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取经的兵
五百年前是一家!联络万姓亲人,弘扬姓氏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取经的兵

鄂州丁松,以青铜镜刻写东吴风华

取经的兵  · 公众号  ·  · 2025-01-15 10:00

正文

在历史的浩渺长河中,逆水行舟般回溯至那个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三国东吴时期,鄂州,这座被上天眷顾的古城,仿若一颗得天独厚的矿业明珠,镶嵌于华夏大地之上。


彼时,其地下富矿纵横,铜脉蜿蜒似巨龙蛰伏,为青铜铸造产业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铸镜工坊因而星罗棋布,密密麻麻地交织成一片繁荣的工业织锦。

而丁松,无疑是这片青铜世界中最为耀眼的织锦大师,以一手超凡绝伦的铸镜技艺,傲然屹立于行业之巅,引领风骚。

丁松呱呱坠地于一个铸镜世家,这家族的传承犹如一棵盘根错节、枝繁叶茂的青铜古树,根系深深扎入历史的厚土,每一代匠人都为其添枝加叶。自丁松懵懂记事起,家中庭院便无寻常孩童的嬉闹场景,映入眼帘的皆是铜屑纷飞如雪、炉火熊熊燃烧的炽热画面。匠人们围炉而立,专注地称量青铜原料,那些或块状或粉末的金属,在他们手中仿佛有了生命,精准地按照古老秘方调配融合。

《考工记》有云:“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丁松家族所遵循的青铜配比秘方,正是在这经典理论基础上,历经数代实践改良,摸索出最适宜铸镜的精妙比例,使铜镜质地紧实细密,坚如磐石却不失柔韧,能历经岁月磨砺而不朽。

年幼的丁松,日日沉浸于这般场景,眼中所见、心中所念皆是铸镜工艺。长辈雕琢铸模时,手中刀具仿若灵动游鱼,在泥范上迅速游走,刻画出或古朴庄重、或精巧细腻的纹路。他潜心观摩,心摹手追,待稍长,亲自上手实践,初时稚嫩,却凭借无数次失败与重来,渐将铸模雕琢技法融会贯通。从简单几何纹到复杂人物场景,皆能精准呈现,手法娴熟流畅,宛如天成。

其所铸铜镜,品类繁多如春日繁花,各绽异彩,而那“伍子胥画像镜”更是繁花之王,傲然绽放于青铜镜艺巅峰,供后世之人仰望赞叹。


凝眸镜背这微缩天地,浮雕工艺堪称鬼斧神工。伍子胥仿若穿越时空,破壁而来。其面容冷峻,剑眉斜插入鬓,星目炯炯似含烈焰,怒发冲天而起,恰似烈烈旌旗,手中利刃寒光凛冽,似要斩断乾坤,衣带随风狂舞,整个人物仿若被注入烈烈英魂,呼之欲出。

身旁的吴国盛景,恰似《吴越春秋》所述那般繁华:“宫有百柱,皆雕文镂刻,金铺玉户,穷极华丽。”巍峨宫阙拔地擎天,飞檐似大鹏展翅欲飞,斗拱交错如巨兽獠牙;街市喧闹非凡,贩夫走卒吆喝不断,酒肆茶楼宾客满座,车马穿梭,车轮滚滚扬起尘土;人物百态尽显,达官贵人高冠博带,仪态雍容,市井小民短褐粗裳,质朴憨厚,嬉笑怒骂皆鲜活灵动。

镜缘铭文,篆字规整,笔锋犀利,恰似李斯峄山碑之神韵,笔笔蕴含千钧之力,镌刻着伍子胥跌宕一生:从父兄蒙冤惨死,他孤身出逃,一夜白头过昭关的惊险;到辅佐吴王阖闾整军经武,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成就霸业的辉煌;再至夫差即位,忠言逆耳,惨遭赐死的悲壮。此铭文不单为装饰花边,更是史海遗珠,为伍子胥传奇添一实物注脚。


此镜品质卓异,叩击镜面,声若黄钟大吕,清越悠扬,响彻工坊。《天工开物》载:“凡铸镜,模用灰沙,铜用锡和,……开面成光,则水银附体而成,非铜有光明如许也。”丁松铸镜,严守工序,从制范选料到熔炼浇铸,再到打磨开光,皆精益求精。镜面光洁,如平静湖面,纤尘不染,照人眉眼口鼻,毫发毕现,清晰逼真,仿若真人立前。

东吴商贸盛景中,鄂州铜镜为关键拼图。丁松之镜,搭乘商船,顺长江东去,于吴越之地备受青睐。“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此地雅士佳人云集,铜镜置案头,映红粉佳人娇容,照文人墨客倜傥风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