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聪聪的父母来自吉林长春。爸爸在坦桑一家中国人经营的连锁车行做汽车维修员,妈妈在同一家公司做玻璃销售员。跟爸妈来到坦桑是2002 年,那时王聪聪才3岁。
半年后,因为不适应湿热的气候,妈妈带她回国,聚少离多的日子又持续了几年。2006年,父母决定在非洲团聚,7岁的王聪聪转学到坦桑读小学二年级。一住就是十多年。
她记忆中,十年前的坦桑尼亚跟现在有很大差别,那时抢劫盗窃不太多。她曾震惊於坦桑人的热情和互信。她说这里人和“跟国内特别不一样”,陌生人见面会相互问候。如果一位路边摊的老板有事要走开,会让路人帮忙看守摊位,路人不会偷东西。
她也记得身为中国人,体验到的文化差异。在坦桑,大多数人不是穆斯林,就是基督徒。有一次,老师问她为什么中国人不信教?周围的学生听了好奇,聚集起来围着她问:“你为什么不信教?”不到10岁的她被吓哭了。
上小学时,王聪聪每天下午1点多放学,爸爸开车接她到车行。那个年代,坦桑的高楼并不多见,车行所有员工和家属都住在员工宿舍大院的平房。当时车行里的还有两位同在菲扎上小学的哥哥,三个人每天下午结伴学习玩耍。等5点钟大人们下班时一起回宿舍。后来两位哥哥升入菲扎男校的初中部,开始住校。王聪聪落单,放学后爸爸直接送她回宿舍。那段日子她爱上中文小说,从《读者》杂志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都是长辈从中国带来的。
王聪聪的父母希望女儿能掌握中国国内的教育内容,请回国探亲的同事买教科书。这些书她全部自学读完,到现在都还留着中国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数学和语文课本。
升入初中部的王聪聪开始住校,她发现当地学生都有亲兄弟姐妹,不会把所有的情感依托放在爸妈身上。只有她是独生女,又远离家乡,习惯了和两位亲人相守,刚离开他们的日子非常难过。她不愿展现自己脆弱的一面,一个人躲进浴室或者厕所,偷偷流眼泪。甚至故意洗冷水澡,因为感冒了可以休病假回家,结果越想生病的时候却越不生病。
学校周一到周五上课,周六通常会安排考试,周日是唯一的休息日,学生们或参加社团活动,或休息自习。每一两个月,会有几天探亲假。和家人相处之余,王聪聪会约几位中国小朋友或当地同学去看电影或去海边散步,追网上热播的中国节目,像《爸爸回来了》、《奔跑吧兄弟》,听林俊杰和薛之谦的歌。
王聪聪成绩优异,获得少有的全额奖学金。她会英语、斯语和土耳其语,跟学校团队参加国际中学生计算机、辩论等竞赛,获得过国际奖牌。学校制作的宣传枱历上,选用一张王聪聪的近照。她给自己的压力不小,多数学生每天早上5点多或6点起床,而她4点起床自学,白天上课,晚上学习到11点半。
裹白色头巾、戴椭圆形框架眼镜的老师扎基亚(Zakia Irembe)介绍:“在初中二年级的全国考试中,她(王聪聪)的成绩是全校第二。初中三年级,在达累斯萨拉姆地区联考中,她取得全地区第一名的成绩。” 今年5月,高中期间一直担任学生会副主席的王聪聪刚刚毕业,她计划明年开始读大学。上初中时,王聪聪曾代表学校去美国参加国际中学生计算机大赛,从那时起,她便梦想去哈佛大学读本科。现在,爸妈认为美国政治形势不稳定,更倾向于让王聪聪去相对安逸的国家读书,比如新西兰或者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