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城市中心
城镇化、宏观政策、城市发展、城市管理、城市规划方面的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城市中心

厦门,会是继杭州之后又一个“镀金之城”吗?

中国城市中心  · 公众号  · PPP  · 2017-09-06 16:2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17年9月3-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行。公开信息显示,与会的领导人,除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和中国五个标配金砖国家外,还有埃及、墨西哥、塔吉克斯坦、几内亚、泰国,这也标志着金砖组织正在从“金砖”向“金砖+”的发展方向深化。从涉及与会国家的地理格局看,除了传统的欧洲外,基本上覆盖了亚洲、非洲和南北美洲。


一、重大事件驱动下的城市质变


在城市发展中,重大事件始终是驱动城市提档升级的极为难得的契机。


在诸多重大事件中,以奥运会为代表的体育盛会对城市的影响尤为明显。1984年,洛杉矶接过了举办奥运会的接力棒。在这一年的奥运会中,美国首次采取商业模式运作,让奥运会从城市噩梦,变成了城市新宠。与今天我们看到的各个国家为了举办体育盛会挤破了头不同,在1984年之前,举办重大赛事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来的是一个国家的国际责任。以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为例,加拿大政府围绕着场馆与设施建设,投入了巨额资金,也让城市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据报道,蒙特利尔奥运会,让蒙特利尔及整个魁北克省,背负了近10亿美元的债务,前后花了30年时间才还清。


正是蒙特利尔奥运会的噩梦,让洛杉矶成为1984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唯一人选。新路,总是在旧路无路可走时才会被提出来。为了避免蒙特利尔奥运会噩梦的重演,洛杉矶对奥运会组织与投入方式进行了大规模创新,即,由政府主办转变为政府支持下的民间力量投入为主。洛杉矶奥组委前后共与25家赞助商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赞助商大多为跨国公司,每家至少捐助了400万美元,或以现金方式,或以产品方式,或以劳务方式。新的办会思路让洛杉矶奥运会盈利达2亿多美元,成为历史上第一届盈利的奥运会。


洛杉矶奥运会的成功激发了各个国家举办盛会的热情,并且让这种热情与城市进入了良性化的互动模式。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让巴塞罗那城市脱胎换骨,从时尚型的旅游城市变成一个基础设施获得极大改善的度假中心。再如,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则让亚特兰大成功了实现产业转型和跨越式发展,成为美国东南部的工业中心和第二大通讯发达城市,被誉为“全球最佳经济环境城市”和“拥有国际跨国公司最多的城市”,奥运期间留下的大规模先进的会议设施,使其成为全美的“会议之城”。


体育盛会,也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命运转折的重大节点。1990年9月22日-10月7日在北京举行的亚运会,是中国举办的第一次综合性的国际体育大赛,让中国也让北京成为世界目光的中心。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更是北京城市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了迎接奥运会,北京开启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与建设项目,让整个城市无论是从形象,还是从硬件上,都迅速地从第三世界跻身到第一世界。


2010年11月12日-2010年11月27日,第16届亚洲运动会在广州举行。广州也成为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在北京奥运会示范效应的激励下,为了迎接亚运会,广州同样借机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在短时间内改写了城市旧貌。


与只属于极少数幸运儿的高大上的奥运会、亚运会不同,能够举办其他次级国际比赛也是难得机会。2014年8月16日,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南京举行。据统计,本次奥运赛事共设28个大项、222个小项,有204个国家的3787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为了迎接青奥会,大张旗鼓的城市建设,同样也是在所难免。仅以地铁为例,毋庸置疑,南京地铁能够走在全国前列,在相当大程度上,就是受举办青奥会带来的城市机遇影响。另一个简单直观的证据,就是与青奥前相比,南京在城市软硬件条件上,的确在向一线城市看齐。


二、杭州:G20峰会开启的“镀金时代”


如果说,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那么,举办重大国际政治经济会议,同样会成为城市发展的难得机遇。


2016年8月25日,杭州市市长张鸿铭在介绍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时信心满怀地说:“G20对杭州来说,无疑是重大历史机遇,我们要利用大事件机遇进行大发展。”


诚如其言,杭州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从2014年峰会筹备工作启动以来,杭州市以“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实作风、最佳效果”为要求,先后实施了“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两路两侧”等工程,推进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与街容环境的提升。2015年,杭州市率先成为了无钢铁生产企业、无燃煤火电机组、无黄标车的“三无”城市,共投入使用新能源汽车11053辆,累计达到22131辆,总量居全国城市第三。 由此,让杭州从江南一隅,长期笼罩在上海和南京阴影下的历史名城,华丽转身为具有国际视野与全球影响的“世界名城”。


可以说,G20杭州峰会,注定要成为杭州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拐点,让这个长三角南翼中心焕发出新的活力,开启新的“镀金时代”。


三、厦门:正处于“镀金时代”的风口上


2017年9月3日下午3点30分,最高领袖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如此盛赞厦门:“厦门自古就是通商裕国的口岸,也是开放合作的门户,大厦之门,顾名思义,正所谓‘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30多载春风化雨,今天的厦门也是脱胎换骨、凤凰涅槃。今天它已经发展成一座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新兴产业所占比重在60%以上,新经济新产业快速发展,贸易投资并驾齐驱,海运、陆运、空运通达五洲。今天的厦门也是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与杭州类似的地方在于,厦门同样留下最高领袖的足迹,印入最高领袖的情感中。如其所言:“1985年我来到福建工作,在福建省工作了17年半,厦门是第一站。当时的厦门身处中国改革开放前沿,是先行先试的经济特区。当时的经济特区三个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一个在福建,就是厦门,当时这里是中国开发开放的一片热土。”


最高领袖的青睐,是城市跨越式发展极为难得的政治资源。当然,厦门也有着跨越式发展的底气。


一是厦门是中国发展模式较有代表性的城市。金砖国家厦门峰会,能让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与会领导人对中国模式有一个感性的体验。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厦门是典型的出口型城市,也是引进外资的产业集聚区,到目前为止,全球五百强企业在厦门投资的项目已达一百多个。


二是多项国家战略的叠加区与交汇点。厦门相继成为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和中国自贸试验区2.0版之一的福建自贸试验区组成部分。处于“海丝”核心区的厦门,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在“走出去”参与全球化中可以扮演重要角色。


三是厦门具有优越的政治基础、良好的经济条件。作为福建省辖市,厦门面积为1575.16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为361万人,是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并拥有地方立法权;既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又是十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即“新特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大陆对台贸易中心(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


四是厦门是国内少有的宜居宜业城市。作为国内著名的旅游城市,厦门曾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中国国家森林城市等诸多殊荣,“颜值”高是其显著特点。


事实上,金砖会议引发的人们对厦门的激情在继续发酵。如,昨天(9月5日)开始,一则关于“厦门成为直辖市已基本确认!”的传闻在刷屏。文章提出,厦门成为我国第五个直辖市,晋江、龙海、南安、石狮、将归属厦门。文章言之凿凿地说:“中央决定福建省厦门市将升格为中央直辖市。目前相关申报资料已经递交到国家 有关部门,要等待的是全国人大的讨论通过。”


显然,这则消息被证伪的可能性极大。然而,这也在相当程度上折射出政治资源与经济资源叠加下所激发出来的城市雄心。正如最高领袖所言:“厦门地处福建南部,称为闽南地区。这里的方言比较独特,我在这里待了这么多年,我能听懂,但是我不会讲。闽南民众常说,‘爱拼才会赢’,这其中蕴含着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厦门这座城市的成功实践,折射着13亿多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史。”


最高领袖对厦门的期待,以及对厦门未来之路的新要求——“爱拼才会赢”,会让厦门继杭州之后,成为中国又一个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镀金之城”吗?这值得我们期待,但是答卷只能由厦门人民来完成、回答。


文章来源 政经策论智库

作者:何雨(政经研究院)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

微信编辑:雨影晨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