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军武大本营
军武大本营,以敏锐视角剖析当代社会。我们拒绝以“震惊”“吓尿”等轻佻字眼忽悠众人,输出高价值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Wind万得  ·  小米SU7 Ultra曝光,多款新品同台发布 ·  11 小时前  
法询金融固收组  ·  财政部11号文 ·  3 天前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  盗用身份证,“贷”价惨重! ·  3 天前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  盗用身份证,“贷”价惨重! ·  3 天前  
金融早实习  ·  麦星投资2025年实习生招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军武大本营

泰坦尼克号上有6个中国人?50年后还被骂“黄狗”,华人老头挥拳反击!

军武大本营  · 公众号  ·  · 2021-05-08 15:52

正文

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人,与命运和不公搏斗一生


我们去看电影,多数时候就是奔着大片、爽片去的,所以电影院提供的影片,大多也就是这些。 不过呢,偶尔也会有例外,能看到一些另类——纪录片。
最近,就有一部纪录片 《六人》(The Six) ,正在上映。


《六人》,名字很短,什么意思呢?其实还有个副标题——“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影片内容就一目了然。
相信大家都看过1998年的《泰坦尼克号》,这部由詹姆斯·卡梅隆持导的大片,当年可是赚足了观众眼泪,而且首映还是在中国。但很少有人知道,电影结尾露丝凭借一片木板得救的情节,其实来自于泰坦尼克号上一名幸存的中国人,这一点由卡梅隆亲口证实。
泰坦尼克上还有中国人?
有!他们的命运,正是《六人》着力要从历史中发掘出来的真相。


根据泰坦尼克号的乘客名单,共有8名华人登上了这艘超级巨轮,两人死亡,六人获救,这正是这部影片名字的来历。
《泰坦尼克》中国首映收获了近4400万美元的票房,但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在全世界,几乎没人知道这六位华人。直到100多年后,两位纪录片导演罗飞(Arthur Jones)和施万克(Steven Schwankert)注意到了他们。两位导演分别来自英国和美国,都是在华工作多年的中国通。
施万克是一位定居北京的美国探险家与海事历史学家, “我们是在做一个关于英国水手的历史研究时发现了泰坦尼克号上有中国人,而且,据当年的媒体报道,船上有8位中国人,其中6人幸存了下来……我觉得很好奇,为什么泰坦尼克号上有中国人,他们幸存的比例又为什么会那么高,我想把这些问题搞明白。”

▲罗飞、卡梅隆、施万克
施万克找来了曾经合作过的老朋友罗飞,罗飞也很感兴趣, “我简直都不敢相信!有几位可能连英文都不会说的年轻华人,一百多年前背井离乡,登上了泰坦尼克号?他们是怎么获救的,为什么没有任何人提及他们,他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觉得我们应该去揭开这些谜团。”
于是,两个“老外”召集了十几个人的调查团队,花了三年时间,凭着仅有的一些历史遗留线索,走遍了中国、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努力找寻这6名幸存中国人和他们的后代,为拍摄纪录片做准备。《泰坦尼克号》导演卡梅隆担任监制,帮助影片获得了免费使用《泰坦尼克号》素材的权利。
一百多年过去了,许多名人显贵都湮没无迹,更何况这六个如尘埃一般的小人物?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海捞针一般的努力,他们还是有了不小的收获。


根据登船记录,这八名华人均为三等舱。在一张编号为1601的船票上,记录了他们的名字,分别是方荣山(Fang Lang)、李炳(Lee Bing)、钟捷(Chang Chip)、亚林(Ah Lam)、严喜(Ling Hee)、胡中(Choong Foo,音译)、林伦(Len Lam,音译),李林(Lee Ling,音译)。
他们都是职业水手,曾在同一家轮船公司工作,船票由雇主购买,八人共用一张票,因为他们所在的公司要将其“劳务派遣”到美洲。如果一切顺利,他们将在一艘名叫阿娜特号的邮轮上继续做工。
海难发生后,林伦和李林死亡,其余六人获救。


他们之后的命运如何呢?
由于泰坦尼克号的目的地是纽约,被路过船只救起的幸存者都被送到纽约进行治疗和安置。如果能留在美国,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结局。
但美国在1882年就通过了 《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 ,这项直到1943年才废除的法案在1912年仍然有效。六名华人幸存者不能入境,他们乘坐另一艘船前往古巴,从此消失在历史中,没有人关心他们后来的命运。


根据《六人》团队的找寻结果,这六位华人在一战前仍在一起工作。战争期间,英国人大批参军,给华人留下更多的工作机会。但一战后英国经济出现危机,客观上会跟英国人争夺工作机会的华人被赶回亚洲。
1920年,亚林被遣返回香港,严喜去了印度加尔各答,钟捷在战争开始的1914年就患肺炎去世。方荣山辗转英国和香港,1955年加入美籍,李炳移民加拿大,胡中下落不明。
然而,即使从海难中幸存,他们也很少提到这个经历。在美国威斯康星州长大的方荣山之子汤姆·方(方国民 Tom Fong)表示,他从未听父亲说起过泰坦尼克号上的经历,直到父亲去世20年后才从亲戚那里偶然知道了父亲居然是泰坦尼克号的幸存者。因为自己不说,身份就少为人知,导致了现在对他们的寻找困难重重。
为什么他们都保持沉默呢?如果套用今天的用词,原因就是“歧视亚裔”。

▲泰坦尼克号 沉没,正值大清灭亡后不久


1912年是什么时间?正好是辛亥革命之后,大清灭亡之时,整个中国在国际上都没地位,更别说在海外打工的普通中国人了。
船难一发生,负有直接责任的白星公司和许多英美媒体,非常默契地宣扬危机时刻让妇女儿童优先逃生的“绅士精神”,以转移公众注意力。
客观地讲,“绅士精神”大体存在,从统计数据看,女性和儿童的生存率分别为74%和51%,男性只有20%。但正面形象有了,还得揪出几个背锅侠才行——地位低,形象差,没有任何资源的华人“苦力”就成了被集火攻击的对象。

▲《泰坦尼克》中一闪而过的中国人
比如,为什么这种豪华邮轮上会有中国人?明知美国有《排华法案》还要去,一定是偷渡客!而且8名中国人活了6个,生还率大大高于20%,一定是假扮妇女偷偷上了救生艇!

许多跟风之作进行了添油加醋的描写,声称这些黄面孔 “贪生怕死、不守秩序、假扮成女人窃取了妇女儿童的生还机会……” 。美国的《布鲁克林鹰报》(The Brooklyn Daily Eagle)在1912年4月19日的报道声称: “唯一的污点是,在离开泰坦尼克号的一艘救生艇的底部,发现了挤在座位下面的两具中国苦力的尸体和八个活人……这些人……在出现危险的第一时间,就已经冲进了救生艇。”

▲救生艇上的幸存者
《纽约时报》报道, “几个中国司炉工抢在妇女登入前,涌进救生艇。并试图霸占至少一个座位,甚至扒掉周围一位乘客的救生衣。” 《丹佛邮报》则发表评论——在中国,是先救男人,而非女人。
就像北洋水师“大炮晾衣”一样,这些不实之辞流传甚广,甚至连中国人自己都信了。当时国内的杂志《西风》发表了一篇名为《铁达尼上的国耻》的文章,其中描写了 “四个中国人鬼鬼祟祟地躲进一只救生艇的船底去……中国人不惯遵守秩序的精神,在这里完全表现无遗。这是我们的奇耻大辱。中国又多了一个国耻!”
《申报》刊登文章, “有华人六名,潜伏于救生艇底,直至诸艇升至卡配西亚号后,始经人寻出。” 甚至两名遇难的中国人也成了因为抢座位被压死, “内有二人因搭客迭坐其上,压烂而毙。”

▲中国乘客获救的C型救生艇,根本不可能提前藏人
实际上,根据罗飞的调查和复原,救生艇的座位下面压根就挤不下一个成年人,根本藏不住。获救的五个人是通过将一艘破损的小艇推下海,然后再跳海抱着破小艇,等到了救生艇。而方荣山则是落水后趴在木板上,后来被救生艇救起。
研究泰坦尼克号历史的学者蒂姆·马丁(Tim Maltin)表示,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华人幸存者曾经有过乔装和躲藏的行为,这些都是媒体和公众 “在事后编造的故事”。
根据幸存者卡罗林·哥烈(Charlotte Collyer)的回忆,不会讲英语的方荣山被救上来后,主动推开一个吃力划桨的水手,拿起他的桨划了起来。 “他就像个英雄一般,直到我们被大船救起。”


方荣山是广东台山人,为了谋生他在十几岁时做了一名水手,去了海外。1912年4月,他带着两双靴子,几条领带登上泰坦尼克号,却遇到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海难。后来,他在家信中写了一首诗——
“天高海阔浪波波,一根棍子救生我。兄弟一起有几个,抹干眼泪笑呵呵。”


到达纽约后,其他人都获得了安排,6名中国人却被禁止下船,第二天就被驱赶到另一艘往古巴的“香蕉船”上,只能干锅炉工这种最苦最累的活来勉强谋生。
顽强的方荣山没有放弃,他于1920年进入美国,在芝加哥当了35年非法移民后,终于在1955年拿到美国公民身份。期间他开过餐厅、洗衣店,当过服务生,饱受歧视和白眼,拼尽全力在美国生存。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