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八卦(微信号yansubagua)禁止未经许可的转载,转载及合作请询@萝贝贝,或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ps当然欢迎你们把原文转发到朋友圈
怀着对倪妮新电影的好奇还是去看了《28岁未成年》。
倒不是为别的,就是在周冬雨得了金马奖之后,忍不住开始替同为谋女郎的倪妮咸吃萝卜淡操心起来。
今年也28岁的倪妮,除了处女作《金陵十三钗》之外,其他作品全部都在四五六分徘徊,局面实在惨烈。
犹记得当年《金陵十三钗》的发布会,倪妮穿着戏中旗袍浓妆亮相,卸妆后又是女学生模样,一群记者啧啧赞她前途无量可超汤唯。
谁知道好端端一个未来大花旦,出道后基本上在不着调的国产爱情电影里折腾(除了跟刘烨合演的《杀戒》算悬疑片),小妞来小妞去,天赐的肤白貌美大长腿全用来搞街拍。
所以倪妮去拍了张艺谋女儿的电影有进步吗?
答:并没有。
倪妮不知道为啥天生爱做鬼脸,毫无表情管理,这种放飞自我在街拍里刚出现的时候算活泼可爱。
使用频率过高且不分场合,则有点让人不适应。
可怕的是这种挤眉弄眼现在成为了倪妮的演戏方式。
简单从豆瓣摘了几个关于倪妮演技的评价
《28岁未成年》里倪妮需要来回演17岁和28岁的状态。
这两个年龄段长相基本上没啥变化,主要是气质改变,对女主角的要求就是演出17岁和28岁不同。
于是就看到了倪妮式挤眉弄眼演戏法,一旦到了17岁状态她就是这样的:
然后28岁她不挤眉弄眼就算完事儿了。
当然这样总比起面瘫演技派和失明演技派强些。《新娘大作战》里,在Angelababy的衬托下,倪妮仿佛也是个老艺术家了。
然而演戏又不是颜艺,面部肌肉活动范围比较大也不等于演得好啊。
倪妮当年被张艺谋培训三年,如今最大成就只得“不面瘫”三个字……我等吃瓜群众跟着恨铁不成钢也没什么用。
演技没长进,选片的眼光也不怎么地。
倪妮选的这部《28岁未成年》也和她之前选的那些没什么太大区别:生硬地谈论爱情和女性话题,每一处都有点奇怪;电影里明明拍的是你认识的城市,但他们却好像生活在另一个平行宇宙里。
《28岁未成年》主要的创意是女主角吃了一种巧克力,17岁的灵魂就会回到你身体里。
17岁的灵魂忽然到了28岁的身体里,17岁的生活变了吗?28岁的灵魂走了,去哪儿了?都没仔细说,反正也不是真的奇幻片,纯粹是为了套“17岁的初心走进28岁的生活会怎么样”这样一个命题。
所以仍然算是都市里的女性故事。
28岁的女主角为爱痴迷,把男友霍建华视作自己的男神,一心一意等着对方兑现“十年后就结婚”的誓言。她在家里发现钻石就以为是求婚信号,结果钻石是男友给领导买的。预计中的求婚没有到来,她就躺在沙发上吃垃圾食品。
闺蜜给她出的主意,是逼婚。
闺蜜在的自己婚礼上直接把霍建华叫上台来让他有所表示,一片“求婚”的起哄声中……霍建华跑了。(喂喂喂,男友不想结婚用逼的能幸福吗,众目睽睽下给人压力很不好诶,此时竟想赞霍建华跑得大快人心。)
霍建华跑完就分手了,女主角开始吃魔法巧克力,于是17岁的灵魂回来了。
她问闺蜜:我成画家了吗?我去法国留学了吗?
对方答:都没有,你的成绩单就是现在这个男人,为了他你自己啥都不要了,现在还逼婚未遂。
这一幕本来挺有趣的,为了爱情牺牲了自我活成这样,17岁的自己都会惊讶。
但剧情没有渲染这个对比,没有安排28岁的女主角开始思考人生,只是让17岁的灵魂频频进入28岁逼婚女主的人生来帮助她开挂。
17岁的灵气还能画画,28岁的结婚狂已经画不出来了,于是17岁的灵魂频频造访,帮28岁的画设计稿,帮助男友事业,以期借此抓住对方好结婚。
除了开挂总要有点意外,于是17岁版本的女主又找了另一个小鲜肉谈恋爱。
就这么反反复复咋咋呼呼地穿越,魔法巧克力即将消耗殆尽且不会再有。女主在17岁灵魂的帮助下帮男友做好了广告策划,看着17岁的自己画画也找回了感觉,开了画展。
17岁的灵魂发现鲜肉是劈腿男,为爱痴狂,“你不喜欢我就是因为我不跟你睡觉,那我跟你睡觉”这种剧情都来了,又一个为爱失去自我的剧情上演。
到此巧克力也没了,17岁和28岁的灵魂胡乱对话一下,强行升华“女性自强”“你要在乎你自己”主题。
女主角回到正常生活,不想结婚的男友发现女主居然还能帮自己的设计,以及女主看上去时不时能回到17岁时的嚣张变得可爱了,所以决定挽回恋情。
(此刻观众心情:为什么女主是在两个渣男中间二选一?)
用这个故事做“女性自强”的话题,完全可以,但除了结尾女主生硬的总结中心思想,其他细节反而是和“自强”背道而驰的。
17岁想当画家的女孩发现自己28岁时变成了没有事业的结婚狂,这里明明有若干个问题要问:为什么你放弃了梦想?你不工作的时候都做了什么?你为什么连最擅长的画画都不会了、什么都画不出来?
但是剧情就这样轻描淡写地跳过了这个话题,就拍拍28岁的为了跟男友结婚而绞尽脑汁,让17岁的跟小鲜肉眉来眼去。
画画和设计是女主的事业和梦想元素,却像走过场一样成为“夺回男友心”的道具。
女主角恢复了画画的创作能力之后也没有重新体会一下人生,想想爱情和自我到底应该怎么安排,反而听到了男友跟女备胎倾诉“还是想分手”——你看,一旦需要女主改变,只能让男人表态抛弃她。
17岁的女主角在跟鲜肉恋爱的后半部分还是迷失了自己,28岁的那个有经验的灵魂,也没有什么真正的感悟和行动力去告诉17岁的自己应该如何,只是俗套地泼了鲜肉一脸水。
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故事里,女主角都没有真正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反而都在为爱情歇斯底里、换着不同花样的自我矮化。
最不舒服的是这电影的故事结构明明应该是让女人关注自己,宣发里透露出来的也是。故事里有17岁的初心、有画画的梦想这些现成的自省道具,导演和编剧楞是不会用,做出来还是变了味。
是思维上局限已经深入骨髓,就算立好了中心思想都会跑偏吗?
到底还有没有个懂得爱情和生活为何物的女性电影啊?
(╯‵□′)╯︵┻━┻
——————
《非常完美》让国产电影开始讲“小妞电影”这个词,并且言之凿凿的说这是个舶来品,国外就有,是个好生意。
可是“小妞”这个词听上去稍微有点令人不适,容易想到没脑子的傻白甜之类的。
到底什么样的算小妞电影,我到现在也不确定。看看那些阐述小妞电影如何国产化的分析文章里,国外的《其实他没那么喜欢你》《我最好朋友的婚礼》还有《欲望都市》《BJ单身日记》这些都算在“小妞电影”范围内。
可是上面这些电影的女主角在我眼里根本不算是“小妞”,都是轰轰烈烈闯江湖的成年人。
她们当然会碰上“不知道男人还爱不爱我”这种话题,但是再伤心都没有自我矮化过。
女人在恋爱里的纠结情绪,《其实他没那么喜欢你》已经讲到极致了,着急结婚的女主角、被男人劈腿的女主角、怀疑男人出轨的女主角也存在。
但是她们只是从情感本身来讨论问题,一旦发现对方不再合适自己了,哭过气过发泄过,该分手就分手了。
她们像一台运转正常的机器。当“感情不顺”这个bug出现后,会自动进入“能解决矛盾就和好;不能解决矛盾就分手重头再来”的程序。
国产同类电影里的女主角则是一旦“感情不顺”这个bug出现,立刻陷入全面崩溃。
《28岁未成年》里的倪妮是暴饮暴食、逼婚。莫名其妙地买了一盒能回到17岁的魔法巧克力,也来源于女主角听信了这一个广告词:“他不想跟你结婚就是因为你已经不年轻了。”
诚然故事设定是让17岁的她来帮自己找回初心,可是没看到思考过程,只是在剧情最后强行说点鸡汤。
《我最好朋友的婚礼》汉化版本里,舒淇演的时尚杂志女主编,在准备抢回男人的时候,选择了彻底放弃工作,任由自己的事业一团糟也不管。
《剩者为王》里的舒淇情人节加班就哭哭啼啼,觉得自己没对象惨得不行。
《我是女王》里每个女人失恋了都仿佛神经错乱,然后莫名其妙地开始撕闺蜜。
“爱情”被写成这样,不是爱情,而是让人丧气的“没对象就会死综合症”。她们的职业、社交圈都被淡化,只有“抓紧我要的男人”这个命题永远清晰。
另一个通病是这些电影只会简单地把“感情问题”展现成:“失恋了,痛苦;男人劈腿了,痛苦;结不成婚,痛苦。”但是没有那种对感情真正的描摹。
这几天又看了一遍《最完美的离婚》,最喜欢的是“日常却深入人心”的部分。嫌弃老婆的老公,不想结婚的花心男,都是生活里最常见的狗血,但是编剧能细细密密地讲述感情双方的心理,那些鸡毛蒜皮如何影响了一对情侣的感情,感情的哲学能分出多少种派别。
很多戏都是演员坐在那里回忆,纯台词,都不是用剧情细节来带的,但仍然觉得看到了柴米油盐里的惊心动魄。
但是国产的爱情电影里找不到这种爱情的血肉。
看过一个形容国产偶像剧的词叫“悬浮”。那些豪宅、豪门、富二代的华丽世界,跟中国的当下并没有关系,是悬浮在现实之上的;从剧情到布景,都让人感觉不真实。
国产的这些所谓的爱情题材、女性题材电影也是如此。
现在想来,所谓的“悬浮”,放到这类电影来讲有两层意思。
一是主角们的吃穿用度、生活场景,全部都是假的,太像广告里的假生活了,根本无法让观影的普通人代入。(《28岁未成年》里倪妮和霍建华这对情侣也住着样板间似的大房子、一人一辆车、做什么事都不差钱。看了就像呵呵,生活哪有这么容易。)
二是关于爱情和女性自我的阐述也是悬浮的,只是一个又一个概念和网络流行词的堆砌,第三者、劈腿、狗血分手,随机组合。
为什么分手?为什么不爱?因为他渣我纯良,没了。
这种故事本质上的悬浮比什么布景人设的悬浮还糟糕。背景天马行空的偶像剧里,有些恋爱的小心思仍然是真的;可是这些发生在中国都市里的所谓时装电影,看了只觉得肉麻。
下次这种电影宣传的时候请不要带“当下女性议题”的这种概念了。拒绝被这些电影代表,谢谢。