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据猿
关注大数据行业的最前沿资讯,分享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深度文章,关注“数据猿”就是关注大数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数据文摘  ·  超强AI代理上线!OpenAI推出“Deep ... ·  2 天前  
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  ·  35岁被优化,经济压力大,看DeepSeek ... ·  3 天前  
软件定义世界(SDX)  ·  Flywheel:2024电商消费趋势年度报告 ·  1 周前  
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  ·  10个超级实用的deepseek提示方式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数据猿

蔚来大败局:亏损吓人、市值蒸发800亿,“汽车界小米”死于人力资源管理?

数据猿  · 公众号  · 大数据  · 2019-10-15 08:00

正文

来源:三茅网(ID:sanmaohr)

作者:Jerry同学,三茅网微信订阅号主编

数据猿官网 | www.datayuan.cn

今日头条丨一点资讯丨腾讯丨搜狐丨网易丨凤凰丨阿里UC大鱼丨新浪微博丨新浪看点丨百度百家丨博客中国丨趣头条丨腾讯云·云+社区


那么多的钱和那么多人的青春都烧掉了,留下一个好故事。


由于公布了一份亏损非常吓人的财报,最近蔚来股价连日暴跌,蔚来甚至一度宣布取消电话会议。


截至10月12日,蔚来汽车已跌至1.56美元,投行伯恩斯坦甚至更悲观,将目标价下调到了0.9。


去年9月上市以来,蔚来市值一度飙升至130亿美元以上,如今仅剩16.29亿,简直惨不忍睹。


资本市场热衷于量产神话,也不吝于制造幻灭。


一年前,蔚来是受到政策鼎立扶持、资本市场疯狂追捧的“造车新势力”,是前途无量的“中国特斯拉”。


一年后的今天,蔚来股价暴跌,被分析师预计,现金仅能维持数周时间。



一声叹息。


所有企业出现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


在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上,这家极度年轻的公司,显得过于自负,犯下了一些难以挽回的错误,最终造成今天这样的败局。


电动汽车还有未来,但或许,蔚来已经不在其中。



1


人力成本控制的问题



资本是机遇,也是诅咒。


因为钱来得太快又太多,所以很多受到资本疯狂追捧的明星创业公司,都对成本控制这回事没什么概念,难逃各种铺张浪费。


但是再多的钱也总有花完的那一天。


ofo就是前车之鉴:拿到巨额融资后,ofo在短时间内,两度搬迁到更高档的写字楼;花费千万请鹿晗代言;公司为每个员工购置价值2000的升降桌;公司最鼎盛时期,ofo的前台都要通过猎头来招聘。


当时ofo有一项合作,合作方表示自己要承担哪些费用,多少钱,结果ofo回应:


“你给什么钱,你这是看不起我们。”



再多的钱也不经挥霍,后来ofo终于没钱了,退押金的都排成了1600万人长队。


(我运气比较好,当时突然发现ofo把退押金的入口,改版得非常难找,就感觉苗头不对,早早秒退了押金)。



蔚来可能也差不多。


此前投中网就报道,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承认:“我们(蔚来)没有特别关注花钱的事,要的是结果。这中间肯定有很多的浪费。”


几名蔚来前员工回忆称:


“蔚来给员工的空间、待遇比很多传统主机厂高一个档次,每名员工都有每年三四千元的旅游基金,专款专用,几乎是像傻子一样对员工好的。”  via @未来汽车日报  章升


“我去上海出差也是公司打点全部行程,机票由公司订,住五星级酒店,每天饭补250元,还有交通补助等,待遇可以跟互联网大厂媲美。”via @未来汽车日报  陈玥


“薪资常常是其他车企的两倍,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人招过来再说。这些都导致公司内部出现人员冗余和人浮于事的情况。” via @投中网  


当然,你看到这里可能会想,这算啥?不就是人力资源成本比较高,再烧钱,也不至于能让蔚来快速倒闭吧。


这倒是没错,但我觉得,蔚来在人力资源成本上的铺张浪费,其实更多反映的,是蔚来不计成本烧钱的态度,这非常危险。


这种态度在蔚来的服务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有人形容蔚来的服务,是“汽车界海底捞”,我觉得都说得太保守了,应该叫“汽车界段子手”才对。


因为我觉得,蔚来这种不计成本的服务,给广大处于压力山大的工作学习中的网民,提供了十足的笑料。



举几个例子。


1)关于门店


蔚来的门店,基本都开在城市最繁华的商圈,租金不菲,比如北京东方广场、上海黄浦江边上、广州珠江新城等,并且装修得都非常高大上。



这次国庆,蔚来又开了9家,加起来已经有45家门店。以蔚来中心东方广场为例,来自车云网从知情人士获得的消息称,年租金约为7000万~8000万人民币,蔚来已经签了6年。


光是一家门店的年租金就8000万,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蔚来现在的总市值也就116亿人民币左右。


当然了,蔚来创始人李斌肯定是觉得这钱花的值的:

但李斌认为这个付出是划算的,因为想在上海等大城市一年卖出几千台车,传统4S店模式可能需要五六家门店,“成本比NIO House更高”,而后者还可以提供前者无法比拟的服务。  ——via 投中网(ID:China-Venture)



2)关于服务


我这里引用一段,微博知名电动车黑,王铜根的文字:


虽然蔚来ES8充满电只能跑一百多公里,虽然蔚来的故障层出不穷,但蔚来准备了一个规模庞大、极为贴心细致且怎么算都在大量亏钱的服务团队,这是其他品牌汽车所没有的。


你的蔚来没电了,服务团队给你加;


你的蔚来坏了,服务团队给你拖走,还送你代步车;


你的蔚来在首都中心城区内特级主干道上动不了了,微信群里还有十几个服务人员安抚你的情绪。

王铜根《蔚来ES8,百公里烧35~40升柴油的电动车》


这段文字,有的地方你可能看不太懂,我挑出来具体解释下。


1.服务团队加电是怎么回事?


举个最形象的例子,一批蔚来ES8用户自驾前往新疆,中间要经过四五百公里的无人区,因此蔚来的加电团队,专门为其配备了“充电车”随行,并且这个充电车,还是由柴油大板车运过去的.....



这服务没谁了,简直是帝(zhi)王(zhang)本帝(zhang)了,柴油大板车+充电车护航,这清奇的脑洞,完全可以堪称诺奖级别的创新,不愧是打环保牌的企业。


面对网友的群嘲,李斌回怼道:“创新要受到的误解和非议还是很多的,要打破常规认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有的油不都是油罐车运过去的吗,怎么就不让我运电过去呢,油也不是从地里长出来的。”



本来呢,之前李斌说出“蔚来加电比加油更方便”、“汽油车能去的地方蔚来都能去”这些话的时候,我都觉得很扯淡,所以当段子看待的。


可是我也没想到,李斌居然来真的。


做汽车,讲究一个把段子照进现实。


图为蔚来汽车CEO李斌的言论


2.蔚来车半路坏了是怎么回事?


举个例子,今年4月,一位名叫杰克的微博用户表示,其驾驶的蔚来ES8车主在行驶到高速路上时,车子突然紧急制动,不能动了,联系蔚来顾问也没用,最后只能听从110指挥中心的建议“弃车跑路”。


“没人知道我在高速上,坐在车里真正的恐惧”。


此图与文字内容无关


3.微信群是怎么回事?


下面是一位蔚来前员工的解释:


我们每卖一辆车,就会为车主建一个专属微信群。群里有十几个人,从蔚来顾问、交付员、充电加电专员、维修专员、经理以及城市主管等等,涉及到售前售后的所有人员都在。车主有事,群里会迅速反馈。


这意味着,卖多少辆车就有多少个微信群。蔚来顾问每月每个群能拿到100元服务奖金,如果已经卖了300辆车,那每个月固定收入就有3万元,加上底薪、提成近5万元。我们不需要再去卖车,陪车主聊天就好了。

未来汽车Daily《那些离开蔚来的年轻人》


图片来源:@纪师傅说车


如果这位蔚来前员工说的属实,那这个人力成本也太高了,根本无法想象,简直是在用绳命在拍用户马屁。


写到这里,如果你觉得,这就是蔚来的极限了,那我只能说你错了,还有更厉害的。


为了促进新车的销量,今年八月,蔚来宣布,将为es6、es8首任车主,提供终身免费换电,“全国范围内、不限距离、不限次数、不限换电站”。


我怎么算都觉得,蔚来会为了这个近乎不可能的承诺,亏掉裤衩。


目前想到了2个可能的解释。


1.有一种健身房,开设之日就是用来跑路的。先用极低的价格卖给客户年卡,卖的差不多了就鸽了跑路。但我感觉李斌人品还不错,都把用户当兄弟,应该不至于这样吧?



2.那就只剩下第二个解释了:我和李斌之间一定有个人疯了。


神探夏洛克(下图)就说过:当你排除一切不可能的情况,剩下的,不管多难以置信,那都是事实。




2


互联网造车的问题



蔚来的噱头是[互联网造车]第一股,其创始人李斌,也是个纯粹的互联网人,是易道用车董事长,摩拜单车天使轮也是李斌投的。


但我一直觉得,[互联网造车]似乎是个伪概念,有蹭互联网公司热度的嫌疑,让互联网人造车就更不靠谱了。


因为汽车是个很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这方面传统车企已经积累了上百年的经验,早就建立了深厚的护城河,可以说是传统工业的最强堡垒。


就算蔚来用几倍价格,从传统车厂挖人,挖来的也是单个工程师的经验,却挖不来整个复杂系统的经验。


我们经常讲,互联网行业对传统行业,是降维打击,这句话其实有点偏颇。


因为互联网行业,擅长的是面向消费者的技术。用来降维打击一下,原本就没有任何技术壁的出租车市场、相亲市场的时候,完全没任何毛病。


但是用在汽车上就会出很大问题。


因为汽车行业作为工业化时代的象征,技术壁太深厚了,这已经不叫降维了,这叫升维,这叫蚍蜉撼树。


类似的还有芯片行业,你没听有谁想用互联网思维,降维打击一下高通的芯片产业的吧?


而李斌作为互联网人,又是完全不懂车的,李斌每天关心最多的,也不是什么技术方向、迭代策略(当然也没有能力关心了,专业知识不懂),而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


  • 比如拍板一下活动海报的字号;

  • 比如晚上10点定个闹钟,和蔚来车主在微信群里互动,发发红包;

  • 比如在蔚来app里,回复蔚来车主的分享感受和反映的问题,去年12月结束的NIO DAY当晚,李斌只睡了两个小时,因为他要忙着回复APP上潮水般的用户问题。


作为蔚来CEO,李斌本来有机会多思考更重要的事情,比如组织架构,薪酬激励什么的,却每天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这些细枝末节的地方,凡事都要亲力亲为。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他很有人格魅力,很接地气,收获一大批“斌粉”,可是这又能对蔚来的销量起到多大用?消费者最终看得还是产品,产品不行,人格魅力再强都没用,参考罗永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