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CEO责任型领导形成过程与演进路径:基于烙印理论的质性研究
导读
摘要:
责任型领导作为符合中国文化道德期望的领导类型,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多名企业CEO的一手访谈及传记剖析,探讨了中国式的责任型领导的形塑及演进过程。研究发现:(1)中国环境下的责任型领导形成过程是领导者道德自我不断升华与发展过程。(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以义取利等文化内涵深刻影响着本土责任型领导烙印源及烙印过程。(3)中国崇德谦逊的伦理取向影响本土责任型领导演进机制,不同敏感期的烙印存在显现、强化和覆盖三种典型路径。本文深入探索了责任型领导形成机制,提炼“初心不变,认知迭代,行为显现”演进过程模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型领导演进理论,并为中国情境下责任型领导的培育和塑造提供现实启示。
关键词:
责任型领导;形成机制;敏感期经历;质性研究;
引用格式:
黄祎,张勉,钱小军.CEO责任型领导形成过程与演进路径:基于烙印理论的质性研究[J/OL].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4(08):109-123[2024-07-16].DOI:10.19559/j.cnki.12-1387.2024.08.007.
二、
差错责任追究制度下的股价同步性变动:警惕非预期的制度效应
作者
:刘文军 何茜
导读
摘要:
差错责任追究制度在公司内部治理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其可能产生的非预期效应却常被忽视。基于股价同步性独特视角,利用2007—2022年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深入探讨了这一问题,并通过构建双重差分(DID)模型,精确分析了差错责任追究制度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该制度后,公司的股价同步性显著提升,尤其是在那些应计盈余管理减少但真实盈余管理增加,以及年报可读性降低的公司中,这一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较少、分析师跟踪较少的公司,受该制度的影响更为明显。此外,股价同步性的提高导致了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增加和投资者信心的降低。研究揭示了差错责任追究制度可能引发管理层盈余管理和信息披露的策略性行为,从而降低股票定价效率。代理冲突和外部监督的缺失是诱导这些非预期效应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不仅深化了对公司内部治理机制非预期效应的理解,而且为监管机构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以警惕并应对可能的非预期后果。
关键词:
差错责任追究制度;股价同步性;盈余管理;年报可读性;
引用格式:
刘文军,何茜.差错责任追究制度下的股价同步性变动:警惕非预期的制度效应[J/OL].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4(08):92-108[2024-07-16].DOI:10.19559/j.cnki.12-1387.2024.08.006.
三、
政府数字采购政策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能力的影响:机制解析与异质效应探讨
摘要:
在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政府对数字产品或服务的采购政策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特色制度安排,是否会对企业供应链上的资金分配决策产生影响呢?本文基于2015—2021年政府采购合同信息与上市公司数据,创新性地构建了政府数字采购指标,探讨了政府数字采购对企业商业信用获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数字采购能显著提高企业商业信用获取能力,且主要通过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提高企业声誉来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政府数字采购对企业商业信用获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环境不确定性较高企业、供应商聚集度较高企业、信贷规模较小企业、战略新兴产业以及中心城市的企业中。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视域下的分析发现,中心城市的本地政府数字采购显著促进了当地企业商业信用获取,而异地采购则主要对外围城市企业具有积极效应。此外,相较于中央采购,地方数字采购的供应链资金溢出效应更显著,且主要表现在中心城市。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动态化数字采购制度安排、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高质量发展和数据要素市场一体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政府数字采购;商业信用获取;供应链合作;全国统一大市场;
引用格式:
谭伟杰,申明浩,李雨洁.政府数字采购政策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能力的影响:机制解析与异质效应探讨[J/OL].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4(08):56-75[2024-07-16].
四、
金融周期变动与企业资金配置效率——基于现金持有视角的经验证据
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反映了其进行资金配置的能力,探讨金融周期变动与企业现金持有间的关系,对于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均具重要意义。文章以2003—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金融周期变动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现金持有呈现逆金融周期变化,即在金融周期上行期,企业偏向减少现金持有,并会降低现金调整速度。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周期变动主要通过融资成本、投资替代双重渠道影响企业现金持有;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规模较小、成长性较高和高管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现金持有逆周期变化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在金融周期下行期更易于增持货币资金与筹资活动现金,在增强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同时,降低企业现金持有价值。文章丰富和拓展了金融周期与企业现金持有方面的研究文献,不仅有助于学术界和实务部门更加深入理解金融周期变动的微观经济效应,也为推动企业前瞻性地制定和实施现金管理策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金融周期;融资成本;投资替代;现金持有;
引用格式:
赵艳平,梁正一,马新啸.金融周期变动与企业资金配置效率——基于现金持有视角的经验证据[J/OL].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4(08):36-55[2024-07-16].
五、
洞察与共创:企业家个人特征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作用研究
作者:
王寅 张廷龙
导读
摘要: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数字化转型压力。本研究基于企业家个人特征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探讨了企业家的机会警觉性如何通过价值共创行为影响中小企业的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并考察了心理韧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对长三角地区370家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企业家的机会警觉性显著促进了企业的信息搜索与整合、资源配置优化以及市场变化适应能力,从而推动了商业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此外,价值共创在机会警觉性与数字化转型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而心理韧性则正向调节了机会警觉性与价值共创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其对数字化转型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不仅为中小企业在数字化时代的战略选择和资源配置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强调了培养企业家的机会警觉性和心理韧性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性,为推动中小企业在复杂动态环境中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机会警觉性;价值共创;心理韧性;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
引用格式:
王寅,张廷龙.洞察与共创:企业家个人特征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作用研究[J/OL].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4(08):76-91[2024-07-16].DOI:10.19559/j.cnki.12-1387.2024.08.005.
六、
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影响研究
作者:成征宇徐承红
导读
摘要:
数字经济颠覆了传统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成为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动力。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城市和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从数字赋能意向和赋能行动两个维度探讨了数字经济对两业融合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水平显著提升,呈现“四周高于中心、沿海高于内陆”的空间特征;数字经济显著推动了两业融合发展,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数字赋能意向和赋能行动对两业融合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和城市存在异质性;从机制检验来看,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和政府治理能效两条路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两业融合在不同分位数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这一结论丰富了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领域的研究,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融合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