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出行服务是提升群众生活水平和满意度的重要领域。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在信息化、智能化相关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形成协同交点。智慧交通成为城市智慧化建设的重要牵引力量,城市也为汽车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
《“新城建 新发展”丛书》
分册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
系统梳理了实现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以下简称“双智”)协同发展的基础设施、数据汇集、车城网支撑平台、示范应用、关键技术和产业体系,总结各地实践经验,提出技术研发趋势和下一步发展建议,打造集技术、产业、数据、应用、标准于一体的“双智”协同发展体系,探索汽车产业转型、城市转型新路径,更好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首个系统性开展“双智”协同发展的国家,具备先发优势。自2021年4月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两次印发通知,先后确定上海、北京、重庆、深圳等16个城市为“双智”试点城市。在两部门的指导下,16个试点城市以加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不同等级智能网联汽车在特定场景下的示范应用为目标,加快建设“智慧的路”、部署“聪明的车”、建设“车城网”平台,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在产业生态构建、应用场景商业化落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实效,为解决和改善城市病、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政策创新方面,广州推出了《关于逐步分区域先行先试不同混行环境下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应用示范运营政策的意见》等文件;长沙出台了《关于长沙市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在标准编制方面,广州、武汉、重庆等城市组织本地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产业力量参与双智标准研究与制定,结合自身地缘与产业特点,在顶层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建设、示范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匹配地方特色的建设标准与规范,同时,各城市积极推动相关标准的共建互认,由成效显著的城市分别牵头编制“双智”标准化文件。
“双智”协同发展涉及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升级和推广应用,为相关产业链上的大数据运营、人工智能、信息消费等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新的机会,也为各个城市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各城市依托智能基础设施,结合地方特色与产业基础,实施了一系列特色项目,推动示范应用更与民生贴近,推动打造新产业。比如,广州积极探索自动导引停车、自主代客泊车等智慧化停车示范应用,“广州泊车”小程序用户量已达100万人次,接入近3100家经营性停车场、约145万个泊位的实时动态信息;长沙对2000余辆传统公交车进行网联化、智能化改造,在主动安全、准点率、交通信号优先等方面开展示范应用,有效提升市民出行效率,已累计服务200万以上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