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电视台《新闻联播》5月5日报道
会上,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杰翔,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杜学军,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明珠分别发言,介绍了三市推进呼包鄂协同发展工作进展情况和工作规划。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人社厅、环保厅、交通厅、卫生计生委、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等部门领导介绍了各部门推进情况和规划。
新华网梳理相关材料,分类划出重点。
►推进三市轨道交通建设和公共交通互联互通,逐步统一三市交通智能卡,开行公交车;
►2017年计划开工建设呼和浩特至鄂尔多斯直达高速公路;
►包茂高速公路包头至东胜段改扩建工程计划5月份开工建设;
►积极推动树林召至包头滨河新区、包头哈达门至达拉特旗关碾房、石拐新区南至树林召东古城湾、G6高速土右旗出口至鄂尔多斯沿黄高速公路、G6高速美岱召出口至鄂尔多斯沿黄高速等通道及跨河大桥建设;
►呼准鄂客运专线即将完工,预计7月底通车;
►推动建设呼和浩特—包头—银川、呼和浩特—南宁高速铁路、包头至西安(包头至榆林段)客运专线建设;
►积极谋划呼市至太原、呼市至南宁、呼市至二连浩特等高铁项目;
►加快呼和浩特新机场、鄂尔多斯航空枢纽、包头国际口岸机场建设;
►积极推进清水河县老牛湾等区域内通用通勤机场建设。
►内蒙古将积极推进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地同级医疗机构检验、影像等结果互认和统一质控标准工作;
►建立区域会诊转诊中心、医学影像、检验和病理中心;
►建立呼包鄂区域医疗健康大数据,实现区域内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建设区域内的远程医疗、双向转诊、预约诊疗系统,开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共享,促进医院之间的医疗协作;
►研究拟订医师区域化注册“一注三通”;
►推广普及居民健康卡,实现区域内卫生计生服务一卡通,不断推进居民健康卡与金融、医保、市民服务等相关方合作;
►做好医保(新农合)信息对接系统,实现医保异地即时结报;
►拓展全员人口和生育网上办证等信息系统功能,逐步实现人口信息实时变动、异地查询、跟踪服务和管理;
►制定和落实呼包鄂区域入、出院标准和双向转诊制度,鼓励上级医院出具药物治疗方案,在下级医院或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治疗。
►2017年,下达呼包鄂三市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资金5407万元;
►启动了“现代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呼包鄂三市有92个专业纳入提升工程,现已启动31个专业的建设,每个专业每年投资100万元,连续支持3年;
►在和林格尔新区规划建设内蒙古大数据应用技术学院、内蒙古艺术学院新校区、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大学附属学校和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创新创业基地,现处于规划设计阶段;
►将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纳入高校整体转型试点学校,内蒙古医科大学、包头医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为部分专业(集群)转型试点学校;
►自治区教育云平台“同频互动课堂”子平台和呼包鄂三市“同频互动课堂”区域平台已建设完成。
►建立呼包鄂公积金贷款异地通用机制。截至目前,三市办理异地贷款865笔,贷款金额2.96亿元,基本实现了呼包鄂住房公积金贷款同城化。
►积极推动呼包鄂医疗保险同城化进程,实现了三地持卡异地门诊就医、药店购药直接结算;
►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已通过测试,6月底前实现直接结算;
►协调推进三地定点医疗机构和医保缴费年限互认。
►《呼包鄂旅游协同发展专项规划》初稿已完成,正在征求意见;
►将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区、五当召文化旅游区、昭君文化旅游区、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康巴什旅游度假区、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响沙湾旅游区等列入《自治区创建品牌景区三年行动计划》,指导创建国家高A级景区和国家旅游度假区;
►重点指导石拐区、康巴什区、伊金霍洛旗、土默特右旗、武川县、玉泉区等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推动呼和浩特市建立旅游集散中心,支持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建立旅游咨询中心;
►争取国家旅游发展基金860万元,力争今明两年支持三市再建成700座旅游厕所;
►开展“周末呼包鄂”工程,推动三地互为旅游客运地和旅游目的地,吸引市民出游;
►建立三地旅游联合执法机制,开展联合检查工作;
►畅通呼包鄂区域旅游投诉通报和处理渠道,建立应对旅游突发事件的联动协调机制。
►推动实现三市固话并网升位、区号统一、实现三市通信同城同网。
►统筹三地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加快呼包鄂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培育建设呼和浩特大盛魁产业园、包头书画中心、鄂尔多斯蒙古源流文化园等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培育支持中小微文创企业群创新发展。
►《呼包鄂协同发展生态共建共享绿化工程规划纲要(2016-2020年)》已通过专家论证。纲要提出打造呼包鄂森林城市群,建设国家生态示范区;
►2017年,三市安排绿化建设任务185.96万亩。截至5月2日,三市共完成57.74万亩。
►今年一季度,呼包鄂地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达到70天,达标天数比例为78.1%,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
►2016年至今,呼包鄂地区的14个地市级水源地中,水质达标率为100%;
►将组织呼包鄂三市政府召开水源地保护区规范管理协调会,研究解决跨界水源保护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流域饮用水安全;
►2017年底前,呼和浩特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包头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不得低于60%;
►严把呼包鄂地区流域内特别是黄河干流两岸2公里范围内新建项目环评审批关,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强化源头风险控制;
►强化区域内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加快实施重点行业污染治理设施提标改造,进一步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
►继续开展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会商,提高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能力,防止发生重污染天气;
►加大燃煤、机动车、高架源、城市低空面源污染治理力度,严禁秸秆、垃圾露天焚烧,持续改善区域空气质量;
►建立区域联合执法机制,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执法、交叉执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强化工业园区环境管理,把好项目准入关口,从源头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将大力实施阴山南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重点围绕“一山”--大青山、“一河”--黄河、“一川”--河套—土默特平原、“两湖”--乌梁素海和哈素海,对呼包鄂及巴彦淖尔地区山水林田湖进行综合修复和治理。
►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重点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呼包鄂三地大数据产业、云计算应用服务、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设立首期规模200亿元的内蒙古自治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引导(PPP)基金,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呼包鄂三地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带动投资2000亿元以上。
►国务院正式批复内蒙古亚行区域合作项目贷款28.9亿元,计划利用此项资金重点支持呼包鄂边境口岸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贸易与投资等;
►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向呼包鄂三市倾斜,全面推开区域内关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作业,保障区域对外开放高效便捷;
►积极争取中央政策资金支持,指导呼包鄂三市继续谋划实施呼包银铁路、区域公路交通网络体系、呼和浩特新机场等重点PPP项目。
►加大对呼包鄂协同发展、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建设的人才支持力度;
►明确科研支持、住房补贴、岗位待遇等优惠政策;
►对引进人才的职称评审、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提出了倾斜措施;
►对刚性引进的高端人才,可最高享受1.5亿元的科研支持、200万年薪和相应住房补贴等待遇。
►审批制度方面,在呼包鄂率先成立政务服务综合体,逐步实现三市之间审批互认。
►呼包鄂地区数据中心服务器总装机能力达到80多万台,占内蒙古全区的90%,阿里巴巴、百度、搜狐、腾讯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
►初步形成了呼和浩特乳业大数据、草业大数据、薯业大数据、电力大数据、航天云网、“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包头网络协同制造云平台、稀土大数据、蒙商大数据,鄂尔多斯羊绒大数据、煤炭交易大数据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大数据应用。
►建设统一办税平台,实现资质互认、征管、信息共享、执法协同;
►推动实现信用级别互认通用、积极推广自助办税、建设全功能一体化联合网上办税服务厅、加强非正常户管理、完善纳税人异地经营税收管理,建立涉税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稽查协作、共同做好区域税收分析等工作。
►推动建立金融大数据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建设金融大数据平台和标准化金融大数据基地;
►加快组建区域融资担保联盟,推动区域融资担保行业持续健康规范发展。
►包头市借助已建立的内蒙古网络协同制造云平台,探索建立“网络协同制造联盟”。今年要实现600台数控机床联网,并加快推动设备三市共用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