得起没必要的纷争,于是自己有一百个想法,最后愿意公开表达的只有一两个。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谈什么成年人的改变,是不是有一点过于奢侈了?也许,应该从成年人的情绪稳定开始谈起才对。
成人是否还能改变?当然可以。但是,第一这不是多数人可以做到的事情。第二这需要从内心开始发生,外部力量对此的帮助微乎其微。第三还需要外部环境改善,要减少所有对内心产生干扰的因素,让心能够平静下来,可以有时间和空间去慢慢想一想。
所以我最近一两年反复对朋友表达了一个相同的意思:成人的改变需要福报。福报到了,首先生活没有那么大压力,不需要终日疲于奔命,为衣食眷属耗尽所有精力。然后是发生改变所需要的内外诸多缘分终于聚齐,之前的个人感悟,从他人和世界得到的点滴启示,乃至于一段无事相扰的清净时光,全部聚齐为内在改变的启动做好准备。最后则是福德足够引发福至心灵的那一刻,目光向内看,如实地看到自己。在如实观察的基础上,突然心里产生的改变的想法,突然想要和过去有一个了断,突然想明白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过怎样的人生才对。
既然是福报,就不存在我指责任何人的嫌疑。不是成人不努力,也不是成人没智慧,单纯就是福报不足。福报不足,心灯再怎么点都点不亮。同样的,我也不认为我的福报多到足以帮别人点灯的程度,连这种念头现在都没有。点亮心灯是自己的事,累积福报也是自己的事,决定要不要自我改变还是自己的事,不需要一个第三方站在一边说应该怎么做。
我个人在今天面对一个成人的时候,想法和十年二十年前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十年二十年前,我会敏锐地注意对方这里的想法有缺陷,那里的想法有谬误,然后就忍不住要说话,告诉对方我个人的想法。我的口才还算不错,所以一般当场都能说服。然而在十多二十年里,我发现说服没有任何用处,对方在理性上接受等于没接受,在思维上想通不等于内心也能通达,回去该怎么样还怎么样。下一次来,还是重复的问题重复出现。
现在,我在对面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不会去想如何才能让对方发生改变,更不会自以为是地认为我可以指点出一条光明大道出来。我把对面这个人视为一切过去诸多因缘的一个结果,他之所以会这么想,之所以会卡在这里,是过去无数次个人选择个人经历个人行动的结果,这些结果和他的心纠结在一起,以至于会变成这样一种板结的现状。一定程度上,这种板结的状态是极为有效的,否则混不到今天,否则不会感受到痛苦。拥有得足够多才有丰富多彩的纠结和五颜六色的痛苦,拥有的少就只有一种痛苦。
那么,要让人从这种板结的状态里解脱出来,这个人首先要承认自己的状态是板结,然后要让自己的心松脱开来,不要像一头龙一样整天趴在自己过往搜集来的金银珠宝上。最后要用勇气去自我观察,自我剖析,想明白这多年来自己是一种什么玩意儿的形态走到了今天,又是怎么变成今天这幅模样。这样的话,不呼唤改变改变也会自然到来。
小朋友没有多少过去,没有背着包袱,这件事当然就变得很容易。他们身上所承受的来自过去的果很少,于是他们自己就是新变化的肇因。愿意多和小朋友说几句,单纯就是因为我懒。看到成人身上背负的一团来自过去的乱麻,我就觉得麻烦上门。不开门,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一旦我开了门,麻烦就会落我一身一脸,我自己还一脑门子官司呢,哪里有那时间精力去帮人理毛线?
是的,自我不单可以修枝剪叶,还能打碎重塑,成为成人之后依然可以。但那是自己的事,别人帮不了什么忙。自己不想改变,那就应了那句老话: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但这也没有什么,这句话批评的是愚公,愚公家最后不是得了天神的帮助,成功把山移走了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神仙也怕二,何况是我?
Prompt:
tintin running with his dog snowy --cref https://s.mj.run/05d5LrtzvmE --sref 1720046152 --ar 3:4 --p
--v 6.1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高高腾起
》
南派,我发现了维京人入侵南美的历史证据!可惜,古代的玛雅画师画工实在是太烂了,透视法简直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