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
1
、全球正处于转折点,中国动了美国的“奶酪”,主要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尤其是在
5G
、云计算、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方面中国与美国实力接近、个人甚至超越。
2
、半导体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及量子计算、量子通讯等领域的基础产业。
上述因素是导致美国不遗余力、千方百计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华为、中芯国际即实例。我们相信,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势必会被列入“实体清单”中,现阶段美国
以
“国家利益”出发,未来出手更加凶猛、也会更加有针对性。预计中美博弈是持久的。
全方位的恶化:
倘若控制材料、设备及
EDA
等出口,将直接导致现有
12
寸生产线的停摆,退回到
8
英寸的
130
纳米水平,当然,美国也需做好中国市场
1000
亿元美元的损失。
单位:10亿美元
|
全球销售
|
美国
|
中国
|
中国占比
|
Applied Materials
|
17.2
|
1.5
|
5.1
|
30%
|
Dainippon screen
|
3.3
|
0.4
|
0.9
|
27%
|
Lam Research
|
11.1
|
0.8
|
1.8
|
16%
|
Tokyo electron
|
10.5
|
1.2
|
1.9
|
18%
|
KLA
|
4
|
0.5
|
0.6
|
15%
|
Teradyne
|
2.1
|
0.3
|
0.4
|
19%
|
ASML
|
12.5
|
2.2
|
2.1
|
17%
|
合计
|
60.7
|
6.9
|
12.8
|
21%
|
其实,全面
全方位的恶化未必是件坏事,因没有退路,反而能真正激发斗志,轻装上阵。
目前,美国现阶段主要采用的“软刀子”策略,“鞭杖”悬在上方,可能又不一杆子打死。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收放自如、可以随心所有的实施压制。
上述,在任何时候需要用国产化突破作为“敲门砖”,让中国半导体产业“腰板”能挺起来。
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而言,是提供设备与材料的国产化的极佳的产业时机,提供国产化率迫切需要通过国产化国产来提高自身竞争力,且尤为关键。此前,由于受大部分设备与材料进口的影响,国产化试错机会有难以获得。在具体策略上,建议可以兴建
8
寸国产半导体设备为主导的晶圆厂,尽可能扩充国产化比例,其中非常重要的目标即是倒逼半导体设备与材料迅速走向量产化;同时,加大对
12
寸设备与材料的投资与投入,真正实现国产化才有可能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禁运。
光刻机是首当其冲,需率先突围
。
光刻机性能主要有三个参数:分辨率、套准精度及产率,在中国半导体产业现实下必须加上设备的
MTBF
,要大于
200
小时,否则生产根本无法使用;另外,由于制程工艺复杂,尤其是随着特征尺寸的缩小、光刻机、刻蚀机及薄膜沉淀等设备,包括各类材料等供应是个“生态链”,需要全面配套。其中光刻机实用化起着致命性牵引,决定了晶圆厂的工艺能力。
可以立个小目标:应用于
28nm/14nm
的
193nm
沉浸式光刻机。
最后,中国半导体产业作为中美大国角逐的着力点之一,诌议几点:
1
、近期有些困难;中期可能更加困难,长期势必成功。
要相信,每次产业变革一定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正在华为精神“没有伤痕累累
,
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
向下扎到根、向上捅破天、全方位扎根。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相信中国足够的强大,互惠互利、共同协作的全球化格局必将到来。
2
、丢掉幻想,美国一定会坚决的打压我国半导体产业。半导体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及量子计算、量子通讯等领域的基础产业,美国打压只会做加法的,而且会心慈手软。以战止战、以武止戈,越是挨打,一定躲不过;更不可能期望西方因怜悯而放松技术、设备与材料的出口
管制
,近期国内的先进制程及产品必定会受限。
3
、必须拼搏,全球化方可加快到来。此刻,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而言,任何时候都要树立必胜的信心与决心;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必须要补上各类基础工艺提升的功课;要通过国产化的不懈努力,不断的创新,加强研发等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走向全球化。全球化的一定是拼搏,不是坐等,这个过程我相信是持久的,也会很艰难与煎熬。
4
、必须更高层次的继续扩大改革与开放。吸引外资、技术与人才。以开放促合作,以合作求发展,共同寻找这新时期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合作发展新模式。
以战止战。只有通过真正的较量,
向下扎到根,
中国半导体产业才能真正突破,实现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