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晓博说楼市
原创的财经评论,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度的市场剖析。联系方式:QQ:1527356260;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凤凰网财经  ·  市值蒸发了200多亿,传奇浙商的棋局成继任者困局 ·  16 小时前  
第一财经YiMagazine  ·  上海又双叒叕让你上头了?来说说原因! | 话题征集 ·  昨天  
经济观察报  ·  600837终止交易 老牌券商海通证券落幕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特斯拉,放大招!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晓博说楼市

全球哗然!“黑洞”东京,正在吞噬日本

刘晓博说楼市  · 公众号  · 财经  · 2019-05-29 18:06

正文

来源:正解局(ID:zhengjieclub)


日本为地方经济发展,可谓是操碎了心。


其中,一个大招是,日本从今年开始实行补贴政策,重金“请君离京”,对愿意迁出东京的人提供最高3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8.5万)的“好处费”。


(日本新闻报道)


砸重金“赶人”,日本政府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要知道,在日本连续9年人口负增长的大环境下,东京都市圈却22年人口正增长,迁入人口连续4年超过10万。

相比之下,中小城市和乡村地区人口大幅减少,连传统比肩东京的名古屋、大阪都市圈已经连续5年人口净流出。


即便有如此高额的补贴制度,日本高层仍然担心国民会不买账。因为,日本人的心和肉体,早已在东京都市圈生根发芽。


东京都市圈,正在像一个黑洞,吞噬着周边的一切。


1. 很小的日本,很大的东京


与中国比起来,日本国土面积显然不值一提。但 东京都市圈可是当仁不让的远东乃至亚洲第一, 连纽约、伦敦等都市圈也稍逊一筹。


要想了解东京都市圈,还得从东京和东京都讲起。


东京,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实际上日本的首都(但没有法律规定),由23个区级行政区组成,面积623平方公里。而东京都,则是在东京23区的基础上加上多摩地方、小笠原群岛等地区,是日本的一级行政区,面积2100多平方公里。


(东京23区和东京都)


至于东京都市圈,则要大多了,由东京都、琦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组成,俗称“一都三县”,总面积近1.36万平方公里。


据保守估计,2016年东京都市圈的总人口就已接近4000万,日本总人口也就1.2亿多,也就是说3个日本人里就有1个生活在东京都市圈。至于GDP,东京都市圈突破2万亿美元,占日本全国的约40%。


东京都市圈的核心区域——东京都,2018年GDP规模预计突破1万亿美元,占到日本经济总量的1/5;人口约为1400万,占日本总人口的10%以上,但面积只有日本陆地面积的0.6%。


和中国对比下,可能有更直观的感受。


深圳是中国最有活力的城市,和东京都面积、人口规模都很相近,但东京都经济产出是深圳的近2.8倍。


再拿东京都市圈的最核心区——东京来说,数据更加恐怖。2017年,拥有1700余家公司总部,其中年人均收入超过1000万日元(约为人民币60万)的公司就有52家。


(东京公司职工年平均收入前20)


无论是在人口还是经济总量上,东京都市圈都是日本独一份的存在。以东京、东京都为核心,向周边扩展的东京都市圈,已然成为日本区域格局中的巨无霸。


2. 新干线造就的大都市圈


为此,人们专门发明了一个词汇:东京一极集中。


产生这种后果的原因很多,但 和日本人引以为豪的新干线密不可分。


日本是世界高铁的起源。1964年,当不少的欧洲国家还在使用蒸汽火车咔嚓咔嚓地前行时,日本的第一条新干线(东京—大阪)已正式通车。


(日本第一条新干线通车场景)


东京到大阪,单程513公里,新干线通车后,车程从7个小时立即缩短为4个小时,如今更减少到2小时25分钟。


对于日本战后经济的复苏与腾飞,新干线可谓是功不可没。


插一下小段。1978年10月26日,邓公出访日本,日方安排他体验了一把“光”号新干线。


亲身感受到日本新干线的舒适与便捷,加上当时正在极力推行中国改革开放,他有感而发:“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所以我们现在更合适了,我们现在更合适坐这样的车”。


以新干线为代表的日本经济,在此后的三四十年里,和中国经济的腾飞一起构成了东亚的奇迹。


(在“光”号新干线上)


新干线可以在4小时之内将京滨、中京、阪神工商业地带及中间城市连接起来,带来了人口、技术、经贸的高速流通。


据统计,1982年通向仙台、岩手的东北新干线开通后,沿线城市的人口和企业分别增加了30%和45%,地方财政收入也水涨船高。


(新干线线路图)


但新干线在推动日本经济实力节节攀升之际, 东京都市圈一家独大的格局,也悄然生成。


新干线的设计,初衷是为促进地域的经济活性,拉动关西地区发展。但由于周边配套设施没跟上,地方没有足够的税收去开发偏远地区,新干线修通后,关西企业的劳动者反而被东京高度发达的经济所吸引,大量向东京聚集。


在新干线修建之前,以大阪为首的关西重镇一直是日本东西部地区人流、货运的聚集地。可是,随着新干线修建,关西交通枢纽地位大打折扣,很多地方不用经过大阪,就可以直接向东京转移。


并且,新干线逐渐连成一个体系之后,东京和周边地区的“时间距离”和“经济距离”大大缩短。东京上班,郊区生活变得越来越普遍,最终,东京的实际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了如今庞大的东京都市圈。


英国《卫报》曾经评论称,新干线出现将全国劳动力吸引到东京, 日本越来越多的地区成为“首都的卧室”。



1964—1969年,东京都市圈平均每年流入35万人,比名古屋圈的17万和大阪圈的5.5万加起来还多。1969—1987年,在名古屋圈人口流入停滞、大阪圈人口出现净流出的情况下,东京都市圈每年的人口流入仍然接近5万。


从1987年至今,东京都市圈更是一枝独秀,人口流入再次大幅增加,远超名古屋圈和大阪圈。


(日本人口向大都市圈迁移)


3. “吸血”的东京


纵观如今的日本区域格局,东京都市圈毫无疑问是实打实的江湖大哥,大有孤独求败之感。


然而,在这位大哥绝代风华的背后,它的小弟们苦不堪言,日本各中小城市的衰落问题日益严重。


日本许多村镇年轻人数量锐减、空房数量猛增,正在逐渐变成鬼城,甚至将会在不久的未来完全消失。


一些地方为了活下去,甚至打出了送房、送钱的活动,借此吸引年轻人的回归,但收效甚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