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1世纪商业评论
《21世纪商业评论》敏感于一切商业新知、商业产品、商业模式和商业英雄,敏感于新公司的新玩意、老公司的新改造、旧话题的新表达、老商业的新颠覆,为您提供最新鲜实用的商业养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商业评论  ·  烟台夫妇卖奶茶,年入100个亿! ·  4 天前  
987私家车广播  ·  刚刚!永辉发布重要公告!涉及福州这些门店 ·  4 天前  
商业洞察  ·  合资车天真塌了!上汽通用,比腰斩还惨...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21世纪商业评论

第一家共享单车上市了,居然不是摩拜和ofo

21世纪商业评论  · 公众号  · 商业  · 2017-08-08 17:40

正文

被称为“共享单车第一股”的永安行再次重启IPO,其主要收入并不来自共享单车。


在街边密密麻麻的小红车和小黄车中,人们可能偶尔见过蓝黄相间的永安行单车,也可能径直走过,忽略掉这一品牌的存在。


比起行业领先的ofo和摩拜,永安行并不突出,在招股书中写到的“5万辆”共享单车投放量,比起竞争对手动辄百万辆的数字,也是少得可怜。但就是这样一个似乎并不起眼的企业,成为了国内第一家上市的“共享单车企业”。


8月7日,永安行在上交所发布招股说明书;8日,继续发布A股网上申购情况。根据公告显示,永安行本次发行计划筹资6.44亿元,共发行2400万股,占总股本25%,发行价格为每股26.85元。


永安行的上市并不是一个突然事件,早在今年4月,永安行就已经发布了A股发行安排和招股意向书,但因为专利问题遭到质疑,发行工作于5月5日被暂缓执行,到7月才开始重新启动。


与摩拜和ofo不同,永安行的重心放在三线以下城市。根据招股书显示,在210个左右的三至五线城市中,永安行均有自行车投放,目前共计89万辆。


A股的上市条件中,要求企业连续三年盈利超过3000万人民币,在行业巨头尚在亏损的现在,永安行却意外地满足了这一条件。


财报显示,永安行2016年的总营收为7亿元,近三年的净利润从6000万增长到了1.16亿元,增长率超过30%。


这并不是一个农村包围城市的成功案例——事实上,永安行可能并不算一个“共享单车企业”。


在2016年的收入比例上,来自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服务收入的比例为5.3亿,占总收入的69%,公共自行车系统销售收入则占30.9%。


这一公共自行车的含义,是指传统的有桩单车,而非大家所熟知的无桩共享单车。有桩单车的买单者也并非用户,而是各地政府部门。


有桩自行车


永安行深耕三四线城市,也正是因为三四线城市的规模较小、对于无桩共享单车的需求较低,因此有桩单车在这一类地区更容易主导,作为一项基础民生服务,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用户付费的共享单车业务这一方面,永安行目前总投入量仅为5万辆,主要分布在昆明、长沙、成都和北京,用户付费收入共36.83万,占总收入比例0.05%,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也正是这一尴尬的数字,使得永安行未来的盈利模式受到一定质疑。如果共享单车产业进一步发展,从而挤压到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公共自行车市场,那至今仍严重依赖有桩单车的永安行,或许也会受到冲击。

 

永安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对媒体表示,有桩单车并不会完全退出市场,因为在中小型城市,因为城市社会结构的不同,并不适合共享单车的生存,有桩单车仍然有充足的市场空间。


在招股说明书中,永安行表示现有市场情况稳定,而未来将进一步探索独立的旅游景区、部分乡镇的市场。

 

另一方面,永安行的无桩单车虽然数量较少、收入占比低,但公司并非不重视这一块业务,而是正在计划将部分有桩单车增加无桩功能。


永安行CEO孙继生曾介绍这一改造,“今后用户租车时可以扫描车身的二维码或者停车桩的二维码,骑行结束后,选择将共享单车停进停车桩,或者是停在非机动车白线区域内,以方便大家借车取车”。



无论永安行的未来是否坦途一片,今天的成功上市,可能都无法成为共享单车的标杆,毕竟严格说起来,永安行还不算是一个共享单车企业,其相对成功的盈利模式,也无法为其他共享单车公司所参考。

 

当然,其他共享单车也无需太为竞争对手的抢先上市感到担忧,永安行若想在竞争惨烈的无桩共享单车领域抢下更多的市场份额,还有相当漫长的路要走。


本期编辑:杨松

联系作者:[email protecte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订阅最新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