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1世纪商业评论
《21世纪商业评论》敏感于一切商业新知、商业产品、商业模式和商业英雄,敏感于新公司的新玩意、老公司的新改造、旧话题的新表达、老商业的新颠覆,为您提供最新鲜实用的商业养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商业评论  ·  一天跌超180亿,俞敏洪遭遇出走余震 ·  昨天  
寿光报  ·  约17元一斤!寿光这种蔬菜被“哄抢” ·  昨天  
哈佛商业评论  ·  想领导,不等于能领导 ·  昨天  
商业洞察  ·  好利来的服务员,为啥这么漂亮? ·  3 天前  
商业洞察  ·  上海落户人口破纪录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21世纪商业评论

北京户口成相亲标配 ,二线城市为何不能吸引你?

21世纪商业评论  · 公众号  · 商业  · 2017-07-16 18:18

正文

没有资格在北京参加相亲,却也不愿意去二线城市,好尴尬。


来源/网易研究局(ID:hccyjj163)

作者/王晓武


北京公园的“相亲价目表”被媒体报道后刷屏;相亲者被分成了三六九等,明码标价,“有北京户口和房子”成了标配。京沪城市户口确实是许多人的痛处,没有这一层身份,难言立足。但北京和上海的城市户口指标持续收紧。


趁此时机,部分二线城市纷纷拉开了“抢人大战”,武汉、长沙等城市更是提出了“百万人才计划”,给钱给户口,但能否吸引人才的流入呢?



今年的人才流动到底如何?


对于应届生来说,选择一份工作往往意味着选择一座城市。今年夏季,有750万大学毕业生,他们都去哪工作了?


据香草招聘发布的《2017年应届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82.66%的应届毕业生选择了异地就业,其中选择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人群比例达到43.75%,可以说“大城市热”依然高烧不退。


图1 2017应届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 (来源:《2017年应届毕业生就业报告Ⅱ离校的抉择》 制图: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hccyjj163))


由上图可以看到,去另一个城市就业的应届生超过了4成。而异地就业的城市中,排在前三位的不出意料的是上海、北京、深圳这三大一线城市。愿意回到家乡工作的不到两成,“离乡背井”奔赴大城市依然是大势所趋。


从不同城市的竞争指数来看,在全国37个主要城市中,2017年夏季求职期北京的竞争指数依然稳居第一位,深圳和上海分列其后。


就北京来说,北京市教委发布的《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称,北京毕业的境外生源选择留在北京就业的人数增加了4000多人,增长约9个百分点。更多的毕业生依然选择留京工作,即使很多人依然拿不到北京户口,却并不妨碍一线城市的虹吸能力。



一二线城市态度“冰火两极”


一线城市中,京沪表现最高冷,不仅依然保持着严苛的落户政策,甚至进一步压缩指标,严控流入。对于高校非北京生源毕业生的落户指标,北京2017年实施“总量封顶”,每年控制在1万名以内的基础上继续大幅缩减;并且正式确定了2300万人口上限:即到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


深圳作为移民城市,在引凤来龙方面依然不遗余力。但发力更大的,则是一批二线城市(或称“新一线城市”)。如成都、南京、西安等纷纷出台了人才优惠政策,踊跃地打响了“人才争夺战”。


这些二线城市推出了哪些“饕餮大餐”?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hccyjj163)对此进行了梳理。


表1 部分二线城市人才引进政策 (来源:综合媒体 制表: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hccyjj163))


这些名目繁多的政策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送钱”、“送房”、“送户口”。相比于京沪的“冷酷”,二线城市的热脸相迎显得更有诚意。但这种诚意在个人的城市选择上,能够添加多少砝码呢?



选择城市为什么越来越纠结?


在城市格局发展不平衡的时代,大城市更能承载普通人的中产阶级梦。摆脱原生阶层向更高的阶层过渡,可以说是这种“大城市情节”的最佳落脚。个人选择大城市,就是将这个过渡成功的概率最大化。


据香草招聘发布的《2017年应届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2017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的影响因素中,38.21%的应届生选择更多的就业就会,33.34%的应届生更注重“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经济发展情况是为机会背书,就业机会则是直接欲求。


图2 2017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的影响因素 (来源:《2017年应届毕业生就业报告》 制图: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hccyjj163))


虽然“大城市情节”依然存在,但是毕业生们却陷入了更加纠结的状态。智联招聘数据显示,期望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人群占38.3%,但是实际上的就业人数为33.1%。


由此可见,“去还是不去新兴二线城市”,确实是一个问题。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hccyjj163)认为,毕业生之所以纠结,原因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一线城市高房价的催逼,以及严控流入的政策,无形中充当了推手。机遇的感召与生存的斥力同时存在。诚然,大城市收入相对较高,二线城市在薪酬方面不够占据优势。但从房价收入比来说,一线城市已经相当恐怖。


据Wind资讯统计,深圳以32.44倍的房价收入比居首,上海、北京紧随其后,房价收入比分别高达26倍和25倍。“住房太贵”成为应届生的共识,香草招聘调查显示,为“房事”发愁的人群比例达到55.4%。


二是,随着二线城市的崛起,城市格局发展的不均衡性被逐渐打破。杭州、成都、武汉等二线城市,逐渐被人们称作“新一线”,同时提供了更多机会。但是相对来说,“二线也不全是美好”。


智联招聘调查显示,毕业生期望就业的三大行业依次为,互联网、汽车制造、金融。就互联网行业来说,新兴的二线城市互联网行业发展并不充分。


简寻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在武汉进行招聘的互联网公司数量为1051家,南京有1041家;而北京有16200家,上海有8028家。可以说二线城市产业基础并不完善,和一线城市的经济发展仍有很大差距。


图3 通过线上招聘平台进行的互联网公司数量 (来源:简寻)


城市选择的焦虑和纠结,背后正是城市发展格局的变化。新兴二线城市要想在“抢人大战”中胜出,除了提供更多的机会,更需要让人看到足够的潜力。而随着各大城市产业基础的完善与升级,对于个人来说,“选择大城市的床,还是小城市的房”或将不再是个问题。


联系编辑:[email protected]


关注21商评君,每天懂点新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