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周知道
尽一切可能去发现我们的用户想知道的信息,让知道成为一种享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日豆瓣  ·  为什么建议女孩子尝试平角内裤!? ·  4 天前  
每日经济新闻  ·  10年前从正处级退休待遇降成科员级,还被开除 ... ·  3 天前  
每日经济新闻  ·  民营经济第一城:深圳还是杭州? ·  3 天前  
每日经济新闻  ·  智能云增速26%,百度如何用AI重塑云计算格局?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周知道

《大明风华》崩了,绝不仅仅是因为汤唯!

南周知道  · 公众号  · 生活  · 2020-01-03 10:29

正文


为了不在茫茫人海中失联,请把我们设为“星标 ”哦。

点击上方蓝字“南周知道” →进入新页面,点击右上角“...” → 点击第一栏 设为星标


一直以来,影视圈里都有个不成文的鄙视链: 电影>电视。


电影感等于高级感,让电影咖出演电视剧,无异于自降咖位、“神仙下凡”。

这对剧圈来说本应是一桩好事,既可以注入演技保障,又可以扭转流量至上的不正之风。

但偏偏,背负了极高期望的他们,又总在“下凡”途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造型劝退、剧情狗血、演技水土不服……

比如,最近正在热播的《大明风华》,便囊括了各种话题于一身——


大明风华


《大明风华》是文艺女神汤唯出道12年以来主演的首部古装剧。

打从立项之初,就备受瞩目。

为了衬托好汤唯这朵红花,剧方请到了包括朱亚文、王学圻、梁冠华、俞灏明在内的众多实力派男星与其搭戏。


而且早在开播之前,《大明风华》就明晃晃的摆出了正剧的架势,夸口说自己将“重新定义新时代历史正剧”。 看起来实力雄厚,不容小觑。


然而, 开播之后,这部剧却彻底走向幻灭,换来了观众的集体群嘲。

从造型、演技、台词、剧情到服装、剪辑,几乎无一幸免。

经张叔平操刀之后,汤唯不但拥有了《如懿传》中周迅的同款瓦片刘海,更将面部瑕疵暴露在镜头下,显得蜜汁脸大。


即便收视上力拔头筹,拿下了收视第一,仍难挽口碑上的失落。

豆瓣评分仅 6.6分 ,远低于同样由电影咖主演的《宸汐缘》《天盛长歌》《如懿传》。


很多冲着“历史正剧”去看的观众,到头来只看到了一出 挂羊头卖狗肉的大女主戏码。

《大明风华》的故事,主要根据莲静竹衣的小说《六朝纪事》改编而来。可该剧却在改编过程中,既没有尊重历史,又没有尊重原著。只在套用原著姓名的基础上, 径自 魔改


明朝建文四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侄子朱允炆手中夺取了政权。

女主全家惨遭灭门,只有女主和妹妹幸免于难。女主被将军孙愚救下,改名孙若微 (汤唯 饰) 。妹妹被太子所救,阴差阳错进宫成了宫女,改名胡善祥 (邓家佳 饰)

历史上,胡善祥和孙若微都当过皇后,两人不但毫无瓜葛,而且更不可能是亲姐妹或宫女出身。


十年之后,孙若微入京行刺朱棣,因这次行动与皇孙朱瞻基 (朱亚文 饰) 结下了不解之缘。


随着和朱亚文对手戏的逐渐增多,汤唯演技上的短板也开始不断显露。

朱亚文逼她喝毒酒时,她脖颈瑟缩,俨然一副铁憨憨的模样,在大难不死的关头脱口而出了这样一句话: “我赌你不会让我死。


这…… 直没法让人往下接。

可朱亚文却还是霸道总裁附体,说出了邪魅狂狷的经典台词: “你这样的女人,我头一次见!


真是天雷滚滚没眼看!

诸如此类的表演,剧中还有很多。

看见自己兄弟被抓后,汤唯痛哭流涕, 台词咬音不准 ,让人不由联想起欧阳娜娜的“蚂蚁竞走了十年”。


惹得网友吐槽: “台词是烫嘴吗?


被朱亚文骗入诏狱天牢后,汤唯表现恐惧的模样,也同样让人非常捉急,不太像即将面临死亡的叛贼,反而像个智商掉线的疯子。与黄圣依的疯魔状态如出一辙。


随便截个图,都是一副傻大姐既视感。


此外,编剧对孙若微这一角色的人设处理,整体看上去也非常迷。明明是和朱棣有着不共戴天、血海深仇的人,但谁能想到,孙若微后面竟然会置性命于不顾,去替朱棣挡箭。


挡箭也就算了,可动作上一定要弄得这么浮夸吗? 转身一趴,难道不会把箭插得更深吗?


为了表现朱棣谋划夺权所经历的忍辱负重,编剧还特意安排他“去猪圈吃了几年猪屎”……

总之,这些奇葩的设定和台词,尬出天际的表演和台词使得《大明风华》流露着一种 用力过猛 的感觉。一不小心,就雷瞎观众的双眼。


与汤唯相比,男主 朱亚文 ,境遇也并没有好到哪儿去。向来以硬汉形象示人、人称“行走的荷尔蒙”的他,被批 厂里长气,不像皇孙反而像东厂公公

搞得他本人亲自下场澄清,反问观众:“我娘吗?”


娘不娘暂且不好说,可他的油腻感,看起来却真真切切让人难以直视。

咬唇、贴脸、抚鼻,每一个小动作,都充满了无法言说的油腻质感。


在微表情处理方面,正在向“油王”杨烁靠拢!


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正剧,但《大明风华》在细节处理方面,却是 错漏百出

朱棣质问太子是否有谋反之心时,说了这样一句台词:“你是要回顺天,培植自己的力量,起兵勤王,把朕逼走?”

“起兵勤王”一词的语境,只适用于谋反一方。倘若站在皇帝角度,则应该说“谋反”。


此外,明代还没出现的“帽正”,剧中官员却个个都戴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