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最近爆炸性新闻多了点: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终勉强达成协议;川普和三胖约会一波三折,极有可能告吹。
按照本山大叔在小品中的说法:国外比较乱套,成天勾心斗角,闹完金融危机,又要弹劾领导。和小品里台词不同的是,并没有“风景这边独好”。
别的暂且不论,金融体系已经病入膏肓:金融控股集团兴风作浪、影子银行肆意妄为、管理人员徇私枉法。虽表面风平浪静,实则风起云涌,一场金融癌症的刮骨疗毒正在酝酿。
1、
近乎溃烂的金融
中央反复提及的三大攻坚战,分别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
后两者可直观感受,毕竟空气质量惨不忍睹,防治污染势在必行;贫困人口食不果腹,扶贫是政治任务。那么,为什么提及防范金融风险,且放在首位呢?毕竟,工行已成为宇宙第一大行,金融业收入是妥妥的金领,对外放开金融市场箭在弦上,歌舞升平,风险何在?
不妨来看看最近的新闻:
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原党委书记吴伟雄,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海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甘肃省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原党委副书记、理事长雷志强决定逮捕。
河南省农村信用联合社副主任、党委委员杨清禄涉嫌严重违纪。
伪砖家在之前的文章(
银行:隐秘的寄生虫
)中已经预测,2018年的金融监管风暴之下,一定会有老虎苍蝇落马,而农信社、城商行首当其冲。果不其然!随着案件暴露,脓包刺破后,呈现溃烂的肌体即将呈现。个案反映趋势,大局更触目惊心,可拭目以待!
为什么说金融业近乎溃烂?
烂在影响经济效率。国内叱咤风云的企业大佬,不是金融巨鳄、地产大亨就是互联网新贵,不见实体经济的影子。一方面,金融业集聚巨大资源:考生高考选择金融专业,人才跳槽选择金融行业,企业主业荒废投资金融产品,结果是干金融的叱咤风云,不可一世。另一方面,优势人力资本加上海量资金,对经济效率并没有多少贡献,反而起到反作用。所谓金融创新,不过监管套利,资金批发,除了提高资金成本外一事无成。
烂在扭曲收入分配上。2008年4万亿计划开始,央行堪比龙王,货币超发仿佛洪水泛滥。若是雨露均沾,共同富裕,尚可理解。但是,有的人不管党纪国法,敢加杠杆,以一敌百,狠赚一笔。有的人老实本分,兢兢业业,却没有赶上货币超发带来的财富泡沫。这波造富运动带着原罪!结果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食利者凭借资本坐享收成,劳动致富成为一句空话。
更可怕的是,金融业的癌细胞正向整个经济体系扩散。
2、癌细胞在扩散
对于实业资本,即便有危机重重,只是行业内部坍缩。
金融资本大不一样,作为经济运行的润滑剂,渗透向各行各业,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金融业经营信用,靠杠杆运行,风险一旦爆发,国家想兜底也力不从心(看雷曼兄弟便知)。可怕的是,癌细胞已经扩散。
一是金融与房地产沆瀣一气。中国房地产市场越调控越涨价,金融的角色不可低估。“盖楼拯救中国”现象的出现,不只是房企利欲熏心,给他们以底气的,是金融业的资金输送。
如果监管层限制资金流向,银行、资金子公司、基金公司们就玩通道游戏,资金空转,投向房企。房企向银行借钱干买卖,推高房价,大赚一笔;金融业一边收房企贷款利息,一边收房奴贷款利息,“吃完原告吃被告”。而实体经济一片哀嚎,劳苦大众负债累累。
二是国有企业染上资金毒瘾。金融业的资金浇灌下,国企对源源不断的资金染了毒瘾,不去想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只想用资金堆出规模、占领市场。国企中兴远不如民企华为,创新的边际收益远抵不上边际成本,在贸易战中的位置很尴尬。再比如丹东港,爆出320亿的负债,吓傻了19家银行。即便如此,依然天高云淡,不疾不徐,这心得有多大?
三是民众心理预期畸变。其一,诱发了加杠杆的赌博心理。财富增值靠的辛勤劳动积累资本,并凭借专业知识和沉着心态,实现财富增值、阶层跃迁。绝不是“赌一把”的投机心理和激进行为。家乡县城的王二狗干小贷发家了,你在北上广努力工作却一无所有。二是普遍蔓延的焦虑心态。金融行业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富者越富穷者越穷,金融工具(包括房地产)使阶层之间竖起高墙,阶层固化成为焦虑之源。
马克思认为:虚拟经济本为实体经济服务,但随着自身膨胀,形成自己的逻辑,反而会反噬实体经济。马克思是对的,中国金融,不治不行。
3、必须刮骨疗毒
壮士断腕的勇气是必不可少的。
年初以来密集的监管办法出台、巨额罚款层出不穷、大量金融高管接受调查,便是金融癌症的靶向治疗。杨家才、项俊波是监管部门自扫门户,吴晓辉之流是故事的开始,省联社高管落马不会是故事的结局。待刘副总理忙完贸易争端谈判,郭主席、易行长完成三定方案,金融业违法违规行为的大清算即将袭来!
前段时间,百忙之中的刘副总理已在政协会议上透露口风,说了四句话: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市场已经释放信号:一是2017年度工资水平出炉,排在第一位的是软件信息技术业,金融业退出了雄霸多年的宝座。二是业界翘楚申万宏源员工薪资大幅下降(降薪幅度真实性有待查证),但收入下行已是不争事实。三是五大行裁员近三万,银行日子不好过。夸张的新闻或许是噱头,但大趋势还是没错的,金融业正在动荡,业务种类、人员结构、薪资情况、风险状况都处在剧烈的调整之中。
最后,伪砖家认为,热点新闻事件,比如朝鲜韩国板门店宣言、中美贸易摩擦等等,必然引起资本市场短时波动,但随着信息充分消化,市场回归理性。看行业趋势、经济大势,比如金融走向,要综合分析,目光长远,为决策提供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寻觅逆袭机会,实现财富稳健增值。
毕竟,我们输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