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手做”开始,小白父母如何在家进行科学教育?
对比:中国和欧美的小学科学课
记得上个月看《流浪地球》时,我正沉浸在地球2500年的漫长流浪中,感慨宇宙的苍凉与孤独。
6岁的儿子却有一肚子的疑问,一直在旁边叽叽喳喳:
“妈妈,为什么地球给冻住了?”“推进器是烧的什么?”
“为什么酒瓶会爆炸,难道煤气泄露了?”
文科妈妈带低年级小孩看科幻电影,真是给自己挖坑啊……本来自己就似懂非懂,还得举着百度现学,揉碎了掰开来讲了半天,娃终于满意了,我嗓子也累哑了,心底涌出一丝怨念:学校的科学教育课不讲这些吗?
当然,小学一年级已经开始上科学课,但课本内容和幼儿园时期相差无几,对孩子来说,毫无吸引力。
▲
一年级科学课本中的一课:观察植物生长,幼儿园每年都做。
小区的家长们也说,孩子上小学之后最不喜欢的科目竟然是——科学课。
为什么呢?因为学校的科学课教材内容太简单:光有七种颜色、蜜蜂在做什么……这些在幼儿园时就知道了,又得学一遍;老师上课也是照本宣科,稍微有点意思就是看视频。
▲小学科学实验《七色光》的视频截图,这竟是五年级才学的内容!
现在的孩子大多从四五岁时开始看科普书,积累几年,到了小学,科学的知识储备都快超过成年人了,小学里的科学课却如此滞后,非但不能发展孩子对科学的兴趣,还抑制了孩子对科学的热情。
再来看看欧美国家的小学科学课是怎么上的。
英国小学1989年开始把科学列为与语文、数学并重的3门国家核心课程之一
。
小学科学课本身至少涵盖了物理、生物和化学三门内容。
例如,学习动物主题,会涉及各种动物、食物链、动物科学家等一系列话题。作业是每个孩子选择一个话题,根据老师提供的框架,上网搜索相关知识,组织材料,然后给大家做报告。
有的孩子选濒临灭绝危机的动物(可能涉及基因、环境、食物链等内容),有的孩子选的是猛兽(可能涉及动物的骨骼、消化系统、族群等内容)。因为作业是孩子最感兴趣的话题,而且是自己选的,所以根本不用父母催或陪写作业。(中国家长表示很羡慕!)
法国从1994年开始从5岁儿童开始“动手做”科学教育项目,美国1999年制定了从幼儿园到高中普及科学教育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在课程设置上也非常突出实用性知识和技能教学,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强。
童书妈妈最推崇的芬兰就不用说了,芬兰从幼儿园开始,就以现象式教学的跨学科教育,将
科学教育和语言、历史、艺术、体育等各个学科融合在一起,所以,科学教育简直无处不在
!
例如,在“读懂义乌”营中,第三天的主题课程是参观吸管厂,这一天被芬兰老师设计得丰富多彩。不仅涉及塑料的生产与回收、各种吸管原理、地质土壤、废水利用……甚至还有建筑和艺术!
下午,芬兰老师启发孩子们用吸管为材料,搭建梦想建筑。孩子们热烈地比划着讨论(他们会的建筑英语词汇都很少),为一个吸管建筑模型忙活一下午,每个娃都兴奋得不得了,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项目时,也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相介绍。
▲一天的主题课涉及多个学科,却没有一个枯燥。
孩子们展现的精妙想法和建筑常识让中国老师开了眼:一个吸管厂竟然能设计这么多课程,而且效果还这么好!
羡慕归羡慕,作为中国小学生家长,我们能通过什么方式,帮孩子找回对科学的热情和兴趣呢?
真相:STEM
≠
编程+机器人!
提到科学教育,一定不能不提STEM。
这几年特别流行STEM教育,许多学校开始引入STEM理念,社会上的各种培训机构大肆宣传各种STEM课程。
STEM教育最早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出,针对的人群最初是大学本科生,后来逐渐拓展到中学、小学,又在实践中加入了艺术(Art)内容,形成了STEAM教育的概念。
▲
STEM 只是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英文首字母的缩略语。
近几年,重视知识和技能越来越成为各国的国家人才战略。这其中,又以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人才的竞争最为关键。
美国、英国、德国、芬兰、以色列、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都从国家战略高度制定了STEM教育的政策与措施。我国也在2016年将STEM和创客教育写入教育部信息化文件。同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提出我国要培养在未来社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
那么,STEM课应该怎么学?
很多家长一听STEM,就觉得很高大上,许多乐高积木、机器人、编程等兴趣培训机构,也会拿STEAM作为营销语,好像STEM=编程+机器人,想学STEM,必学编程……
其实编程只是STEM的某种表现形式,STEM真正的目的是:
让孩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其实,在STEM理念的发源地欧美社会,反而是用非常朴素的工具和形式,让孩子“learning by doing” ,在做中学。STEM并不高深,而是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有心,在家就能学,也没有年龄限制,从学龄前直到大学阶段。
▲
英国幼儿园的一个斜坡就让孩子们兴奋不已。
认清了这一本质,家长可以冷静地判断一下:市场上那些STEM培训班一味追求炫酷的科技外衣,机器人、3D打印、VR技术、编程设计等,五花八门……孩子从中可以学到什么?上这类课程、购买这些炫酷的科技工具,是学习STEAM的唯一方式吗?
其实不需要高昂的费用,不需要炫酷的科技,不需要复杂的材料,孩子们在“玩”中,在“问题驱动”下,在“动手探索”中,就能成为主动探索、脑手合一、善于解决问题的小能人、小专家,而这实际就是STEAM教育了。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套“STEAM动手探索系列”,是接力出版社引进的英国小学生用的STEM教育图书,有了而这套书,每个家庭在家就能进行原汁原味的STEM教育。
27个学科分类、136个主题
“STEAM动手探索系列”这套书按照STEM(S 科学、T 技术、E 工程、M 数学)来划分,每本书对应一个学科,一共4本,涉及27个学科分类。
其中,科学分册覆盖7个,技术分册覆盖7个,工程分册覆盖5个,数学分册覆盖8个,在每本书的目录的顶端都会罗列出来。
▲
顶端标明本册所涉及的7大主题。
每册有34个具体主题,4册一共136个主题。每个主题都对应一个或多个学科分类。目录里也列出了每个主题对应的具体分类。
▲
看对应的图标就可以找到相关内容了,孩子也可以根据兴趣找自己喜欢的实验。
科学分册、数学分册不仅覆盖小学课标内容,还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和提高,帮读者了解更多的科学、数学知识和新的科学进展,开阔视野。
每册专门有一页讲解学科及其子学科的定义和概述,并且用关系网图来标识,看起来就一目了然。
比如,工程分册涉及5个学科分类,且又细分成具体的19个学科科目,书里也将其全部罗列了出来,看图就能知道它们之间的从属关系。
▲
工程分册的19个科目。
每个对开一个主题,主题下设置简洁的导语,导语后是基本原理的阐释(“
深入思考
”),接下来是一到两个简单、有趣的实验或数学活动(“
在家做实验
”),紧接着是对实验结果的解析(“
为什么会这样
”)。此外,各个主题还穿插
科学家小传
、“
谜题地带
” 等拓展环节。
▲
由知识点,到实验,再原理,以及补充知识,由兴趣入手,学习怎能不快乐?
紧贴小学、初中科学课标
市场上的STEM图书,要么是以呈现原理为主,没有实验等实践内容,像套小手册;要么内容过少,涵盖面太窄。像这套书这样面向小读者的、体系完整的STEM读物,无论是原创的还是引进的,市场上非常少。
尤其是STEM工程和技术没有对应的学校课程,如何细化的问题上,国内的学校、机构和教育专家众说纷纭。“STEAM动手探索系列”工程分册、技术分册填补了这个空白,初次展现STEM技术课、工程课原貌,让孩子爱上发明和设计。
从难易程度、学科、主题上来看,这套书跟国内的小学科学课程都是相通的。与中国小学科学课契合度高,并为小学高年级及初中课程打好基础。
以
科学分册
为例,
这一册共34个主题,其中符合中国小学科学课标的主题24个
(如电、磁力、声、光、热、植物、动物、进化、人体等),
符合中学课标的主题有10个
(如原子、元素、分子、化学反应、基因、生物医学等)。
▲以科学分册为例,图中
绿框,为小学科学课标要求,红框为初中课标。
“地表最强”的
作者和专家团队
先说作者。两位英国作者都是资深科普作家,他们以英美两国的STEM教育框架为蓝本,结合英国的STEM教学经验,为英国小学生创作了这套STEM探索读物。
柯林·斯图尔特是
科学分册和数学分册的作者,他是一位科学演说家和深科普书作家,也是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研究员,向超过 25万听众讲授过天文知识。
▲
柯林·斯图尔特
工程分册和技术分册的作者是尼克·阿诺德,他是英国著名科普作家,也是获大奖的《可怕的科学》(已引进中国)系列图书的作者之一,撰写了很多本儿童科普读物。
▲
尼克·阿诺德
再说顾问。乔吉特·雅克曼是 STEAM 综合框架的开发者和创始人,也是STEAM 教育机构的首席执行官,拥有STEAM 综合教育、技术、设计专业多个学位。
英文原版作者和顾问已经很牛了,但中文版团队也毫不逊色!
译者郭园园,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IHNS CAS)副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理学博士,就职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每日从事数学史研究、数学教育、数学科普工作,在本套书的翻译中精益求精,查阅了最新的科学数据和研究。
为了给中国小学生提供最新最全最好用的STEM指南,接力社还邀请了“中国最强”的科学顾问团队,经过层层审核,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才出版,比预计晚了半年,可以说,中文版绝对经得起家长和孩子们的火眼金睛的考验!
▲中文版顾问团队大咖云集。
SCIENCE科学
《制作彩虹、陨星坑和弹珠婴儿》
你知道如何提取香蕉的DNA吗?
地球和一小块磁铁相比,谁的磁力更大?
星星为什么会一闪一闪地“眨眼睛”?
科学的概念包罗万象,从光合作用到火山爆发,从彩虹的形成到克隆技术,科学不只是简单的科研实验,
还包括创造、思维乃至于把创造性思维逐一变成现实:
来,让我们做一道彩虹吧;来,让我们制造一个弹珠婴儿吧……本书包含36个好玩有趣的实验,从中你可以体验科学的丰富多彩,开启自己的科学创意和想象。
▲
一颗紫甘蓝就可以做出自己的酸碱指示剂,用食用碱、醋和纯净水,来试一试吧!
▲
自制酸碱指示剂。
▲关于物质的三种形态:固体液体气体,没有什么比一个小实验更直接的了。
▲5岁小朋友很喜欢这个用到冰块的小实验。
TECHNOLIGY技术
《设计机械臂、柠檬电池和太阳能烤箱》
塑料是怎么制成的?
飞机能够飞起来是因为受到了空气浮力吗?
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怎样进出太空站?
访问的网页怎样才能到达你的电脑和手机屏幕?
技术是发明家们创造和设计的设备和工艺流程。美味的酸奶、无土栽培蔬菜、好用的工具和机械、奇妙的网络通信和机器人……
技术就像是发明家的“手”:
它是设计,也是设备,它是实现创意的手段,也是将发明变为产品的工艺流程。有了它,我们才有美味的无土栽培蔬菜和酸奶,才有便捷快速的网络通信,才有功能强大的机器人……
《技术分册》包含39个好玩有趣的实验,从中你可以体验技术的非凡作用,让自己变成一名解决问题的小能手。
▲除了柠檬,土豆、胡萝卜、苹果都可以“发电”哦!
ENGINEERING工程
《揭秘蒸汽机、呼吸机和磁悬浮》
建筑中使用穹顶为何能支撑更多重量?
驾驶员踩下油门后,发动机中发生了什么?
从核裂变到电力,核电站怎样使用核能发电?
工程师的任务是设计制造出更加优异的产品和系统。
美轮美奂的大厦、精巧实用的机械、强大的蒸汽机和内燃机……一个个都如同奇妙的魔术。《工程分册》包含49个好玩有趣的实验,孩子可以从中了解材料、结构、能源等各种工程知识,发现工程“魔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