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易新闻
网易新闻官方账号,汇聚有态度的原创内容。
51好读  ›  专栏  ›  网易新闻

为什么闫妮总像“喝了假酒”?

网易新闻  · 公众号  ·  · 2024-11-21 12:28

正文


“放下个人素质,拒绝精神内耗;有事直接发疯,享受缺德人生。”


闫妮在电视剧《小巷人家》路演现场喊出的这一段话,又惊呆了所有人——


“不愧是内娱著名微醺姐, 我不允许任何人错过闫妮老师的精神状态!


图源:澎湃新闻


众所周知,提起内娱精神状态超前的演员,闫妮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前有路演现场跳 《苹果香》看懵关晓彤 ,后有《你好星期六》已读不回逼疯“邪恶栀子花”何炅。

宣传路演现场视频


往前回溯几十年,姐的名场面都是战绩可查,信手拈来。

2009年某次颁奖礼,介绍颁奖搭档,老熟人海清夸她“比我漂亮一点点的闫妮姐”。

闫妮云淡风轻,一张口就逗笑全场: “站在我身边的是,比我难看一点点的美妇海清。”

是的,一个沉鱼落雁的绝世美人儿

张家辉为自己普通话不标准而苦恼的那几年,闫妮“也没放过他”。

在某次同台活动中直接贴脸开大: “大噶吼,我是渣渣辉。”


凭借“超绝松弛感”,闫妮愣是在满满求生欲的娱乐圈,随心所欲地闯出一条大道。

多年前的一次访谈节目中,好友黄渤在试图形容闫妮的精神状态时,想到词穷:

“缺心眼吧,也不能这么说,不是因为这个词汇不好,而是这个词概括不了她。”


从误吃千年人参的佟掌柜,到“上台发疯”的女明星,闫妮俨然成为年轻一代的 精神领袖。

而一路看过来的网友,则在评论区一语道破天机:

“别意外,我们陕西人就这样,人均闫妮型人格,单纯善良,不做作。”


“一口陕西方言,一笑关中风情” ,闫妮是地地道道的陕西人,路人皆知。

陕西人独有的松弛感,在闫·内娱著名半永久微醺·卡皮巴拉老陕分拉·天生抽象鼻祖·大智若愚的若·妮身上,也可谓尽数体现。

视频平台上闫妮的联想词,只有微醺和更醺


面对赞美,她总是谦虚。

上颁奖礼,主持人形容闫妮人靓戏好,声甜腰软,拿得起放得下。

闫妮的获奖感言是: “你们刚刚说的那些美德,有几个都不在我身上。”


面对考验,她举重若轻。

最广为人知的名场面,是上刘畊宏直播间跳操那一次。

同在直播间跟练的黄渤跳得嘴唇都发白了, 姐却不仅自创动作,还愣跳出了一种 “众人皆醒我独醉” 的感觉。


第二天, “闫妮跳操演我” 的微博话题就一举冲上了热搜。

直接引发网友辣评:“闫妮不演戏的时候太亲切了,这跟我妈去当明星了有什么区别哈哈。”


在大大小小的访谈节目里,闫妮自由感拉满, 看似松弛,实际也是真的松弛。

面对“大智若愚”的褒奖,她说 “很多人都说我是大智若愚,我的智慧在哪里,我也不知道。”

嗯,人生怎么不是一个好像呢


有网友总结闫妮的精神状态: “她好快乐啊,看似糊涂,好像又什么都看透了。”

而在一片感叹中,只有陕西人微微一笑: 闫妮的微醺感,和她是陕西人这件事脱不开关系。

最爱油泼面的闫妮


不是胡说,一切有科学理论支撑—— 众所周知,老陕人的饮食系统离不开两个大字: 碳水。


一天三顿碳水炫完,往往会直接导致血糖上升,血流无法有效供给营养给大脑,进而思考变慢,吃完就“ 昏迷 ”。


不仅如此,血糖上升让胰岛素也随之升高,促进色氨酸进入大脑转化为血清素,产生一种困倦又幸福的表情。

整个人的状态,表面看似清醒,但魂已不在服务区, 俗称“喝了假酒”。

此时再看“老陕”们,尤其是每顿饭后眼神迷离,进入2G“晕碳(发瓷)”模式的样子,契合度100%。

米饭只能陪老陕走一段路,馍面饼才是老陕唯一的归宿。

更别说接下来,还要迎来老陕人最重要的饭后仪式: 盘腿上炕打个盹。

“双脚离地了,智商就关闭了,整个人都进入到自动驾驶模式了。”

“一直微醺,从未醒过” ,人均爱碳水的老陕人,把这种超前精神状态融进了骨子里,化为日常。

看见面条子根本停不下来

当然,说陕西人人均松弛感爆表的“闫妮型人格”,还有足够的真实案例支撑。

放眼内娱陕西籍艺人,多少带 五分松弛三分微醺还有两分莫名其妙的搞笑。

95后说唱歌手马伯骞,参加综艺被粉丝发现陕西籍,遂赐名外号“肉夹馍”。

“救命,每次想到颜值歌手的外号叫肉夹馍,都害我笑一下。”

马伯骞本人不仅欣然接受,还水灵灵创作一首《肉夹馍来了》在几位评委面前唱得一脸带劲。

图源《明日之子》


恋爱真人秀节目《半熟恋人》里也有一段,观察员提问 “婚姻是爱情的什么?”

作为陕西人的景甜思忖片刻: “婚姻是爱情的羊肉泡馍。”

这个答案,让屏幕内外的观众心头一震,但景甜娓娓道来, 因为只有时间够久,爱情的味道和香气才能醇厚。

“这就是我们陕西女的爱情观,爱你等于爱碳水,这还不浪漫?!”

陕西人爱碳水,更擅长用碳水解释一切。/图源《半熟恋人》


同是陕西人的演员白宇,别人采访谈角色感想,聊剧情走向。

他采访被问自己饰演的角色形象,他的答案 “油泼公仔面” ,意思是陕西和香港的风味大杂烩。

乍一听无厘头,但细品之后全是咱陕西人的生活智慧。

毕竟翻开他的微博,不定期更新的日常里,biangbiang面、岐山臊子面、油泼面、户县软面、回锅肉拌面都陆续上榜。

目前这位“西北面王”已在微博更新了至少5年的吃面日常,可说是 “老陕人精神精髓的具像化。”


看过陕西人们的日常才懂,难怪他们对闫妮“稳定发疯”的精神状态见怪不怪。

晕碳,怎么不是一种陕西人专属的松弛感?

事实上提起陕西,耳熟能详的大明星之外, 陕西人,在网上的存在感似乎并不强。

即便是全国文旅内卷的高峰期,其他人安利自己家乡时, 感觉全网陕西人似乎也不到10个。

但直到真正和陕西人接触之后,你才会发现一个事实—— 人类对陕西的开发不足1%。

图源:微博话题

陕西人会吃碳水,也爱吃碳水,崇尚碳水的他们善于制作各色碳水美食,并将其贯彻到每一餐。

早上擀杖一响,冒着热气的烤馍里夹进腊汁肉碎,老陕人早起的第一口碳水就算落肚了。


晚上,一碗色泽油亮、配菜丰富的岐山臊子面热腾腾上桌,收尾一天的辛劳。

至于中午吃什么?凉皮、泡馍、油泼面,或者擀面皮夹馍、土豆丝夹馍搭稀饭等 碳水叠加碳水 的组合是老陕最爱。

可以说,在晕碳这词出现前,老陕从不觉得土豆丝 馍搭稀饭,再配一份凉拌胡萝卜丝有任何问题。


第一次踏入的外地人,会在饭后发出灵魂疑问: 所以这块土地上到底有没有人是清醒的?

毕竟每天两眼一睁,必做两件事——炫碳和晕碳,直到 “整个人不由自主发出树懒一般的微笑。”

“人这辈子投胎做老陕就完蛋了,不是在晕碳,就是在晕碳的路上。”

BGM此时应该响起: 遇见谁,会有怎样滴对白,额等滴人,他在多远滴将来,额听见风,来自地铁和人海……


好在面对大家的调侃,陕西人主打一个松弛到底,十分想得开。

外地人到陕西,三天炫完十二顿碳水后暗叫不好:减脂的人有难了。

而老陕人只会说: 你不懂,科学都研究了,碳水是咱中国人自己的安眠药。


对生活和美食有原则的老陕,对摄入碳水这件事,也有自己的坚持。

吃面要现揉的、手切最佳,机切面一律视为异端; 在饭桌上始终贯彻: 咥面不咥蒜,味道少一半。

陕西街头的饭馆里,最激发人食欲的画面,是在新鲜的面皮泼上热油,也是整头新蒜放在篓子里,且无限供应。

陕西人和蒜的爱情

看到这里 ,你已经掌握一些惹怒老陕人的方法:

老陕的“嘻嘻”,从剥好的蒜和一碗油泼面开始;老陕的“不嘻嘻”,从端来一碗方便面开始。

此外还有一条至关重要,那就是陕西人在吃饭顺序这事上的不退让。

走哪都是八个凉菜先上桌,热菜做好了也得排队, 天越冷,凉菜越攒劲。

天上下冰雹,老陕待客也要先上八个凉菜。/图源:小红书


有人说,陕西人的饮食因碳水太多而在“接地气”这点上一骑绝尘, 但其实要洋气也不是没有。

网上流行的干巴烂吃,老陕随手拿出的 粉蒸肉夹馍 早已经走在了流行前面。

图源:小红书


年轻人喜欢的松弛感brunch,老陕搬到了室外,老城墙跟下原地一蹲,热乎乎的 汤面碗 端在手里,简直“嘹咋咧”。


“我们老陕是这样的”

从精神状态到生活方式,不难看出,老陕有多为自己家乡的美食自豪。


每个陕西人,都有一个让全世界尝尝陕西物产有多美味的执念。


比如不论何时,他们都致力于给全国人热情科普 “陕西的辣椒不辣, 粗的增香,细的增色,真的不辣。”

图源:《画壁》

结果是,吃不了辣的外地人,一吃一个不吱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