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典学研究
古典学研究专致于研究、解读古典文明传世经典,旨在建立汉语学界的古典学学术园地,促进汉语学界对中西方经典和其他传统经典的再认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古典学研究

特辑 | “人的命运总是与时代息息相关”——乐黛云先生九十岁感言

古典学研究  · 公众号  ·  · 2021-04-28 09:08

正文


乐黛云先生九秩荣寿特辑




编者按: 乐黛云先生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也是北大最有故事的人,无论个人遭际如何曲折坎坷,乐先生对学问的热爱,对中国文学的热爱始终不渝,坚持以文学研究为终身志业。乐 生在五十岁之际,毅然选择重新开始: 在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和理论开拓中披荆斩棘,成就斐 然, 在北京大学建立了第一个比较文学研究机构,建立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推动中国学者 世界,立志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缕之功,令后学感佩 。2021年恰逢乐先生九秩荣寿,古典学研究公号编辑部特别制作贺寿特辑,以表敬意。 本文选自《九十年沧桑: 我的文学之路》(乐黛云著,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1年1月)。 感谢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授权公号网络推送。

《古典学研究》编辑部




乐黛云先生近照

人的命运总是与时代息息相关。 我出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1948年考入北京大学。五十年代初期,曾经有过那样辉煌的日子,到处是鲜花、阳光、青春、理想和自信!后来就是一连串痛苦而惶惑的岁月,谁也说不清是怎么回事。我在北大(包括门头沟劳动基地、北大鲤鱼洲分校)当过猪倌、伙夫、赶驴人、打砖手,也学会了耕地、播种、收割,最后又回到学术岗位。八十年代以来,我访问过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还去过非洲、南美洲和欧洲。虽然我有机会长期留在国外,但我最终还是回到了北大。
我很庆幸选择了北大,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选择了文学研究作为我的终身事业。 我从小就立志从事文学工作,最大的愿望是把美好的中国文学带到世界各地,让各国人民都能欣赏到优美的中国文化,进而了解中国。我努力做着,虽然做得还不够好,但我一直是这样做的。


今年我九十岁了,在北大七十二年。我与北大血脉相连,这里有我的老师、我的亲人、我的学生们。 我爱北大,爱她美丽的校园,爱她自由创新的精神。我深深感谢命运给予我的一切,光荣和卑屈、骄傲和耻辱、欢乐和痛苦、动荡和宁静……
书中的文章写作历时多年,大部分已发表在各种散文集或专著中。我的小友马明芳女士对文章进行了精心的编选;助理刘美珍女士费时费力搜集资料,找到了非常珍贵的老照片;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曾辉同志和编辑们付出了许多努力,在此一并致谢。
乐黛云
2020年10月20日


乐黛云先生九十岁生日



作者简介

乐黛云 苗族,1931 年 1 月生于贵州贵阳,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专聘教授,中法合办《跨文化对话》集刊主编。曾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深圳大学中文系主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全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著有《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知识分子的形与神》《跨文化之桥》《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英文版)、《比较文学与中国 — 乐黛云海外讲演录》(英文版)、《跟踪比较文学学科的复兴之路》《涅槃与再生 — 在多元重构中复兴》《跨文化方法论初探》等。


延伸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