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中部深山里的一条县道,翻山越岭,盘旋上下,是那个时代人定胜天的杰作。近些年,被江浙沪城里人玩火了,纷纷自驾前往,江湖人称“皖南川藏线”,真应了那句流行语“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随之,旅游发展,乡村又现生机,而后政府重视,寄予厚望,意将“皖南川藏线”可辐射的四县市区统一打造。
01
秘境归来的洼地机遇
“皖南川藏线”区域是宣城的生态宝库,山水秘境,千米高峰矗立,保护区、森林公园镶嵌,更有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准世界自然遗产。
这里也是古宣州文化的重要遗留地,如土著乡音——宣州吴语在川藏线的溪口、青龙、泾县西部还有着广泛分布,此外分布不少的古代制窑、造纸、做伞、制笔等手工业遗址,有些活态至今。
良好生态,活态乡土文化也沉淀出市域的乡愁高地,袖珍小村散落山乡,祥和安宁。
今天,区域内总体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传统产业乏力,新兴产业空白,人口外流,乡村不断空心化。
而适宜休闲品质生活的良好环境,正是城市人追求的归隐乡野诉求,因此也是未来发展的潜力高地,可见旅游休闲将会扼制总体颓势,止跌上扬,通过发展以旅游休闲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是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有效契机。
审视宣城旅游历程,传统旅游阶段,宣城受制各种条件,亮点有限,敌不过近邻“两山一湖古村落”的资源型旅游地,而后的投资型旅游阶段,鉴于投资环境、政策力度等的制约表现不佳,但旅游新趋势下,宣城旅游必将有望,以“皖南川藏线”为代表的旅游新业态,已经收获了很好的市场声誉,并领先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其他城市,其综合带动效益值得期待,这将宣城旅游突破的战略举措,整个“皖南川藏线”区域也会成为宣城的“中部崛起”。
02
“云上天堂”的隐忧
今年9月,一首《皖南川藏云上天堂》深受热捧,作为本地文化人谱写的“皖南川藏线”主题歌确实一种旅游创新,也是旅游衍生品的积极尝试。
细品歌词,媲美天堂。然而无论是“春来山花齐开放”的风物景致,“烟雨点染”的灵动情趣,还是“一百零八道曲曲弯弯”的险峻天路,“梦里寻芳”的心扉寄怀,基于地理环境的相似性,周边同类资源很多,产品供给必会层出,“皖南川藏线”优势似乎难续。绩溪皖浙天路、临安18省道已经频频发声、露脸,来年今日,是否会比肩“皖南川藏线”?尤其是临省的旅游支撑不断,创新不穷,自驾游、风景道爆发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在旅游日新月异的当下,火了好些日子的“皖南川藏线”似乎慢了下来,囿于观光游的思维惯性,资金和创意的不足,没有足够的趁热打铁,自驾游本身产品单一,配套和衍生不足,乡村和农业受惠不明显,沿线的景观氛围还尚未形成,目前可能还是“野驾”阶段。还有营销内容也要是以传播美景,展示车流,聚集人气为主。
另外,作为新业态的自驾游,本身就是私家车+户外游的结果,融合创新是其贯穿始终的核心,符合市场期待,生命力持久,这就需要创新跟进,换言之,着眼中高端市场的自驾游,如果没有后续产品业态的创新创意,生命或许戛然而止。能否在“皖南川藏线”未来的产品、设施、运营、衍生等方面有更多的动力和支撑,将决定“天堂”会不会成“天坑”。
还有,“皖南川藏线”目前仅仅是一条东起宁国青龙、西至泾县汀溪的盘山公路,能否从全域旅游和区域发展全局出发,谋划自身未来,也是能否走下去,走出去的一种忧虑,因为局部和整体相伴相生。
03
市场之需,发展之基
游客用脚投票,是市场性最直观的注解。“皖南川藏线”是民间捧出的业态,紧跟游客需求是生命和生机的保证。
地方各界在足够重视其价值并强力助推的同时,勿以领导喜好为导向,那也不是领导本意;勿以局部利益为导向,充分协调宁国、泾县与宣州、旌德和大市的利益之争;勿以观光游览为依据,观光游不是自驾游的核心价值;勿以美好想象为依据,自己的喜好代替不了善变的市场。
基于全域旅游、大众旅游和度假旅游的规律,“皖南川藏线”应以休闲度假为产品和收益方向,把流水的车辆和游客留下来体验消费;应以自驾活动特征为开发建设基础,整体规划,整合资源,整治秩序;应以资源条件为基础,防止大兴土木,劈山填水的自戕。
尤其应以整体利益实现为机制。皖南川藏线要以宁国和泾县段为精华区段,以宣州和旌德段为重要区段,精华区段应紧抓市场热度,壮大自身,辐射带动重要区段,重要区段应认识自身资源,整合打造,支撑丰富精华区段。两大区段务必形成资源有特色,产品有差异,功能有主次,交通有疏解,发展有共享的局面。
04
谋变未来
(1)从宣城综合发展高度看待“皖南川藏线”
区域涉及宣州、宁国、泾县、旌德四县市区,占全市面积五分之一,是全市的生态高地,发展洼地,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和创新破解的希望都可能在这里找到答案。尤其是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本区域更有现实意义,也关系到2020年全面脱贫,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皖南川藏线”也是宣城旅游实现弯道超车,异军突起的重要高地,是推动全域旅游下宣城旅游创新的重要实践,更是通过创新产品业态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赢得与黄山、池州同等地位的重要机遇。
(2)保护环境,研究自驾游,做好市场与产品的对接。
绿水青山是自然情趣,也是美好心情,把环境包装成休闲旅游产品,当下的发展已证实了大众需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皖南川藏线”的生命,同时也庇佑了众多的乡土文化,而环境优先需要我们动用智慧,最大限度创意利用存量资源,少建设甚至不建设。
另外急切的是要跨越传统观光景区的成长模式来看待“皖南川藏线”的发展,进一步研究风景道和自驾游产品的特点,研究自驾游客的行为特点和需求,研究本地资源环境与自驾游的契合度和不适性,在此基础上,把资源和环境转化为以自驾游为主,以交通旅游产品为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并放眼同类风景道,着眼未来,扬长避短,提前谋划升级产品,避免市场形象和竞争力弱化的危险。
(3)乡土文化,现代表达,营造轻松的乡愁氛围和时尚的自驾空间。
乡土文化,长在乡村,成于过往,于今而言,肯定有过时之处,但是乡土文化的精髓价值不惧时间,在“皖南川藏线”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可研究挖掘文旅融合点,并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包装成可体验的旅游服务,从而激活乡土文化中乡愁的现代价值。
假若一味强调徽派白墙黑瓦“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表现,势必会曲高和寡,强化审美疲劳,关键是不符合风景道自驾游这一动感旅游新产品的外形和气质,因此应以时尚运动为主体形象,局部细节嵌入乡土文化的色彩、图案、线条等元素,标识标牌、建筑小品、景观节点就应这样。
(4)培育产业,促进主客共建共享和区域社会协调发展。
“皖南川藏线”沿线地形多变,闭塞不便,作为区域本底性产业的农业应对市场能力有限,多数仍处于传统阶段,而工业基本没有,第三产业停留在满足本地的乡村服务业阶段,由此内生发展动力极弱,加之得不到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不断衰落中,如溪口、方塘、汀溪、云乐,工业模式下早已疲态尽显,转变思路,旅游休闲引领是当下的可靠选择。
若整个区域定位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更要强化产业规划与建设,这既是国家级度假区标准的要求,更是度假旅游属性地方发展的必须。如此打破工业化思维,从旅游看待“皖南川藏线”区域发展,优势明显,机遇立显。
通过发展自驾游,在主客共建共享的理念下,从全域发展的视角,完善设施,引领沿线乡村的旅游休闲服务业,促进农业转型,助推乡村文创产业成长,带动百姓脱贫致富,文明进步,以此转变发展模式,主动参与外生循环,赢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5)着眼周边,合力内部,打造自驾游风景道综合产品体系。
风景道自驾游产品虽然是新事物,但它的适应性很强,门槛并不高。周边省市县都在尝试推动,不久应会井喷,供过于求。因此,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到自驾游衍生产品的策划,结合资源条件和市场区位,谋划更多旅游产品业态,不能起了大早赶晚集。
与此同时,在宣城市层面牵头整合四县市区的资源、资金、资产,统一规划打造,必要时可以基于旅游发展考虑县乡级行政区划调整;做强做足汽车主题产品,如汽车文化小镇、自驾山乡,发展汽车关联业态;开发景观类、文化类、运动主题类以及低空道、小火车道等多类型的交通旅游产品体系。此外承接自驾游的溢出带动效应,开发乡村休闲度假、文化探秘体验、创意农业、康体运动等产品,做实与周边的差异化发展。
当然,“皖南川藏线”沿线适当留白也是必要,既是自然环境保护之必需,也是未来发展空间之必需,为更有时代特点和市场前景的产品留下空间。
(6)以互联网思维构建自驾游服务系统
互联网时代,旅游开发供给和分享反馈,已呈扁平化、即时化之势,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应成为旅游,尤其是自驾游服务系统构建的重要导向。
自驾游对应中高端旅游市场,那么“皖南川藏线”首先要在交通信息化层面下大力气,做好设施建设与维护、信息发布与互动、服务提升与定制,这也可以成为未来竞争力和差异化的重要筹码;其次是基础旅游服务体系完善,并与区域内的村庄、居民点,保护区、森林公园,湖泊、溪流做好对接,实现服务共享;再次自驾游的救援急救等安全保障,要与沿线和附近的优质医疗和救援资源做好无缝对接;最后是完善通用机场、集散乡镇、单行自驾支线、停车场、骑行驿站等内部旅游交通,与规划建设中的外部高铁、高速和城际做好选线、设站、换乘等对接。
未来达成快速进入,畅通自驾,便捷服务,精准到达,自助休闲,安全离开的服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