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译言
发现、翻译、分享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特朗普表扬扎克伯格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特鲁多:加拿大“绝无可能”并入美国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在法国训练的乌军,逃了…… ·  3 天前  
环球网  ·  美国多州进入紧急状态 ·  4 天前  
参考消息  ·  台军方吓一跳!原来美方“算错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译言

风景在路上,且行且珍惜

译言  · 公众号  · 国际  · 2017-04-29 14:34

正文




风景在路上,且行且珍惜

A manifesto for slow travel

译者:buddarock  原文作者:Nicky Gardner 


过去几百年间,人们对旅行的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如果但丁的《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曲可以当做引人入胜的游记来读,那么荷马的《奥德赛》也相当于精彩的旅途纪行,即是说旅行并不与流行为伍。如今的我们在做空中飞人,而旅行本身的价值难以实现。从某个层面看,旅行仅仅是我们从出发地到旅行目的地两点一线间的小插曲。对目的地过多的期待,使旅途变得索然无趣。大家都想快些赶到,没人愿意悠然慢游。


朱利安·奥培(JulianOpie)视频作品


帕特里克·莱斯·法莫徒步跨越欧洲大陆的冒险之旅,伊莎贝尔·埃伯哈特浪迹马格里布(北非)的非凡经历,芙瑞雅˙史塔克冬季骑驴纵行中东。这些往日的旅途慢行若消失不见,那么如今的旅行又将路指何方?


驴子对慢游者来说似乎不可或缺。据说驴比骆驼速度要快(如果芙瑞雅·史塔克所言可信),但显然比起飞机、火车、汽车要慢得多。想当年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骑驴穿越法国的塞文山脉,玩得相当尽兴,我们为何不能放弃火车改驴行呢?


摄影师:杨贝


我们失去了对时间的感觉,以为做事快马加鞭才能赋予生命意义。在大家的观念中,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必须加快速度,才能装进生活的全部。其实生命是个漫长的过程,时间不是不够用而是我们不知如何明智地加以利用。


享受现代化生活,我们也要付出代价。即便在19世纪中叶,法国行旅作家泰奥菲勒·戈蒂埃也要抱怨旅行路上是多么无聊。他坚持说,坐上驿站马车在两地间颠簸,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旅行。他在《西班牙纪行》(1843年)中写道,“出来干嘛?还不如呆家里舒坦”,两个世纪过后,每天都有几百万人打着旅游的旗号,如沙丁鱼般涌入“精致的铝管子”中,被射入天际接近光速般嗖嗖飞行。


由此看来,“驴游”是时候再度现身了。即便不是真骑驴,至少也该考虑考虑慢游的益处。


不消一顿饭的工夫就从伦敦飞到地中海,是否真有必要?何不另辟蹊径,选择慢游线路。


摄影师:杨贝


慢食和慢城已经出现,慢游为什么不可以?加拿大记者卡尔·欧诺黑在他2004年出版的《慢之颂》中委婉地批评了对速度的盲从,虽然书中内容纵览生活的方方面面,论及做爱乃至工作,但基本未提到旅游。


慢游是放缓行程,不是急于赶路。这样的旅游放松身心,不像一路匆忙地走马观花那样精神紧张。选择慢游出行,时间可以重新规划,行程将变得很从容,不再是行色匆匆。慢游重新界定了游客与旅游地的关系,并允许我们与当地有更多接触。


慢游不是出行要选择飞机还是火车那么简单,现代化列车跑得太快,风驰电掣中如何欣赏到沿途的风光。乘坐“欧洲之星”在平坦的佛兰德斯一掠而过,到是可以享受速度与激情,至于看到什么则另当别论。(佛兰德斯为古地名,现比利时、法国和荷兰的部分地区。—译注)


朱利安·奥培(JulianOpie)视频作品


穿行复杂地形间,奔驰高速铁轨上,让人不知身在何方。高速列车走新辟线路,从法兰克福直切陶努斯山谷丛林,在各种地形间纵横驰骋,窗外风景频频闪过来不及细瞧;一个小时多点不等你缓过神来就到达科隆。一路上只是在隧道与隧道之间能透出点光来,偶尔瞥到一眼天空,视线内掠过的景物让人头疼。科技是很先进,这点得肯定;不过从法兰克福去往科隆,像子弹一样穿越陶努斯群山果真比沿着莱茵河谷蜿蜒行进更胜一筹吗?传统路线顺着河道延伸,我们可以一路饱览坡檐式建筑农庄,峻岭上的葡萄园和罗曼蒂克的峡谷。的确传统路线比新线要多走两三倍的路,但沿途体验远非新线可比。纯粹的慢游主义者甚至会考虑这段旅程中坐船走上一段。


摄影师:杨贝


二十世纪,速度常常关乎成功。高速轿车,喷气飞机和超值列车以各自优势分流了游客。当今旅游优先考虑的是:减少旅游的负面影响,与当地人增进交流;回馈旅游地,留意碳排放。


慢游是一种心态,与钱财无关,就是看你是否有勇气不走寻常路。若是首次游意大利,按道理应该到威尼斯、佛罗伦萨和其他“必游”景点。不过话又说回来,哪有什么景点非去不可。举凡旅游杂志、旅行社或城市公关部门都要大肆宣传市区风光,以及旅游区、度假村和餐馆。现代游客辗转各个地方,就是为标榜自己到过什么国家,去过多少城市,如同记录游山玩水“腐败”行程中的一个又一个落脚点。


慢游者不玩这种“危险”游戏。对貌似真实地与人分享“本人威尼斯经历”这种旅游,我不屑一顾。我会选择后街小路,尽量去了解当地民俗。路过科斯塔斯和星巴克而不入,我就是要去当地人开的咖啡馆;品味本地佳肴,乘坐该地巴士,去本土人喜欢的景点游玩。这些地方没必要与旅游胜地一般,别无二致。


身为一名行旅作家,我发现在一地体验,其本质就是身临其境。城市广场不是为游客设计的,但却是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场景,值得我们多加品味——广场上呈现出城市的面貌,值得于细节处揣摩探究。这样的场景发人深思,沉淀之后方能涌动为文字。平素的城市生活场面可能比乡村风情更加真实。这种贴近生活的旅行方式不是行旅作家的专利,其实是几十年来地理学思想汇聚发展的结晶。维达尔·白兰士之类的法国地理学家在研究一地风俗时,都要想法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今天类似观念被更广泛的公众所赏识。


摄影师:杨贝


如何领会一地或一国的精髓?怎样更好地了解美国:是在纽约呆上一个月;还是做旋风旅行走遍五十个州府(有些府上真没啥看头);还是在东西海岸间驱车漫游,尽赏窗外变幻的风景,遍寻沿途的风土人情?游客渐渐明白旅游真的有不同选择。在普罗旺斯乡村驻足一周相较到法国七座城市各玩一天,前者对这个国家的体会显然更深刻些。用一天时间徒步柏林市郊,纵横东西柏林,肯定比你逛遍各大旅游景点更能深入德国首都的日常生活。


慢游实践起来很简单,先从探察本地乡土人情入手。不要开车,乘座公交到你从未去过的村庄或陌生的郊外。接下来可以到附近地区进行丛林探险,沙漠穿越。也可以走进教堂、社区活动中心,走进咖啡屋、图书馆、电影院,类似这样你常常路过而未曾驻足的地方。


慢游改变我们的习惯认知,刺激我们深入思考司空见惯的事物,同时给旅行增添了难以预知的因素,就像芙瑞雅·史塔克和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骑着喜怒无常的驴子四处漫游一般。乘飞机从伦敦到里斯本,我们知道大致什么时间可以到达。不过如果从里斯本返回伦敦时,如果乘坐当地大巴,坐火车、轮渡一路上走走停停,那么沿途会发生什么就不会那么确定,何时能到伦敦就没啥概念了。


朱利安·奥培(JulianOpie)视频作品


有些游客对旅途的种种不确定忧心忡忡,快节奏生活方式要求有明确的到达时刻。慢游者则不同,他们乐于见到前路未卜的奇妙感觉。前文提到的19世纪法国行旅作家泰奥菲勒·戈蒂埃,对旅途中缺少冒险觉得遗憾,这还是在他那个年代。行程事事在预料之中,这让人昏昏欲睡,莫斯科和马德里看上去也就没什么分别。“怎样的行程才有魅力,”戈蒂埃发问,“是一定要知道去哪,吃喝住行都安排妥当,跟在家里没什么两样吗?”


阿兰·德波顿巧妙地提醒我们,旅行能帮助思想重生。好思维如同良驹一样需要呵护,不能拔苗助长。所以现在就给来年的旅行做好规划,考虑一下有没有必要飞来飞去。放慢脚步,另辟蹊径,避开旅游胜地;别只想着住一夜就走,不妨在某地呆上几天。慢食运动发起人,魅力非凡的卡洛·佩特里尼说过,“何谓生活的艺术,就是学会做每件事都留出闲暇。”说到此,慢游理应包含其中。


注明:本文封面题图摄影师杨贝。


版权声明:

本译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非商业转载请注明译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译言的完整链接。商业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参考原文地址:http://www.hiddeneurope.co.uk/a-manifesto-for-slow-travel


  

扫描二维码关注译言,获取优质译文资源,享受优质便捷的即时译服务。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走进古登堡图书~
推荐文章
参考消息  ·  特朗普表扬扎克伯格
2 天前
参考消息  ·  在法国训练的乌军,逃了……
3 天前
环球网  ·  美国多州进入紧急状态
4 天前
金乡大蒜辣椒国际交易市场  ·  速看,省里领导又来我县大蒜市场调研了
7 年前
法律读品  ·  优秀律师助理是怎样炼成的?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