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计算机六十年
中国计算机历史研究,科学家与社会进步,人与信息系统,智慧城市与谋略,创新和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特区报  ·  明起,正式恢复! ·  13 小时前  
新京报评论  ·  3人调研10人陪,“层层陪同” ... ·  2 天前  
求是网  ·  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看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  2 天前  
CHINADAILY  ·  World丨African leaders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计算机六十年

1961年:全国千万职工精简返乡的回忆

计算机六十年  · 公众号  ·  · 2024-12-20 19:05

正文

上世纪 60年代精简职工是指1957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在1961年1月1日至1965年6月9日期间,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精简下放返回农村安家落户的职工。全国的机关、各级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都依照规定,动员合符条件的职工、复转军人返乡劳动。时间过去63年,往事已经随风消逝,许多人已经离开人世,健在的人也年逾八十岁。

1961 年至 1963 年,国家实行了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的措施。 全国共精简了 1887 万人,城镇人口减少 2600 万人,吃商品粮人口减少 2800 万人,精简工作对经济好转开始起作用。

上海市委、市政府对于精简下来的职工优先以动员回乡的方式进行安置。市委人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 1961 8 月颁布的《关于精减职工、减少城镇人口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中, 1961 年全年计划精简 24.97 万人,其中动员到市郊和外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 11.99 万人,占减人总数的 48% ,可见在政府的规划中,动员回农村是减人的主要出路。据统计,从 1961 1962 年,上海全市动员回乡的职工共有 19 万人,其中去外地农村约 11 万人,本市郊区农村约 8 万人。

北京市的政府机构、大学、研究院所、工厂也坚决执行了精简方针。这些职工的人生就发生了重大转变,他们为了国家经济好转,也是做出来自己的贡献。

注:工人变化,蓝色为增加,红色为减少。

1961 335 教研室师生欢送复转军人回乡,在颐和园谐趣园留影,站立者后排(左起),张兴华,周功珠, 许卓群 ,张云鹏,王选,吴全富,刘春贵,吴大奇,葛人飞。

邮电部邮电研究院第三研究室是从事电报和电信终端设备研究的,全室共有七八十人。后来作者所在的长途电话专业组39人也划入三室。1961年7月26日欢送会合影,照片上胸前带花的返乡同事有12人。
北京电子管(774)厂,1958年招收七批徒工6318人。到年末职工已达13078人。成为北京三大万人工厂之一。1961年,截止11月份,共精简人员2018人,其中支援农业1376人,参军253人,调往其他行业389人。

北京有线电(738)厂。1960年底,职工总数由6600人,精简后有5903人,精简697人。

国营汾西机器(743)厂,1959年底职工11000人,1961年精简2049人,其中返乡1820人。

到1962年,全国工业企业职工人数比1959年减少38%。

(以下照片来自网络)

1961年,山西太原下放干部留影
1961年,湖北武昌新华书店下放干部留影。

全国的机关、企业、科研、院校精简人员,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他们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付出了牺牲,做出了贡献。前几年,一位在电子十五所工作,1961年返乡的老同志,还让孩子陪同回到北京,并执意要到研究所看一看原来工作过的地方。

半个世纪之后,国家给予这些返乡职工补助,如上海市:

1957 年以前参加工作, 1961 年至 1962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