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财知道
最权威最新锐财经互动问答平台。所有财经问题都可以问,我们都会尽可能答。问好有奖,对答案不满意可以骂!提问时请关注凤凰财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经济报道  ·  英伟达,突发利空! ·  2 天前  
央视财经  ·  突发爆炸!“击落592架无人机” ·  5 天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非常有趣的新经济论文表明,男女之间大学入学差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财知道

网红能不能当教授

凤凰财知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9-17 19:32

正文

文/朱海就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昨天(9月16日)浙大颁布了《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该办法颁布后引起了轩然大波,众说纷纭。


那么怎么评价浙大这一做法?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说明学术的性质,然后说明这种性质如何决定了学术评价的自主性,以及学术市场的竞争性。



一、学术价值的主观性


“学术”产品和任何产品一样,重要的不是其属性,而是其价值,而价值是没有客观标准的,这是经济学的常识。价值完全是由学术市场的消费者自己判断的。因此,要大胆地打破学术与非学术这种说辞,要用有价值还是没有价值取代之,这种学术与非学术的划分根本就不重要,而且是误导性的。


目前,“期刊上发表文章才是学术的”这一观念如此之流行,使很多人对互联网上发表的文章采取了轻视的态度,实际上, 谁敢说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一定比互联网上发表的文章更有价值。 在互联网之后,仍然认定期刊上发表的才算学术成果,就好像有了钢笔之后,仍然规定用鹅毛笔写出来的才算文字一样可笑。从这点上说,浙大接纳互联网作品,向互联网开放科研成果是值得赞赏的。


“期刊”应该理解为学术文章聚集的地方,它本身不应具有“决定文章价值”的功能,因为价值的决定应该完全交给读者,而不能由期刊本身决定。目前用期刊来认定学术成果价值的价值,把期刊的等级与相应的利益价值挂钩,这本质上是一种偷懒的做法,也是背离了学术价值的主观性的错误做法。


社会科学的研究本质上是思考与写作,其成果可以发表在任何地方。研究者可能成为网红,也可能不能成为网红,他的文章的转发或点击量可能大,也可能小。政府或高校不能把这些作为价值的客观评价标准,正如不能把期刊发表作为学术价值标准一样。一旦有可客观标准,就为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浙大的这个规定给出了不少客观标准,这是让人感到遗憾的地方。


学术价值的主观性并不意味着难以操作,因为办学者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发现有价值的人才,然后去购买,这样就形成价格,有了学术的市场价格,聘任人才就好像我们在商场买东西一样便利,目前之所以觉得不好操作,是因为没有形成学术市场。


二、学术评价的自主性


学术价值的主观性决定了办学必须是自主的,因为只有“自主”才能对价值进行“主观判断”, 所以,办学的自主性是价值主观性的必然要求。办学者究竟会以什么作为“学术成果”的评价标准,不能由外部施压,而是要完全交给办学者自己决定。作为办学者,他们要“发现”他认为对他的办学有价值的人才,这样他们就会只看成果本身,而不是看成果发表在哪里。学术评价的自主性,才是与学术的本质属性,即其价值的主观性相符的。当主管部门给出什么是学术成果,什么不是学术成果的标准时,就剥夺了办学者自主评价的权利,导致学术的行政垄断,这时学术也就沦为工具。


在官办的科研体系下,学术的价值是由政府指定的专家说了算的,这就相当于这些专家替读者决策了。 迷信专家是一种计划经济的思维 。当然,判断学术作品的价值从来是一个“过程”,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通常,能做出判断的人要比他判断的对象更有水平,“惺惺”才能“相惜”,不是伯乐的人相不出好马。所以,在自己办学的条件下,对办学者的要求是很高的,他们必须有足够的判断力,这与市场中对企业家的判断有很高的要求是一样的。但在学术垄断的情况下,办学者就不需要做出判断,他们只要看看发表在什么级别,数篇数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执行垄断命令的管理人员实际上是官方的奴才,而不是一个“行动的人”。


三、学术市场的竞争性


自由竞争下才能产生好的作品,真正好的作品是市场竞争出来的,这也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而且,只有当办学者有充分的自主权时,才能出现竞争性的学术市场。相反,当办学者听从上面的旨意,服从上面给定的学术评价标准时,他就不再是办学者,而只是官僚了。在这种官僚化的学术体系下,怎么可能产生好的作品,怎么不败坏道德?办学者应该有充分的自主权去决定某个学者是不是我所需要的,这与企业家根据自己的需求配置生产要素,俱乐部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球员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办学者本质上应该是企业家。


在自主办学条件下,办学者当然拥有请某人(比如网红)为教授的权利,这时他要把自己的声誉押下去,为此行为责任,他必然会审慎,这就和企业家投资一样。相反,在学术行政垄断的情况下,高校领导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因为他们根据上面的“文件”办事,文件为他们承担责任。


学术市场和任何市场一样,没有竞争就不是市场,而竞争的本质上是评价(判断)的竞争。浙大颁布的办法没有充分体现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拔人才,比如他们仍然以官媒为主导,把点击量、转发和期刊级别挂钩,相当于用既有的行政化科研管理办法来套互联网上的作品。


互联网为办学者发现人才提供了便利,从网络作品中发现人才没什么不可以。互联网为思想的自由创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有创造力的人也根本不会在乎自己有没有教授职称。很多网红的水平在笔者看来是远远高于高校教授的,网红毕竟是市场竞争出来的,要不断地创作才能维持网红地位,而高校教授混日子的太多。某种程度上,互联网才是真正的大学,高校要适应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要适应高校。


行文至此,读者可以发现, 网红该不该当教授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思想的生产有没有“自主性”与“竞争性”。


浙大的这一办法出台之后,不少人调侃说周某某也可以在浙大当教授了。实际上,周某某成为网红,正是长期来思想市场缺乏“自主性”与“竞争性”,使得民智不开的产物。当思想市场被垄断时,计划者自己也不能获得正确的信号,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